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总裁>那些年中国企业的总裁们经历的高考岁月

那些年中国企业的总裁们经历的高考岁月

详细内容


  高考往事是一张永远清晰的备忘录――奋斗,就从那时开始。高考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曾经走进考场的企业家也走过了各自的人生交叉口。他们经历的高考故事里,既有致青春的小往昔,也有浪淘沙的大时代。他们回味的高考往事中,既有启蒙阶段的中国梦,也有最初时期的奋斗志。对于一些企业家来说,高考就是人生大考的第一站。

  对于大多数从知青岁月走来的考生来说,开放的高考考场给了他们一种与众不同的希望之光――海南知青黄宏生感觉“当所有的门都关闭的时候,突然又开启了一扇窗”;已在山上放了几年羊的梁伟终于可以下山追逐无线电梦想;被村民称为“大个子小黄”的黄怒波欣喜若狂地得到了宁夏唯一一个北大录取名额……

  在许多描写恢复高考的影视剧中,那段时代记忆被赋予了命运沉浮的戏剧性和厚重感,此种气质在经历三次高考的俞敏洪总裁和马云总裁身上也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马云总裁的高考之路,看上去比许多人都要漫长。1982年,他第一次高考,北京大学的高考志愿和只有1分的数学成绩几乎使他成为一个笑话。第二年再次高考,数学19分。第三次高考,数学考了79分。

  与马云总裁同样经历三次高考的俞敏洪总裁,也有一段高考“辛酸史”。马云总裁是“数学三部曲”,俞敏洪总裁则是“英语三部曲”。第一次高考,俞敏洪总裁英语只考了33分,而在第三次高考时,他只用40分钟交卷,却考了95分。

  马云总裁和俞敏洪总裁的高考往事,如今常被当做勉励学子的经典故事。当年的“三考”青年、现在的商界大佬――这是公众谈资热衷的人生对比,也是两位坚毅总裁亲身经历的时过境迁。

  在贝恩投资董事总裁竺稼看来,高考开动了他的人生发条。故事的开头,竺稼总裁是个神奇的少年。1977年,这个15岁的郑州中学生做了一件震动中国的事。

  1977年是恢复高考第一年,在录取率不到2%的形势下,竺稼总裁考上了西安外语学院,而当他兴冲冲地去报到时,却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毁约”――因政审不合格,校方不予录取。因为竺稼年龄很小,校方还派了两人送他回家。

  然而,几乎所有人都低估了这个孩子的能量。

  那个年代,因家庭出身被剥夺入学资格的高考考生不在少数,竺稼总裁不是唯一的一个。但他没有选择安然接受,而是要与这司空见惯的不公正做一次特立独行的反抗。竺稼写了一封申诉信寄给《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把他的来信登了出来并配发评论。此后,又以竺稼的事例为由头接连发表一系列评论文章,强调“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政审的坚冰自那时起开始融化,至1978年,高考彻底取消了政审门槛。同年,竺稼总裁被郑州大学外语系破格录取。

  大时代的背景下,改革旧制绝非一人之力。15岁的竺稼不是改变时代的那个人,但他却以坚毅和抗争,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其他人。

  如同竺稼总裁以坚毅姿态走过人生大考第一站的昔日高考生,最具代表性的当然就是和他一样随恢复高考制度走向命运转折的企业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