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金色的脚印》和《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详细内容
六年级《金色的脚印》和《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对于林老师执教的《金色的脚印》这节课,我谈谈以下几点感受:
1、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而且贯穿于整个课堂。如怎样通过导读明白学习课文的要求或方法,梳理出问题;抓住课题质疑,激发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兴趣;边读书边圈画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抓住重点句、关键词体会含义与情感等。我们知道,只有交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并且在阅读中能熟练地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
2、注重质疑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学生的质疑,了解学情,顺学而导,力求高效。
3、教学结构非常完整。我们说写文章要首尾呼应,林老师的课堂教学结构也体现了“首尾呼应”:开头议狐狸,结尾再说狐狸;质疑中“课题为什么用金色的脚印?”结尾时老师紧扣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释疑,非常的完整、完美。
4、林老师在整节课中多处不露痕迹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如:根据句子意思提炼成语(调虎离山、爱子心切、知恩图报)
看法:在初读感知环节,引导学生梳理完大狐狸、小狐狸、正太郎的关系后,如果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通顺地说说课文内容,或者在总结环节让学对照板书流利完整地讲述一遍课文内容,更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节,柯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柯老师上课充满激情,感染学生热情参与,课堂上师生互动非常好,气氛浓厚。
2、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把每段话(每件事)概括成一个短语,再根据短语,用通顺的话连起来说主要内容,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不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什么,还引导学生领悟怎么写?(如抓住英雄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英雄的形象)即表达方法。
看法:对课题质疑——为什么不叫“五战士”,而叫“五壮士”后,接下来的品读感悟壮举环节,如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挖掘,通过换词比较,角色换位体验,想象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等感受壮举,再及时回扣课题,学生自然豁然开朗。这样的教学肯定更有深度,更有效果。
总之,这两节课都上得非常扎实有效,上得很成功,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