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详细内容

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梳理探究”是体现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精神的内容。如何利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树立注重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的意识,在梳理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过程,积累“学得”“习得”方法,这应该是编排这部分内容的真正意图。教学时,首先是要用好教材提供的材料和信息,在此基础上,既关注“面”上的探讨,拓宽文化内涵,又进行严谨的训练,在“点”上有实在的收获。
基于这样的考虑,《优美的汉字》的教学,将“梳理与识记”“梳理与感悟”“梳理与训练”结合,让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感受汉字的魅力,感受汉文化的博大,从而建立热爱汉字、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感情,又通过实战演练,促进内化与贯通,增强正确读写汉字的意识。
教学由识记“硬知识”、演练“探究题”、感受“软文化”、评说“活现象”、手书“美汉字”五个环节构成,每一个环节有自己的侧重点,均突出学生的学习行为,力求活动的效果。整合起来,便形成一次既不窄化,也不虚化,而最终落脚于读写的“有效梳理”。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勾画、圈点课本内容,记住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方面的基本知识。
2、从传说、典故、轶事、书法角度,感受汉字的魅力。
3、评论汉字书写现实现象,增强规范书写汉字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记住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够运用汉字形体、构成方面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增强规范认读书写意识。
【教学方法】阅读筛选 实战演练 感悟内化
【教学条件】投影仪 PPT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课本相关内容,筛选有关汉字产生、演变、构成等方面的信息,并理解识记。
运用相关知识,完成探究题。并收集一些与汉字有关的故事、轶闻等。
教学流程:
一、识记“硬知识”
学生自读课本P.73-74内容,圈点、勾画、记忆汉字起源、形体演变、构成“六书”相关知识。
老师以抽问的形式检测(或者设计填空练习题笔答):
1、汉字是如何产生的?最初的文字叫什么?距今多少年?有什么特点?
2、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汉字的构成“六书”的内容是什么?造字法和用字法各是什么?可否指出各自的特点?
【师生对以上问题形成共识以后,同学们两人一组,强化理解和记忆。】
二、演练“探究题”
(一)先独立完成下列三题(人教社《新教材新学案》语文必修一P.141“探究演练”中的1、2、3题)
1、阅读课文中对“象形字”与“指事字”的解说,区分下列象形字和指事字,并分别归类:
云 水 二 火 山 三 片 泉 牟 牛 羊 鸟 燕 夕 叵 射 眉 亦 须 立 果
象形字:
指事字:
2、阅读课文中对“会意字”与“形声字”的解说,区别下列会意字与形声字,并分别归类:
碧 棘 梁 友 森 考 岛 淼 珊 恬 戒 潸 兴 饮 舂 暴 黎 志 粪 叛
会意字:
形声字:
3、体会课文中对形声字“结构位置”的区分,辨别下列形声字的结构位置,并按课文中列出的6种类型把它们分别归类。
问 棋 照 诂 苕 衷 邵 辫 箕 匪 罟 阁 汞 期 闷 空 攻 辜 江 闽 基 昭 胡 固
左形右声: 右形左声:
上形下声: 下形上声:
内形外声: 外形内声:
(二)师生更正与讨论,强化对汉字“六书”、特别是“形声字”的结构的掌握。
三、课后收集与汉字有关的故事、轶闻等,备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课本相关内容,交流自己收集的与汉字有关的故事,感受汉字的魅力。
阅读《拯救走向没落的“习字”教学》,结合现实阐述自己的看法。
通过练习,建立准确认读、准确书写、正确理解汉字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感受“软文化”
(一)、先读课本P.75-76内容,同学们交流收集的与汉字有关的故事。
【汉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杨修与曹操的故事;拆字联;字谜;广告等】
1、关于汉字的起源――仓颉造字说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PPT出示)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鲁迅曾对仓颉造字这一史实,作过精辟的论述,意即文字非一人独创,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但以仓颉为杰出代表的汉文字创造者,终于终结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后世誉之为“文字初祖”,实乃当之无愧。
仓颉庙(PPT出示)
在陕西省白水县东北 30公里处,有座雄伟壮丽的古建筑,这就是仓颉庙。作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仓颉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历代都重视修葺和保护,仓颉庙基本上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经过多次重大维修。
2、阅读材料,体会汉字“三美”
音美以感耳,一也;形美以感目,二也;意美以感心,三也。 ――鲁迅
汉字是一字一音(一字多音是后来出现的),声韵中占优势的是元音,它响亮悦耳,音乐成分比例大。同时,汉字字音的声调,也有显示情感的作用,比如“啊”,阴平表示抒情(啊,天是那么的蓝……),阳平表示惊讶(啊,怎么是这样),上声表示理解(啊,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去声表示责问(啊,你怎么有这样的看法),从而构成汉字字音的美感特征。还有双声叠韵、儿化、重音、轻声等,更增加了汉字的乐感内容。由于汉字的音乐美,给朗读和歌唱艺术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我们的先民“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虫鸟兽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也就是说,先民创造的汉字,绝大多数是描摹世间万物的实体形状,是象形文字,表形性极强。比如一轮圆圆的红“日”(甲骨文,下同),描画出太阳圆圈的形状;新月如钩,表现出初升月亮的样子,与“日”明显地区别开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只简单的几笔勾画,就形态尽现;特别是“人”字,一撇一捺,表示“人”是由两条腿支撑着的…… 因此,汉字的形体具有一种“感性显现”的审美基因,能够“形人心通”。其次,汉字的构造形式主要遵循匀称、和谐、对称等一般形式美的规律进行组合的,这就使汉字一经形成就具有了形体美,历代书法家又潜心挖掘其美的因素,运用书写工具,按照书写技法,创造出独特而精美的书法艺术品。
汉字是表意文字,表意是汉字的本质特征。每一个汉字不仅形象地把握了世界万物的外部形态,还融汇了创造者对该对象的感性经验和情绪体验。仍以“人”为例,只要你仔细品味一番,就会发现它所包含的情感内容:“人”字的一撇一捺,密不可分,它撑着一根正直的脊梁,撑着一颗向上的头颅,昂然挺立于天地之间;“人”字向下的两条线,像两条腿,表示人们迈动双脚,踏踏实实地向前走……由于汉字这些内涵的情意美,使汉字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塑造和表现审美形象的工具。
3、说说汉字故事【学生还会有很多的故事,可以组织充分交流。】
(1)杨修与曹操的故事:“阔”;“一盒酥”(初中学过《杨修之死》一文,一提示,人人就会明白)
(2)讽刺联:
19世纪末,八国联军侵占京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只好屈膝求和。议和会上,众洋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其中有个洋人代表公然提出上联要求答对:“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能战。”清政府的代表明白这是向他们挑战示威,但敢怒不敢言。正在这时,有个年轻小吏跃而起,昂然答道:“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并拿。”面对这文字严密、话语犀利的言词,挑衅者想顾愕然。
(3)字谜
春节三日――人
一半在河海,一半在天空,到底在哪里?老家在山东。――鲁
一个字,生得怪,六张嘴,两只角。――曲
有心走不快,见水它过满,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曼
汉语文字国,有三个“兄弟”,虽都是三笔,性格却不同。大哥大张嘴,不管他人事;二哥半张嘴,只管过去事;老三闭着嘴,十点迟迟起。――己、已、巳
4、欣赏广告设计:
四川电视台台标;北京奥运会会徽(PPT出示)
5、欣赏书法艺术(通过PPT,展示一组书法作品)
【让学生最好能说点自己的感受。】
二、评说“活现象”
【提供阅读材料《拯救走向没落的“习字”教学》(可以先印发);学生阅读后谈体会。让学生在读、思、议中建立学好、写好汉字的情感。】
拯救走向没落的“习字”教学
中国人越来越不会写汉字了。这着实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批改学生的作业,经常犹如身在迷宫,让人找不着北。倒不是作业对错的问题,而是书写让人眼花缭乱,不堪入目。有的学生写字就像开过山车,忽悠几下草草完事,其字“风格各具”,有像甲骨文的,有像柴草堆的,有像小树棍的,有像蚂蚁搬家的,等等。总之,怎么看怎么不像汉字。如此这般,睁大瞳孔反复研究尚不明其为何物,竟不知如何评判作业的对错。学生书写差,不少成年人写字同样不敢恭维,开票据、列清单出现错别字是家常便饭,更不用说五花八门、龙飞凤舞了。钱月赚越多,字越写越“烂”,早已不是个例,而成了普遍现象,成了一种诟病。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很多书写任务被电脑所代替,写字的机会少儿,更有甚者胡乱造字,一些网络用语根本不知所云,人们对写好规范的汉字漠不关心;二是现行的教育体制没有很好的重视习字教学,过去小学开始就专设写字课,现在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等没有专门的写字课、书法课,从娃娃开始就已经忽略了书写习惯的培养;三是人们没有深入思考写字和修身的联系,没有重视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体现,不愿将精力耗费在辛苦的书法练习上。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已显得无足轻重。
汉字是极具美态的文字之一。由最初的甲骨文到篆、隶、楷、行、草,形体由繁而简,其中演绎出了诸多不同的风格,但是汉字的"方块字"的形象一直存留,横平竖直,点画俊逸,其形、其义、其音互为关联,形体之美和内涵之丰完美融合。从日常的"写字"上升到书法艺术,汉字实用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彰显。
有言道,字如其人,人如其字。西汉大学者扬雄在《法言・问神》中说:“书,心画也。”在人们眼中,字的风范往往映射人的学识、修养、个性。古人读书,必习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文化符号,书法艺术更是汉文化的典型代表。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临池学书,“墨池”留美名,书法艺术超逸绝伦,被人们誉为“书圣”。颜真卿、柳公权自幼爱好书法,数十年如一日刻苦研习,书法自成一体,两人并称“颜柳”,影响着后来的文人墨客。近代以来,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赵朴初、启功等无不是潜心于书法研究,最终成为一代书法艺术大师,声名远播海外。而到今天,人们越来越轻视汉字书写,痴情于书法的鲜有几人,有成就者更是凤毛麟角。在汉字诞生的国度,习字教学正逐渐走向没落。
然而,当我们的国民更多的把目光瞄向“经济”时,汉字、汉语、汉文化却越来越多的受到世界各国的推崇和喜爱。据多家媒体报道,迄今为止,中国已在88个国家和地区建起282所孔子学院,272个孔子课堂,此外还有50多个国家的260多个机构提出建孔子学院的申请,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外国人喜爱汉字,练习中国书法已成为一种潮流,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还开设了汉语习字课、书法欣赏课,外国人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大有人在。再对比我们自己,想想我们刚学说话就是汉语,从小上学就接触汉字,却学不好母语、写不好汉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强烈的讽刺。尽管近几年我们的高考、中考体现了一定的书写要求,但这种通过加几分、减几分的方式要想解决全民的书写糟糕的问题,无异于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
拯救正在没落的汉字书写,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做中国人,写规范的中国字,从当前着手,从孩子抓起,让写字课重回校园,让书法艺术之花开遍华夏、誉满全球,让宝贵的文化财富源远流长。 (杨安平 《教学与管理》2010年第10期)
三、手书“美汉字”
(一)先独立完成下面两题(人教社《新教材新学案》语文必修一P.141“探究演练”中的4、5题):
1、请更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病入膏盲( )深恶痛决( )名符其实( )虎视耽耽( )风驰电挚 ( )
丰功伟迹( )穿流不息( )不寒而粟( )委曲求全( )黄梁美梦( )
飞扬拔扈( )按步就班( )风尘朴朴( )当务之机( )一唱一合( )
贪脏枉法( )陈词烂调( )胆颤心惊( )
2、请正确认读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并解释它的含义:
拾级而上( ) 畏葸不前( ) 日薄西山( )
报仇雪恨( ) 移风易俗( ) 身体力行( )
休戚相关( ) 不省人事( ) 不速之客( )
草菅人命( ) 余勇可贾( ) 提纲挈领( )
举世闻名( ) 百无聊赖( ) 汗流浃背( )
(二)师生一同更正讨论。强化正确用字、正确写字、准确读字、正确解义的意识。
(三)写一篇汉字(可就写上面两题中的词语),重视笔画、笔顺、结构,有意识地改掉自己一些书写陋习。
【同学之间相互比较,看谁写得好】

附:探究题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象形字:云 水 火 山 泉 牛 羊 鸟 燕 射 眉 须 果
指事字:二 三 片 牟 夕 叵 亦 立
2、会意字:棘 友 森 淼 戒 兴 饮 舂 暴 粪
形声字:碧 梁 考 岛 珊 恬 潸 黎 志 叛
3、左形右声:昭 江 棋 诂 右形左声:攻 期 胡 邵
上形下声:苕 箕 罟 空 下形上声:汞 辜 基 照
内形外声:问 闷 闽 辫 外形内声:衷 匪 阁 固
第二课时

1、盲(肓) 决(绝) 符(副) 耽耽(眈眈) 挚(掣)
迹(绩) 穿(川) 粟(栗) 曲(屈) 梁(粱)
拔(跋) 步(部) 朴朴(仆仆) 机(急) 合(和)
脏(赃) 烂(滥) 颤(战)
2、拾(shè)放轻脚步登上 葸(xǐ)害怕,胆怯 薄(bó) 迫近,接近
雪(xuě)洗刷,除去 易(yì)更改,替代 体(tǐ)亲身实践或经历
休戚(xiū qī)休,欢乐,喜悦;戚,哀愁,悲伤 省(xǐng)明白 速(sù)邀请
菅(jiān)一种草本植物 贾(gǔ)出售 挈(qiè)提起
举(jǔ)全 聊(liáo)依靠,依赖 浃(jiā)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