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学案和课件
详细内容
物理•必修1(人教版)
第六课时 力的分解
水平测试
1.图中的四幅图展示了某同学做引体向上运动前的四种抓杠姿势,其中手臂受力最小的是( )
解析:人体的重力可沿两手臂向下分解为使手臂张紧的两分力.由平行四边形可知,两分力的夹角越大,分力就越大,要省力的话,两臂需平行,故B正确.
答案:B
2.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受到3个共点力F1、F2、F3的作用,若将它们平移并首尾相接,3个力矢量组成了一个封闭三角形,则物体所受这3个力的合力大小为( )
A.2F1 B.F2 C.2F3 D.0
解析:由矢量三角形定则可以看出,首尾相接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3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这3个力的合力为零.
答案:D
3.(双选)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分力变大时,另一个分力一定要变小
B.两个分力可同时变大、同时变小
C.不论如何分解,两个分力不能同时大于这个力的两倍
D.不论如何分解,两个分力不能同时小于这个力的一半
解析:当两个分力夹角很大时,任何一个分力都可能大于合力的两倍,故选项C不正确;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两个分力取最小值,此时F=F1+F2,显然F1、F2不能同时小于合力的一半,故选项D正确;由于两分力的大小与两分力夹角有关,一个分力变大,另一个可变大,也可变小,故选项A错,而B正确.
答案:BD
4.如图所示,有甲、乙、丙3种情况,同一运动物体分别受到大小相等的力F的作用,设物体质量为m,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3种情况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f甲、Ff乙、Ff丙的大小关系是( )
A.Ff甲=Ff乙=Ff丙=μmg
B.Ff甲=μmg,Ff乙<μmg,Ff丙>μmg
C.Ff甲=μmg,Ff乙>μmg,Ff丙<μmg
D.Ff甲=μmg,Ff乙<μmg,Ff丙<μmg
解析:把F按水平、竖直方向分解,可知甲的正压力不变,乙的正压力减小,丙的正压力增大.
答案:B
5.为了行车的方便与安全,上山的公路都是很长的“之”字形盘山公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小上山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B.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
C.减小上山车辆对路面的压力
D.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平行于路面向下的分力
解析:如图所示,
重力G产生的效果是使物体下滑的分力F1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F2,则F1=Gsin θ,F2=Gcos θ,倾角θ减小,F1减小,F2增大,同一座山,高度一定,把公路修成盘山公路时,使长度增加,则路面的倾角减小,即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平行于路面向下的分力,可使行车安全,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D
6.图中,AB、AC两光滑斜面互相垂直,AC与水平面成30°.若把球O的重力按照其作用效果分解,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 )
A.12G,32G B.33G,3G
C.23G,22G D.22G,32G
解析:对球所受重力进行分解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
F1=Gcos30°=32G,
F2=Gsin30°=12G.
答案:A
7.如图所示,用两根承受的最大拉力相等,长度不等的细线AO、BO悬挂一个中空铁球,当在球内不断注入铁砂时,则( )
A.AO先被拉断
B.BO先被拉断
C.AO、BO同时被拉断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依据力的作用效果将重力分解如图所示,据图可知:FB>FA.又因为两绳承受能力相同,故当在球内不断注入铁砂时,BO绳先断,选项B正确.
答案:B
素能提高
8.(多选)如图是李强同学设计的一个小实验.他将细绳的一端系在手指上,绳的另一端系在直杆的A端,杆的左端顶在掌心上,组成一个“三角支架”.在杆的A端悬挂不同重物,并保持静止.通过实验会感受到( )
A.绳子是被拉伸的,杆是被压缩的
B.杆对手掌施加作用力的方向沿杆由C指向A
C.绳对手指施加作用力的方向沿绳由B指向A
D.所挂重物质量越大,绳和杆对手的作用力也越大
解析:物体重力的作用效果,一方面拉紧绳,另一方面使杆压紧手掌,所以重力可分解为沿绳方向的力F1和垂直于掌心方向的力F2,如图所示.由三角函数得F1=Gcos θ,F2=Gtan θ.
答案:ACD
9.如图所示,楔形物体倾角为θ=30°,放在水平地面上,轻质硬杆下端带有滑轮,上端顶有重1 000 N的物体,硬杆只能沿滑槽上下滑动.不计一切摩擦,则作用于楔形物体上的水平推力至少多大才能将重物顶起?
解析:水平推力F有两个效果,垂直于斜面向上支持滑轮和垂直于水平面压地面,如图所示,
斜面对杆的支持力大小为FN=Fsin θ,方向垂直于斜面斜向上.要使轻杆顶起重物,则应使FNcos θ≥G,
即Fsin θ•cos θ≥G,
F≥Gtan θ=1 00033 N.
答案:1 00033 N
帆船“逆风而行”的奥秘
运动员凭借个人的技巧与胆魄,战大风,斗恶浪,绕障碍,速度可达40~50 km/h.从图片中我们看到,图中的运动员的身体总是向“船舷”外侧倾斜,这是什么道理?帆板是如何顶风前进的?
运动员身体向“船舷”外侧倾斜是为了使帆面在风力作用下仍能保持竖直,这样可以确保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风力.这时风力使帆逆时针转动,只有人体向右侧倾斜,使之产生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效果,才能使整体保持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这里应有F•OA=G•OB.
从图中还可以观察到帆面与“船”身轴线并不相互垂直或平行,而是有一个夹角,为何这样能使“船”前进呢?从图中可以推测此时风向与“船”前进的方向并不一致(甚至可能是偏顶风),将风力F分解为沿“船”前进方向的分力Ft和垂直于“船”身的分力Fn,由于“船”横向受到水的阻力很大,而“船”纵向受到水的阻力很小,因此帆板就大致向着“船”的纵向加速前进了,只要运动员适时调整帆面方向,通过走“之”字形路线,就能实现顶风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