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较弱的孩子更多的关爱
详细内容
很多时候,我们都一致认同,要给予较弱的孩子更多的关爱。但是,在表现时,却依然有场合和时机
的把握问题。
开学伊始,新生来园,少有哭哭啼啼的样子,只有施天依泪水涟涟,于是,我表扬大伙也鼓励她:
"我们来到一个新的地方,遇见新的老师和新的小朋友,心里会不舒服,但是,我们有很多小朋友很勇
敢,心里难过也不哭……"适时地安慰她的同时,我更多地用心为已经等待快乐的孩子组织着各类游戏
。当我们正准备做"牵牵线,做朋友"的游戏时,彩色的线激起了孩子活动的愿望,他们禁不住跃跃欲
试。大概是彩色的线吸引了依依,她边抽泣着,边伸手要彩线。我正想用彩线哄哄依依:"哦,依依也
想玩了,我们先给依依吧。"话刚出口,孩子一片沉静。我抬起头,愣住了:孩子们举着的手僵在半空
中,原本渴望的眼睛有些迷惑,似乎在问:你不是刚说我们是勇敢的孩子吗?为什么我们反而要后玩耍
呢?是不是我也应该哭闹呢?我迟疑了片刻,坚决地说:"我们这些勇敢的孩子很想玩游戏吧?那我们闭
上眼睛,先来抽彩纸。依依只能跟着我们玩了。"刹那间,孩子僵着的手,又在半空中灵活起来……游
戏的气氛很热烈。依依也自然地跟着大家玩得咯咯笑。 .
我深深地感到:孩子是敏感的,大人的行为他们其实是看得懂的。我们的行为有时理直气壮地从一
个特殊的孩子角度出发,却忽略了群体的场合里群体孩子的感受,这容易给理解力正在成长和发展的孩
子,造成误会,他们或许因此而获得偏颇的是非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应该在关注个体的同时更
应关注群体的孩子,这样,在我们的行为里,关注每个孩子才会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