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详细内容
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紫藤萝,一种藤本植物,这两者何以连在一起?
生:这是一种比喻说法,紫藤萝,有藤,长条的,往下垂,形如瀑布,花又开得旺,极言其之茂盛,显现出勃勃生机。
二、感知课文
师:回答很专业。(生乐)作者笔下的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文本,感受其盛。先请听配乐朗读,注意字词读音,朗读的语调、情感。(播放录音,用时四分半钟)
师:一遍听下来了,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
生(纷纷):迸溅、沉淀、伫立、伶仃、忍俊不禁、仙露琼浆。(师屏显预先准备好的词语及难读字的读音)
师:让我们把这些词语读上两遍。(生读)
师:让我们自由地把这篇课文读上一遍。(生读)
师:老师要抽同学来挑片段读一读,在抽读之前,老师先挑一段读。(师先读,抽两位学生挑读,并有简评)
师:再由老师挑一段,大家来一个齐读。(挑读第十段)
三、理读课文
师:听一遍,读一遍,又读几段,再加上预习时的阅读课文,至少四遍了,这四遍下来,咱们对课文也该有一些体会了。老师问,这文章,题目是《紫藤萝瀑布》,分明是一篇写景之作。文章写景了吗?
生:写了。文章第二节到第六节,写出藤萝之盛。
生:还有第八节中,写了十多年前的那株藤萝之稀。
师:文章全是写景的吗?
生:不是。第七节里,写到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时,受到感染,引起情感上的变化。
生:第十节,作者由花及人,感悟到人生哲理,那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看来,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景中含着情。还是王国维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写情,托物,是为了言志啊!文章是围绕着花来写的,通贯全文,请你填空:( )花——( )花——( )花
生:看花,忆花,悟花。
师:看花,既赏花,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眼前所赏之花的呢?
生:花的颜色:一片辉煌的浅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颜色上紫下浅。
生:花的形状: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紫色的大条幅上;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生:花的姿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生:还有花的香味: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师:写花的香味,是在第八节出现的,也当属对当前的花的描写。
师:这么些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呢?
生:由远及近。远看是瀑布,是粗粗地看;然后是近看,细看。
生:第二节里写一片紫藤萝瀑布,第三、四、五节里写一树藤萝;第六节里写一穗花和一朵花。
师:这样的顺序,也给出一个名称叫——
生:由整体到局部。
师:令人眼花缭乱的紫藤萝花,在作者笔下却是按几个方面来写,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写得有条不紊。这就叫写作有方啊!值得我们模仿。
师:忆花,忆十多年前的花。本来是在看花的,怎么会忆起花来的呢?
生:就是由花的香味引起的。“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梦幻一般”,似在表明作者对眼前景象的怀疑和不确定,由此过渡到对家门前那树紫藤萝遭遇的回忆。
师:这句话,从内容上看,写出花的香;从结构上看,承上启下,引出了下文的回忆。那么,十多年前的藤萝花遭遇到何等样的命运呢?请细读第八节,然后来探讨。(生读第八节)
生:十多年前的藤萝命运是: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萝花架也都拆掉。
师:以至于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师:这里就有个疑问了,十多年前,紫藤萝何以会遭遇如许命运?谁能说?
生:十年文革,1966年到1976年,那是一个颠倒是非的年代,是一个十分荒唐的年代。
师:十分荒唐的年代,在文中有反映吗?
生:有,文中说到,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师:政治荒唐,花遭厄运。其实,当时作者一家也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受到磨难。好在时过境迁,新的时代里,国家的政治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紫藤萝花也重新焕发出活力。看到眼前的盛花,作者感悟到什么?
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花的不幸,就是十多年前一片凋零,人的不幸又是指什么呢?
生:作者的小弟病重。
师:没错,在文中的句子是——
生:“生死谜,手足情。”
师:这六个字有深意,请看屏幕。(屏显:小弟去了。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各种宗教企图描绘的地方,也是每个人都会去的,而且不能回来的地方。但是现在怎么能轮得到小弟!他刚50岁,正是精力充沛,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经验,大有作为的时候,有多少事等他去做啊……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雨,纸上一片模糊……——宗璞《哭小弟》)
师:作者唯一的弟弟,在祖国的航天领域中正在大展鸿图的弟弟,才五十岁,正当年富力强的弟弟,罹患绝症,这对于作者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五雷轰顶。所以,“这些时”作者的心头一直压着“焦虑和悲痛”。然而,眼前的紫藤萝花却带走了作者心头的“焦虑和悲痛”。请问,作者如此深沉的痛,何以会随着紫藤萝瀑布流向心上,流向心底,就被带走了呢?
生:作者被花的茂盛感染了。
生:作者由花及人,悟出人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保持长久的坚定的信念。厄运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个体生命是有止境的,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陷于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要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
师:整篇文章,让我们想起一样东西,叫——
生:生命。
师:是啊,生命脆弱,生命顽强,生命面前要保持长久的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乐观、坚强、开朗、振奋。作者是认识到这一点了,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行动中看出——
生: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师: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
四、作业
《全程助学学习评估》第16课(第一课时)作业
第二课时
五、品读课文
师:上一堂课,咱们学习了《紫藤萝瀑布》,学习了词语,朗读了课文,理清了脉络,明白了主旨,收益良多。这堂课呢,我们要做两件事,一是品读,一是仿写。
作者宗璞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有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三生石》等,也有散文集《铁箫人语》等。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本文《紫藤萝瀑布》就选自她的散文集《铁箫人语》这堂课里,我们师生手捧雅文,“聚室而品”,实在是人生之一大快事。请跳读课文,寻读美句。(屏显:找出你所欣赏的佳句,读一读,品一品)(生寻读、自己品味,用时五分钟)
师:请前后同学交流自己的品读心得。(前后学生交流)
师:现在,我们在班上交流,一个要求:畅所欲言。
生:第二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终极。”这句话把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比作瀑布,灿烂辉煌,写出了藤萝旺盛的生命力。
生:第二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乍一看,似水花,细一看,不是水花,是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泛着银光,又把它拟人化地写成与阳光互相挑逗。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生:第二节,“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串与串之间“挨”,朵与朵之间“接”,用词讲究。
生:“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这里拟人化的手法来写,仿佛有声音,仿佛很快乐。这样的充满对生命的喜爱,也会对作者有感染。
生:“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生: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就像蓄势待发的帆船一样,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比作笑容,写出了藤萝花的生机勃勃,活力无限。两个比喻,透露出“我”已受到花儿的感染和鼓舞。
生:第六节,“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这句话特别,特别在本来是眼中之花,现在变成心中之花,物我交融,也说明作者已被花所感染,这样才有下面的情绪的变化——由焦虑和悲痛变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师:老师借此机会联系上一句,那就是第九节中还有一句相应的话:“……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前面的“流”,流出情绪的变化;后面的“流”,流出了感悟。既有前后呼应,也有逐层递进。
生:第八节,“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花香本是嗅觉,这里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的”,给它增加可视性,又说它“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写出了紫藤萝香气的柔美、温馨,表现了作者全身心沉浸在紫藤萝的花香中。
师:这句话很独特。“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有违常规,因为香气属嗅觉,浅紫色是视觉,两种感觉产生联系了。这里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修辞方法,叫通感。何谓通感?请看屏幕。(屏显:人的感觉有时候是相通的,人们常常利用这种相通性,突破语言的局限,有创意地描述某种感觉,以更传神地表情达意。这就是通感。)
师:同学们品味得这么好,我们得好好总结品味语句的方法。
生(纷纷):看修辞,抓关键词,联系主旨,联系前后文,紧贴着句子去回答。
六、写作借鉴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第二件事,那就是仿写,咱也来写一写借景抒情的文章片段。动笔之前,咱得研讨一下此文中可以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