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少儿素质教育>观注能力差的幼儿

观注能力差的幼儿

详细内容

有一天,我们为幼儿准备了高跷,"高跷"是用旺仔牛奶罐打洞穿绳子作成的。幼儿很喜欢玩,经常他们三三两两在一起进行比赛。我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会玩了,只有四个小朋友靠着栏杆不踩高跷。

其中一个小女孩叫佳洁,是一个乖巧、内向、不太爱说话的孩子,平常也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我来到她的身边问道:"佳洁,你不喜欢玩高跷吗?"她看了看我,没有说话。我继续问道:"你是不是不会踩?"这次,她点了点头。我猜想:她心里是很想玩的,只是没有勇气去试一试。我递给她一副高跷让她玩,可是她拿着不愿踩,表情无助极了。我耐心地教她,让她先把一只脚踩上去,告诉她:"不要怕,由老师扶着你不会摔跤的。"在我的再三催促下,我扶着她走了两步,然后我放开,她摇摇晃晃地走了几步,我看她在走,就去指导别的幼儿了。

过了一会儿,我再去看,佳洁走得怎么样了。我看见佳洁拿着高跷又靠着栏杆不踩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一走,她就不踩,总不能一直盯着她吧!还有其他幼儿需要我的指导!这时,几个走得很好的女孩,经过我的身边,我叫住她们,请她们来教佳洁,去陪她一起走。三个女孩子围着佳洁,开始教她如何玩。怕她站不稳摔跤,一个人还扶着她,另一个人抬起佳洁的脚移到高跷上。瞧,多细心、多尽责呀!佳洁愿意和小老师们一起走了,虽然走得不稳,走得很慢,但能跟着小老师们努力地练习,这是很大的进步了。一连几天的活动,好多幼儿都围着佳洁,和她一起放慢速度踩着高跷。

幼儿教育在注重群体的发展的同时应不忘个别孩子的发展。学前教育纲要的思想就是让每个孩子接纳自己、欣赏自己、相互欣赏、相互合作,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吸取从幼儿的动作、语言、神态中,所显示出来的信息,推测这种信息中所反映出的幼儿的意愿、困难或情绪体验,才能掌握指导幼儿活动中的需要,从而给予及时调整、适度、适时指导。当教师不能一直盯着一个幼儿的时候,应发动能里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有时候同伴的鼓励和帮助比老师的鼓励也许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