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环境创设中的体会(一)
详细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班级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会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是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我们在创设环境之前,就按照如何发挥幼儿的互动性及环境的教育性、艺术性来进行创设的。下面,就我班的环境布置,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以幼儿的眼光自主创设环境
我班三位教师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和需求,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把区域和墙面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激发他们创设环境的积极性,多倾听孩子创设环境的构思和想法,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我班整个环境以红、黄、绿三元色为基调,比较和谐,大墙面以江南民居为底,巧妙地利用各种剪纸贴在上面,还有窗户上、走廊上,充分体现了我班具有本班特色的"剪纸"环境,给幼儿一定的欣赏氛围,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然后再组织幼儿初步学习剪纸,把幼儿的剪纸由浅入深地张贴到"小手真能干"墙面上,流露着幼儿剪纸成长的痕迹,幼儿充分感受剪纸魅力的同时也得到了互动,幼儿的剪纸水平逐步有了提高。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参与过程,而是一个认识和学习的过程,是幼儿感受活动乐趣和体验分享的过程,随着过程不断地深入,使幼儿的认识水平不断地提高,能力也不断地增强。我们结合主题课程单元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能想到的让孩子自己想,孩子能得到的让孩子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准备就绪后让孩子自己协商如何装饰墙饰,发现幼儿的确有困难真的需要帮助时,教师再介入。在整个创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以自己的审美观或标准去衡量幼儿的作品,在我们的眼里,幼儿的作品都是完美的,我们与幼儿一起根据作品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加工修饰,如:衬托背景、创意组合、边框装饰等,引导幼儿的审美观,然后展示全体幼儿作品。在"秋天的图画"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孩子学习染料吹画,把孩子们吹的一棵棵结满果子的美丽的树,让孩子自己用剪刀修饰,然后贴在主题墙上,幼儿可以自主欣赏。在"圆圆的世界"主题活动中,我们的孩子各自画了漂亮的太阳娃娃,然后贴在主题墙上,孩子们看着各自的作品,讲得可神气了!环境真实地记录了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活动。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幼儿有所收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二)、以幼儿够得着的高度为标准尽量使环境与幼儿近距离接触
教室内外,凡是幼儿能接触到、够得着的每一寸空间:栏杆、楼梯、走廊;室内的窗、门、角落、窗台等,都是幼儿自由创设的场地,这样,孩子才有机会真正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生动、直观、真实地拉近孩子与环境的"距离",引发和实现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要搞好班级环境创设,就必须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我们的饲养区,孩子们带来了小乌龟,小白兔,一下课,孩子们就围着小动物,和它们说说话,看到小乌龟不动,有的孩子说是不是乌龟生病了,有的说是冬天来了,乌龟冬眠了,意见得不到统一时,他们会来找老师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