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定理应用一课堂例题
详细内容
动能定理应用一课堂例题
例1.一粒子弹原来的速度为v0,打穿一块木板后速度为v0/4。设木板对子弹的阻力是恒定的,那么子弹射入木板的一半深度时,它的速度是多少?
例2.高为h处水平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s,求抛球时人对球所做的功
例3.一列车的质量是5.0×105kg,在平直的轨道上以额定功率3000kW加速行驶,当速度由10m/s加速到所能达到的最大速率30m/s,共用了3分钟,则在这段时间内列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
例4.如图所示,物体沿一曲面从A点无初速滑下,滑至曲面的最低点B时,下滑高度为5米。若物体的质量为1千克,到B点时的速度为6m/s,则在下滑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例5.质量=3000t的火车,在恒定的额定功率下由静止出发,运动中受到一个恒定不变的阻力作用。经过1000秒,行程12千米后,达到最大速度72km/h。求列车的额定功率和它受到的阻力。
例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经过光滑小孔牵引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拉力为某个值F时,转动半径为R,当拉力逐渐减小到 时,物体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2R,则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大小是 ( )
A B C D 0
课题:动能定理应用一
1.一质量为2kg的滑块,以4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为4m/s。在这段时间里,水平力做的功为 ( )
A 0 B 8J C 16J D 32J
2.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以相同的初动能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最后都静止,他们滑行的距离是 ( )
A 乙大 B 甲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3.一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一块固定的木块中,射入深度为s,设子弹在木块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是恒定的,那么当子弹以 的速度水平射入此木块中时,射入的深度为( )
A s B C D
4.一人用力踢质量为1kg的足球,使球由静止以10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飞出。假设人踢球时对球的平均作用力为200N,球在水平方向运动了20m,那么人对球所做的功为( )
A 50 B 200 C 4000 D 非上述各值
5.有两个物体a和b,其质量分别为ma和mb,且ma>mb,他们的初动能相同。若a和b分别受到不变的阻力Fa和Fb的作用,经过相同的时间停下来,他们的位移分别是sa和sb,则 ( ) 课题:动能定理应用一 6.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今用一水平力推物体,使物体加速运动一段时间,撤去此力,物体再滑行一段时间后静止,已知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为s,则此推力对物体做功多少? 参考答案
A Fa>Fb sa
6.一个质量为0.3kg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Δv和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功的大小W为 ( )
A Δv=0 B Δv=12m/s C W=0 D W=10.8J
1.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在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 ( ) A mgR B mgR C mgR D mgR
2.如图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度为v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动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 ( )
A 大于v0 B 等于v0 C 小于v0 D 取决于斜面的倾角
3.质点所受的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图示的t1.t2.t3和t4各时刻中,哪一时刻质点的动能最大?( )
A t1 B t2 C t3 D t4
4.某人用手将5kg的铁饼水平掷出,落到3.6米远处地上,铁饼在空中运动0.6s(g取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手对铁饼做功90J B铁饼落地时动能为180J C铁饼落地时动能为90 J D重力做功90J
5.一个滑雪的人从高度h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滑下,然后在水平面滑行一段距离停下来,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滑雪板和雪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滑雪人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Ѕ’,并证明在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斜面的倾角θ时,滑雪人通过的水平距离Ѕ是一个跟θ无关的量
例1 0 例2 例3 3400m 例4 32J 例5 7.5×104N 1.5×106W 例6 A
课堂练习
1.A 2.A 3.D 4.A 5.A 6.BC
课后作业
1.C 2 B 3B 4 ABD 5 S= 6 μm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