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三年级语文评课>《对联——析字联》教学设计

《对联——析字联》教学设计

详细内容

《对联——析字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听故事、佳联赏析等方法,了解析字联的特点。
2.通过小组合作,试着对出析字联。
3.培养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析字联的特点。
教学难点:
试着对出析字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师:同学们,上节课,张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请你试着对出下联,不知你们是否对出了?
2. 学生交流。
3. 师小结揭题。
二、认识析字联
1.微视频故事:《析字联》。
2.析字联欣赏。
师:知道了什么是析字联,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欣赏几副析字佳联吧。请男同学读上联,女同学读下联。
(课件出示对联)
(1)墨泉
(2)苗是田头草 愁为心上秋
(3)子女合心恰好 日月比白皆明
(4)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 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3.师:在这几副对联中,你猜猜毕老师最喜欢哪副?为什么呢?
4.学生交流。
三、试对析字联
1.师:欣赏完几副析字佳联,不知大家是否有兴趣来对上一联? 因为对这种对联的难度稍大些,所以毕老师稍作处理,请你们在小组内讨论后来补充下联。请看屏幕:
(1)鸿是江边鸟
蚕为
(2)一明分日月
各丘山
(3)踏破( )桥三块石
劈开( )路两重山
(4)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典木置屋,曲 ,直 。
(5)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
2.小组合作完成对联填空。
3.集体交流。
4.师讲对联故事——“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四、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汉字的趣味无穷,古时候的人们利用汉字的形体结构,创作出了有趣的析字联。如今,人们还将析字联作为谜语供大家益智,今天的作业就是这样一副对联,请大家课下猜一猜。
十月十日,一鱼一羊。——这副对联中隐藏着一个国家的名字

附对联故事: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关于这副对联,还有两个不同的故事呢!第一个和清朝的著名画家郑板桥有关。相传,郑板桥特别喜欢上茶楼喝早茶。一日去喝早茶,走到城门口时,由于人多拥挤,一个进城的樵夫不小心用柴担把郑板桥的长衫挂破了。樵夫很不好意思,赶紧放下柴担向郑板桥道歉。后来,他看出郑板桥是个读书人,就提出:“我有一首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我就赔一件新衣裳给你,好吗?”郑板桥想,吟诗作对正是自己的长处,还害怕一个区区的樵夫吗?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樵夫的上联是:“此木为柴山山出” 。此联乍听上去并不难对,但仔细一想,是个析字联,很不好对哟!郑板桥想了好久也想不出下联,只好认输,挥挥手让樵夫走了。郑板桥上了茶楼,苦苦思索了一天也想不出下联来,眼看天色见晚,已到黄昏,不走也不成了。于是站起来往窗外一看,家家户户的房顶上炊烟缭绕,好美的一片景色啊!这时,他不禁触景生情,下联也就有了:“因火成烟夕夕多” 。
那么第二个故事又是怎么回事呢?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乘船下江南,所经之处,只见两岸群山绵延,树木葱翠,便想出一个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随行的大臣纪晓岚才思敏捷,便以水乡人家暮色中的炊烟对之:“因火生烟夕夕多”。
两个故事的谁真谁假,我们已无从考证,但足以说明这副对联的妙之所在。后来,人们还想出了好多下联来对,比如:白水作泉日日昌、小土归尘人人从等等。但是相比而言,都不如这句因火生烟夕夕多对的工整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