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学儿童德育教育四步法
详细内容
临泽县鸭暖学区曹庄小学 王海霞
一、模仿法。
初入学儿童,特别是没有条件接受正规幼儿教育的农村孩子,是非、真假、美丑、善恶观念十分模糊,而这个阶段,他们的模仿力很强,客观因素容易在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下,对他们步入人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作为学生心目中偶像的老师,从接受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在他们面前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如:把衣服穿得大大方方的,让他们看看老师是怎样"打扮"的;板书时字写得横平竖直,使他们学会怎样在作业本上书写;有时下课,故意把教具丢在教室里,让学生帮着去拿,然后说声"谢谢",使他们学会礼貌用语;有的学生迟到了,就对着全班同学问一声,老师迟到过吗?久而久之,学生更加敬重老师,在他们眼里,老师就是自己的榜样,千方百计学着老师的样子做人。这样产生了很好的模仿效应,为培养唯美是学的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陶冶法。
环境宜人,对孩子尤显重要。于是,我在教室努力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贴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小学生守则、作息时间表,在教室设置废纸篓、整容镜等。让小同学们进老师宿舍喊报告,课堂上有事先举手,课间做眼保健操,中午铃响时唱歌,放学回家站队,举办小画片、小制作展览,开展捐小人书大家读活动。还和家长联系,控制孩子看电视时间,帮其选择收看内容,使他们目力所至,听力所闻都是健康向上的东西,使其在自自然然无意识状态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活动法。
随着孩子感性知识的增多,沿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个体到群体的规律,通过各种活动把思想品德教育逐步引向深入。我在班内成立领读小组、帮带小组,鼓励大家结对子,找朋友;开展"今天我值日"、"抬水浇花"、"捏泥娃娃"活动,培养他们独立做事、合作共事、从小学科学的情趣;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开展人人做小先生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机会。这些活动由互相检查作业,结伴活动到以"五爱"为中心的校内外实践活动,逐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层次,使每个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形成都经历一个逐步升华的过程。
四、制度法。
对自我意识很差的六七岁儿童,过早地用制度约束,不仅收效甚微,还会扼杀孩子烂漫的个性,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只有通过无数个在成人看来十分幼稚的个体教育活动,使他们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之后,自我意识再行之以律,方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因此,几年来,在我带低年级的学生时,我总是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或升入二年级后,才逐步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也就是在完成了扶着走、引着走的过程后再施之以导着走的方略,把思想品德教育引入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一是定好制度,既不偏严,又不偏宽;二是抓好落实,加强检查督促,加大表扬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