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氓》教学实录(一)
详细内容
师:爱情,是生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创作巾一个重要的题材。诗歌作为最能表达情感的文学体裁,自然有众多表现爱情的优秀作品。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氓》一起回到两千年前,来感受一位温柔多情却遭遇不幸的女子,那忧伤又怨恨的爱情。
(板书:卫风・氓)
师:首先让我们大家先了解一下《诗经》。
(幻灯片演示):《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诗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巧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蛋离骚》被后人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截诗经》按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这六者又被称为《诗经》“六艺”。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卫风》中的《氓》,在学习之前我们要明确这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幻灯片演示)1落实文中重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并背诵全文。2.理解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怨情”,准确地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听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
(幻灯片演示全文,并播放范读录音)
(范读后,学生读)
师:接下来要找几位同学,根据课下注释,翻译并概括每段内容。
(找生翻译,并且概括每段内容)
(生翻译第一段)
(生翻译第二段。其中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学生不是很理解。在这里教师做引导)
师:同学们,这里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磋鸡兮,无食桑套!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不是运用了《诗经》里的某种表达手法呀,想一下,是什么表达方法?
(生沉默)
师:是起兴的手法。我们仔细读一读这部分,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萎萎。哎呀那些斑鸿呀,别把桑叶急着吃。就是为了引起下面女子所要说的,对吧?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也是起兴引起下面的女主人公说:“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也是一样的。我们现在能理解兴的用法了吧,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好,最后这些哪位同学来翻译?
(生翻译最后一部分)
师:非常厉害,看样子这位同学已经完全掌握起兴的用法了,是先用他物引起所咏之词。好,那么经过前面的这些铺垫,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悲剧?
生;女人的怨情。
师:对,这是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被狠心丈夫抛弃的婚恋悲剧。那这个氓是怎样的一个男人呢?
生:负心汉!
师:同学们同意这种说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