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案例分析(一)
详细内容
当今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专用名词,如80后,90后,充满张扬的个性是他们的代名词,而这背后隐藏的一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80后我国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些独生子女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以及独生子女对第二代独生子女的教育已经成为每个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期待解决的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既是社会的、学校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教育网络,才能更加有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
案例一:
洋洋早上来幼儿园后由于妈妈上班快要迟到了,一着急没有拿接送卡就走了,导致洋洋开始哭闹,当值班老师去安慰她时,洋洋竟然伸手打了老师一巴掌。
案例反思
这件事让我们很吃惊,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她既聪明又爱学习,对待老师也很有礼貌,在课间游戏活动中布置的小任务她完成的也很好,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是无法想象在她身上会发生这种事。放学后,与她妈妈的交流中才知道在家里她是一个任性、要强、自私、嫉妒、好发脾气的孩子。经常对父母哭闹漫骂。
案例剖析
苏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娇纵的爱是最可悲的,它是一种本能的缺乏理智的爱。"父母对孩子百般溺爱,不仅给自己带来苦恼,而且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爱子心切,百般照管和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对孩子投入全部精力、倾入全部感情,把孩子放在一个全家人之上的特殊地位。这么一个地位上,孩子必定产生相应的思想,存在这个意识,必定产生特殊化的思想,你管不了他。大人惯他,孩子自己也很会惯自己,孩子甭管多小,他都知道,他从别人的眼神、态度上,可以感觉到他在大人心中是什么地位。这个地位问题是很难把握的,表现在具体事情上就形成了孩子娇生惯养、好吃懒做、自私专横、个性张扬的性格。
应该明确一点,爱必须是明智的爱;对孩子既要热情关怀,又要有严格而合理的要求,注意掌握分寸,切勿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无度,而扭曲了孩子的心灵,损坏了他们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