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习数学的五大方法(一)
详细内容
在多元化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数学, 需要教师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寓于故事、游戏等情境中,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把课堂设置成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舞台, 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数学学习活动中。那么, 教师在具体情境中应如何做呢?
一、在故事情境中"学"数学
故事形象生动, 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知识点、重难点通过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如:在教认识 7 时, 我设计了小灵通参观海底公园的故事。小灵通来到公园门口, 一位机器人拦住了他的去路。机器人说:"小灵通, 你要想参观公园,就必须通过四道大门,如果你能正确答出大门上的问题,各道大门就会自动打开。"这时,教师可对幼儿说:"你们有没有勇气去打开问题之门,参观一下美丽的海底公园呢?"孩子们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了, 这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在第一道门上画上几何图形, 要求幼儿数清楚图上有几种图形, 每种图形有几个?第二道门上的问题是关于 7 以内的顺序, 第三道门上的问题是关于 7 的组成, 第四道门上的问题是关于 7 的写法。在活动中, 孩子们情绪高涨, 直观、形象的故事情境,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在游戏情境中"玩"数学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幼儿进行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最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 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是儿童的最高阶段, 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 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因此,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数学游戏, 将数学游戏贯穿于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的始终, 既能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与枯燥, 又能增强数学学习的愉悦性与趣味性。
三、在问题情境中"思"数学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没有问题的存在, 就没有数学活动的开始, 有了问题, 思维才能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