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钱”观之变迁(一)
详细内容
叶秀山,男,1935年农历六月初四生。祖籍江苏镇江。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同年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曾任研究生院哲学系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大陆哲学,对古代希腊、近代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以及当代德国、法国哲学,作过一定研究;同时对中国传统哲学以及美学艺术问题,也有涉猎。
主要著作:《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美的哲学》、《叶秀山文集》(4卷)、《中西智慧的贯通------叶秀山中国哲学文化论集》等。
目前致力于社科院版多卷本《西方哲学史》第一卷《导论》之写作。
\钱\是专门指着\量\来说的,\钱\本身的\质地\越来越不重要,才有一卡走遍天下的局面,因而它对那些\不可量化\的事物,无能为力。科学、艺术、哲学、文学、品格等等道德文章,在原则上是不可量化的,将它们量化只是管理上的一种需要,或者是市场的一种机制。做这种道德文章的工作,不以\钱\为\目的--动机\,也不以\钱\为\结果--终结\,更不以\钱\为评估标准。
\钱\之为物,至大至小,至刚至柔,介乎\有\\无\之间,可谓\神\矣。
\钱\与\万物\沟通,举凡宫室车马,珍珠玛瑙,汽车洋房,彩电冰箱,莫不涵盖在内,岂非\至大无外\?然则,\钱\为\代用品\,从实物到金银,再至纸币,越来越小,岂非放之弥六合而可藏诸密?
\钱\乃阳刚之物,欠债还钱,锱铢不让,有法律保障,虽有四舍五入之说,但是\钱数\一定,犹如\气数\;然则如有权力,更不用说暴力,没收的没收,充公的充公,\钱\就乖乖地入了他人的银库,岂非柔顺之极。不过我们看到历史上再强的权力,似乎渐渐地总要在某种程度上被\钱\所征服,又岂非可做\柔能克刚\的一个例证?
\钱\为\万有\之\有\,有了它就有了一切;然则\钱\根本也是\无\,\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何曾一滴(一厘)到九泉\?那另一个世界,针插不进,水泼不入,滴水不漏,当然一分钱也带不去,货币体制完全不同;更不用说,如今\刷卡\时代,一卡走遍天下,身无分文,照样富甲天下,\钱\全在计算机里。计算机是\虚拟的世界\,那里的\钱\,也可能是\虚拟\的,于是乎似有似无,介乎有无之间,\刷卡\的时代是不是在\钱\的方面象征着\提前进入死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