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详细内容
课题名称
《元素周期律》
科 目
化学
年级
高一
教学时间
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学过碱金属,卤族元素等知识,但学生容易形成机械记忆,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探究推出元素性质变化规律。重在指导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能盲目求快,要以学生理解、掌握为目标。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2. 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 归纳法、比较法;
2.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 以1-20号元素为例,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 掌握元素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 元素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资源
(1)
(2)
(3)
教学活动1
(一)复习旧知,学生展示,问题导入1.
2.
3.
教学活动2
(二)模型展示,合作探究
1.多媒体播放:电子层模型示意图。采用观察、体会、思考、讨论交流的方式提出探究性问题
1)问题一:观察这个示意图,它代表了怎么样的含义?
2)问题二:电子在各层能量高低顺序是什么?与离核远近有什么联系?
3)问题三: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时电子是如何进入各电子层的呢?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表1―2,结合初中有关知识及碱金属、卤族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努力找出其排布规律。学生共同总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用大屏幕显示。
2.探究元素周期律
(1)探究一:在分析研究上表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完成下表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填表、归纳和观察模型,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探究归纳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和元素周期律。
教学活动3
(三)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1)
2)
3)
教学活动4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5
(五)课外研讨,迁移创新
这一环节主要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问题:通过第三周期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探究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