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日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一)
详细内容
重视因人施教与个性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了要重视个体差异,实现因人施教。幼儿园的保教人员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实现因人施教。江泽民总书记曾说"我们要从幼儿教育抓起,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这反映了党中央对幼儿教育的关怀与重视,也指明了幼儿教育的总目标。根据这一指示和幼儿的特点,学前教育期的主要任务是,使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为造就二十一世纪祖国建设人才打下最初的基础。而德育教育又是重中之重。
三岁以后,幼儿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上幼儿园,这就意味着他们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接触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人生活在一起。在入园前,幼儿对集体生活充满陌生感与恐惧感。因此,胆怯成了他们较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它能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于幼儿获取今后的成功也具有深远的影响。经过对部分幼儿的观察我发现,小班幼儿的胆怯表现最为突出。他们往往在说话时,声音很小,使人很难听清楚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做任何事情都扭扭捏捏,不大胆;在上课过程中,很少主动回答问题,参加游戏活动也不积极,很少与小伙伴、老师交流……这些都是胆怯心理较突出的表现特征,这样的幼儿性格内向,而大多数内向的幼儿也都具有这种心理。作为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教师应该在这个时候注意对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多给胆小的幼儿在人前的展示机会,使他们在人前勇于展示自我
胆小的幼儿多数是因缺少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的机会,虽然我们经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