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6月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详细内容
沈阳二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6月月考高一(13届)语文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39分)
(2)基础知识(30分,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
A.生肖(xiāo) 睥睨(nì) 道观(guàn) 前倨后恭(jù)
B.奢靡(mí) 马厩(jiù) 太监(jiàn) 刎颈之交(jǐng)
C.弓弩(nǔ) 啮齿(niè) 骸骨(hǎi) 安步当车(dàng)
D.辇车(niǎn) 属文(shǔ) 复辟(bì) 管中窥豹(ku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朝庭 肝脑涂地 拭目以待 震撼人心
B.篆文 惶恐不安 肉袒负荆 南辕北辙
C.招募 振聋发聩 消声匿迹 运筹帷幄
D.诡谲 酣畅淋漓 瑕不掩瑜 皇天厚土
3、选出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
A.信义安所见乎?
尊则振龙
B.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前以降及物故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空自苦亡人之地
D.决负约不偿城
召有司案图
4、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判处)
稍迁至?中厩监(渐渐)
B.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幸蒙其赏赐(幸而)
C.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应验)
武复穷厄(失意)
5、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
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少以父任
B.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即患秦兵之来
D.且庸人尚羞之
示赵弱且怯也
6、选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间至赵矣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杖汉节牧羊
C.卒廷见相如
D.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7、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君幸于赵王
A.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B.为降虏于蛮夷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以勇气闻于诸侯
8、选出下列有关文史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
《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
B.《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C.《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主要著作有《雷雨》、《日出》、《原野》、
《北京人》等。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舞台,大学生唯有积极变迁、直面变迁、和谐变迁,才能成为时代
先锋。
B.近年来,以择校热等为表象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机会欠公平现象正日益演变为一个
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C.美国经济疲软除了这次房屋次贷危机的原因外,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政府实施
穷兵黩武的政策耗尽了其国力所致。
D.在刘心武的新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中告诉读者,全本的《红楼梦》不仅存在过,
而且八十回后散失的故事也是可以探佚出来的。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大的幸福》播出后,有人希望马上来个续集,但制片方表示,与其仓促上马抢效益
做个质量低的续集,被观众说是狗尾续貂,还不如暂时不动。
B.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
茫的天际。
C.面对他人的困难与无助,我们理应伸出援助的双手,雪中送炭,而不是冷眼旁观,洞若
观火。
D.在影片《2012》中,地震、冰雹、狂风接踵而至,火山穿云裂石,这些灾难带给了人类
前所未有的震撼。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锴、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循吏》[注]①髫龀(tiáo chèn),儿童时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 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 化:造化
D.十四年,从祠太山 祠:祭祀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
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
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百姓称赞他
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
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第Ⅱ卷 (101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5分)
译文:
(2)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 王禹?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
(2)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
(3)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荀子《劝学》 )
(5)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
(6) ,徒慕君之高义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7)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7-20题(23分)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有人认为,这座纪念碑是对战死者的不敬,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连林璎是一位华裔也成了问题。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在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坚持不改,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哭墙”。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记忆地图”:第五座纪念碑为环保而建
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的奉献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她说:“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对欧洲建筑。”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4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是她自己的选题:环保。
“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有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地图”中……将2050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地图”。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西。”
(201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林璎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虽然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最新”意味着此前她也获得过荣誉和奖励。
B.林璎继承了林氏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尤其是受学习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姑母林徽因的影响颇多。
C.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D.“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这句话的含义是美国人开始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义。
E.美国人能够接受总统奥巴马的非洲黑人血统,却不能接受,由一个“黄种外国人”设计越战纪念碑,一个亚洲人为一场亚洲战争而做的纪念碑。
18、“人淡如菊”是一种拒绝霸气的平和和执着,文章从哪些具体方面体现了林璎的这两种 特质。(6分)
19、“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着眼全文,具体分析东方式审美带给林璎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20、文章中提到林璎的“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但紧接着又说“‘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你觉得这矛盾吗?为什么?(6分)
四、语言应用 (3分)
21、请把下列句子按照恰当的顺序排列。
站在政治的立场,我们曾批评过孟子的义利之辨,_______________。
①他把一个属于道德的原则,予以扩广越位地运用了
②义利之辨不仅是保住人格的一道防线
③那是因为
④站在道德的立场
⑤且是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之间辨识的一个标准
五、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在引领时代潮流的北京市和上海市,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书店里人山人海,
人们把看书,逛书城作为一种生活的需要,地上坐着的是人,书架旁倚靠的是人,楼梯两侧
站立着的还是人。
据统计2010年人文类(文、史、哲)书籍的销售量遥遥领先。
古今中外所有优秀的人都是用书籍来伴随他的事业和人生的。
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受,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沈阳二中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6月月考
高一(13届)语文试题答案
1、B(A生肖xiào;C骸骨hái;D属文zhǔ)
2、B(A朝庭→朝廷;C消声匿迹→销声匿迹;D 皇天厚土→皇天后土)
3、D(A见,通“现”;振,通“震”。B不,通“否”;以,通“已”。C孰,通“熟”;亡,通“无”。D案,通“按”)
4、B(B幸:希望)
5、B(A第一个“以”是目的连词,来;第二个“以”是凭借。B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C第一个“之”是“这”的意思;第二个“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第一个“且”为连词,即使,表假设兼让步。第二个“且”译为并且。)
6、C(C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A意动用法;B名词用作动词;D使动用法)
7、A(A与例句相同,均为被动句;B状语后置;C定语后置;D状语后置)
8、C (《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
9、B (A语序不当,将“积极变迁”与“直面变迁”对调; C句式杂糅,删掉“所致”。 D
项成分残缺,介词结构误用导致主语残缺。)
10、A(A续:连接。晋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作帽子的装饰。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B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C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此处应改为隔岸观火。D穿云裂石: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11、C 化:教化,通过教育使之改变。
12、B ①是外表②是作战勇敢④说明其巧思,并不等同于政绩出色。
13、C “百姓称赞”并不是因为“营建宫殿”的事。
14、(10分)
(1)(5分)樊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
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计数”、“晓习”、“委”、“信”,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大意1分)
(2)(5分)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素”、“因”、“进”、“奇”,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大意1分)
15、(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4分)
(2)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4分)
16、 略。
17、BE(5分)(B“她从未谋面的姑母”因而“影响颇多”有误;E有因其是华裔而产生的反对意见,但只是退伍军人协会表示不满,且最终接受了这一这座纪念碑。)
18、(6分)平和:性情淡泊,单纯低调。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拒绝来者要求。(3分)
执着:个性倔强,坚持而有勇气。在越战纪念碑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或“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对环保事业的执著)(3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①从兴趣爱好上看:东方建筑对林璎的影响就远胜于欧洲建筑对她的影响。
②从人物性格上看:为人单纯,有浓浓的书卷气。
③从作品特点上看:展现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浮夸的装饰。很多作
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答对1点2分,答对2点4分,答对3点6分。不一定要指出角度。)
20、(6分)不矛盾。①“什么在消逝•空屋”确实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②但是,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什么在消逝•空屋”是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因此,它也是一座纪念碑,存在人心中的纪念碑。③它是林璎艺术生涯的又一丰碑,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
(答到①②点给6分,答到②③点给6分,答到①③点给5分,只答任意一点给4分。)
21、③①④②⑤ (3分)
22、略。
【文言文译文】
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东阳侯。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
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为中尉。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周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巧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
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因功被授予大将军,不久又做汴州刺史。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早,为官很有声誉。邺(北齐的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调任他为相州刺史,他的政绩是当时的第一。皇帝颁下诏书嘉奖他,赐给他绸缎三百匹,粟米五百石,并且告示天下。百姓因此称赞说:“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说话做事能有所依照,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列见解,暗里与事理吻合。樊叔略很被皇帝亲信,高锴、杨素也以礼相待。叔略个性很喜欢铺排奢华,每次施斋供养,一定开方丈,准备水陆法会。
开皇十四年,跟随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阳,皇帝命令他审查记录罪犯的罪状。他写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来,行到狱门口,在马上突然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哀痛惋惜了很长时间,追赠他为亳州刺史,谥号为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