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继承人与职业经理人的两难选择(一)
详细内容
丰田汽车的信誉危机、巴林银行的毁于一旦,都与家族人才不济、对职业经理人缺乏合作与制衡机制有关。要确保祖业延续,家族后代必须肩负起传承创办人无形资产的使命,而将企业在核心特殊资产以外的管理交由职业经理人执行。企业创办人在任内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家族与非家族人才选拔、培养、分工、竞争合作、升迁激励与监督的制度。
倒爷杨百万报纸缝里扒出百万财富游戏营销“多力多滋”
2010福布斯中国最佳商学院排行榜继承人与职业经理人的两难选择摩恩电气问泽鸿:12.25亿元财富李书福吞下沃尔沃后的财富裂变式陶行逸:我比张卫星更自律沃尔玛取代埃克森当500强老大在中国,虽然许多企业家在站稳脚跟后都鼓励子女进入企业见习或引入职业经理人,却往往难以放手让这些接班人一搏天下。事实上,这种情形在亚洲普遍存在,因此,绝大多数的亚洲企业创办人没有在65岁的一般退休年龄退休,而坚守岗位至人生最后一刻。难道这些创业者都是极度工作狂,或不愿放手的“独裁者”,抑或他们有不得已的苦衷?
其实,企业家对于接班人有很大的顾虑:一方面,自己的子女可能没有能力管理这个日渐庞大和复杂的企业,而且长远看,家族再大也迟早有无法提供人才延续企业成长的一天;另一方面,聘用职业经理人,企业家又担心他们无法珍惜与传承企业的精神资产,重短期利益甚至掏空叛变。从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中,可以看到这典型的两难。
“职业经营”毁商誉,丰田家族第三代临危受命
丰田汽车创办人丰田佐吉从纺织业起家,他与第二任妻子诞下长子丰田喜一郎。拥有东京帝国大学机械工程学位的丰田喜一郎与父亲将汽车业作为丰田事业的新路向,并于1936年建立了丰田的第一条汽车生产线。丰田汽车由此开始了家族成员、职业经理人轮流执掌的循环。
上世纪40年代末,丰田汽车就经历了一次经营危机。其车辆因为质量问题卖不出去,这对以高周转率为主要生存策略的丰田来说实在是一项灾难,幸而其最后获得日本政府拯救,丰田家族却一度丧失了公司控制权。后来,丰田英二(丰田佐吉之侄)替丰田家族挽回了一些控制权,并从1981年起与丰田章一郎(丰田喜一郎之子)再度执掌丰田汽车。其后,丰田汽车未受任何经济不振的冲击,其优秀的生产方式及经营手法也日益为大家所欣赏。
及至90年代中期,由于丰田家族后人还年轻,不足以接棒,所以不得不聘用职业经理人。在丰田章一郎于1999年退休后,职业经理人奥田硕接替其董事长一职,张富士夫则出任总裁。其后,张富士夫替代奥田硕成为董事长,而渡边捷昭自2005年起担任公司总裁。在渡边捷昭的掌舵下,丰田汽车于2007/2008财年实现了创纪录的利润,又在2008年超越了通用汽车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车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