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华中师大附中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附答案)
详细内容
2014年华中师大附中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正确的,选对得5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以下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有
a.位移 b.路程 c.瞬时速度 d.平均速度 e.时间 f.加速度 g.速率
A.只有acdf B.只有adf C.只有afg D.只有af
2.对于伽利略的科学成就,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关于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将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B.对自然规律进行猜想与假设的方法
C.用 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 D.对现象进行归纳得到结论的方法
3.下列描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A.速度变大,位移变大,加速度变小 B.速度变小,位移变小,加速度变大
C.速度不变,加速度为某一不为零的定值 D.速度反向,加速度为某一不为零的定值
4.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B.静摩擦力不可能作为物体运动的动力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作用,运动的物体不会受静摩擦力作用
D.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可能既不相反,也不相同
5.如图所示,F1、F2为有一定夹角的两个力,L为过O点的一条直线,将F1、F2 沿L方向、垂直于L方向正交分解,当L取什么方向时,F1、F2在L上分力之和为最大
A.F1、F2合力的方向
B.F1、F2中较大力的方向
C.F1、F2中较小力的方向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三个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a、b质量均为1kg,c的质量为2kg。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g取10m/s2。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
A.6cm B.8cm
C.10cm D.12cm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已知合力F和它的一个分力夹角为30°,则它的另一个分力大小可能是
A. 0.4F B. 0.5F C. F D. 1.2F
8.在探究摩擦力变化规律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力传感器A与计算机连接,可获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水平细绳与一滑块相连,滑块放在较长的小车上,小车一端连接一根轻绳并跨过光滑的轻定滑轮系一只空沙桶(调节滑轮使桌面上部细绳水平),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实验开始时打开传感器,同时缓慢向沙桶里倒入沙子,小车一旦运动起来,立即停止倒沙子,若力传感器采集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则结合该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求出空沙桶的重力
B.可求出滑块与小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C.可求出滑块与小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D.可判断第50秒后小车正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块仍在车上)
9.a、b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 c、d两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两图中t轴上下两部分阴影面积都相同,关于它们的运动,在0~t时段内,正确的是
A.a的速度越来越大,t2时刻前后位移变方向,全程的平均速度与b相等
B.b的速度越来越小,t1时刻前后速度变方向,全程的平均速度比a小
C.c的速度先变小后变大,t3时刻前后加速度方向不变,c、d的位移不相等
D.d的速度先变小后变大,t4时刻以后加速度继续增大,c、d的位移相等
10.如图所示,两端点分别为A、B、长L=1m的金属细杆在距地面H=40m处以v0=10m/s竖直上抛,同时在AB上方略微错开的竖直线上h处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C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及落地后的运动,g取10m/s2,则可知
A.杆能上升的最大位移为10m
B.杆从抛出到落地共用时4s
C.若h=15m,则C与A相遇时杆的速度方向向下,与杆相遇共用时0.1s
D.若h=25m ,则C与A相遇时杆的速度方向向下,与杆相遇共用时0.1s
三、实验题(15分)
11.如图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0点开始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取了一系列计数点,依次标为0、1、2、3、4、5、6…,各计数点中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量得0、1间的距离x1=5.19cm,1、2间的距离x2=4.44cm,2、3间的距离x3=3.68cm,3、4间的距离x4=2.94cm,4、5间的距离x5=2.1 9cm,5、6间的距离x6=1.43cm,已知交流电频率f=50Hz.(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根据上面记录,打点计时器在打点1时物体的速度v1= ,打点2时物体的速度v2= 。
(2)实验测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
12. 某实验小组探究某一轻弹簧的劲度系 数k与其长度(圈数n)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 挂有质量为0.100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
P1P2P3P4P5P6
x0(cm)2.044.066.068.0510.0312.01
x(cm)2.645.267.8610.4613.0315.61
n10 2030405060
k(N/m)16381.754.440.732.7①
1/k(m / N)0.00610.01220.01840.02460.0306②
(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① ,② 。
(2)以n为横坐标,1/k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n图像。
(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以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将实验所用的同样的两个弹簧串联起来,串联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M的两个物体通过轻绳和光滑定滑轮连接,整个系统保持静止,地面水平,求地面对M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14.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初速度v0=2m/s,其加速度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关系(a-t图)如图所示,求:
(1)第3秒末的速度。
(2)物体前5 s的位移。
15.如图所示,三个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B、C用水平方向轻绳通过光滑定 滑轮连接,已知它们的质量mA=1kg,mB=2kg,mC=3kg,A与B、B与C、C与地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8、μ2=0.2、μ3=0.1,现对C施加水平力F将其拉动,所需F的最小值为多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6.A、B两辆玩具小汽车在相互靠近的两条平直的轨道上同向匀速行驶,初速度分别为vA=6m/s、vB=2m/s,当A车在B车后面x=3.5m时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A=1m/s2大小刹车并停止运动,求:
(1) A车超过B车后,保持在B车前方的时间,以及领先B车的最大距离。
(2)若A车刹车时B车同时开始加速,加速度aB=2m/s2,但B车的最大速度只有vm=4m/s,通过计算说明A车能否追上B车?
高一上期中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DCDADBCDABCACBCD
二.实验题(15分)
11.(1)打1点时:v1=x1+x22Δt=0 .48 m/s,( 2分) 打2点时:v2=x2+x32Δt=0.41 m/s,( 2分)
(2)0.75 ( 2分)
12、(1)①27.2 ( 2分) ②0.0368 ( 2分)
(2)如图所示 ( 3分)
(3)13.6( 2分)
13.(10分)解:对 m,有 ( 2分)
对M,将FT分解,水平方向 ( 1分),
竖直方向 ( 1分),
由力的平衡得水平方向 ( 2分)
竖直方向 ( 2分) ,
解得 ( 1分) ( 1分)
14.(11分)解:(1)设一秒末的速度为v1,三秒末速度为v3,第一段用时t1,第二段用时t2,第一秒内加速度为 ,第二、三秒内加速度为 ,则 ( 1分),
( 1分)解得, ( 1分),( )
(2)第一秒末的位移为x1,第二、三秒内位移为x2,第四秒末的位移为x4,第五秒内位移为x5,由位移公式得 ( 2分),
( 2分),
( 1分)
( 2分),
所以前5s的位移为 , ( 1分)
15.(10分)解: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 1分),
B、C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 1分),
由于 ,可知B、C会先于A、B发生相对滑动( 1分)。
对A、B整体, ( 2分),
对C,竖直方向 ( 2分)
水平方向 ( 2分)
解得 N( 1分)
16.(14分)解:(1)设A车用时t追上B车,对A车,
对B车,
相遇时有
解得t1=1s,t2=7s( 至此 处3分)
显然t1为A车追上B车,由于 ,故t2为A车停下后被B车追上。
设从开始到A车被B车追上用时为t3,则 得t3=7.25s
所以 ,解得 ( 至此处6分)
设当A车与B车速度相等用时为t4,则 ,
则此过程中A车位移 ,B车位移
故A、B最大间距为 ,解得 ( 至此处9分)
(2)设从B车刹车开始用时t5 两车速度相等,B车加速至最大用时t6,匀速时间为t5-t6,从开始刹车至速度相等过程中, 且 ,解得t5=2s , t6=1s
对A车, ,
对B车, , ,
此时有 ,A车不能追上B车。(此小问5分,每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