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外婆
详细内容
第一篇:《怀念外婆》
怀念外婆
邵燕翔我从小是在碧湖高溪外婆家长大的,直到我到了上学的年龄,就是小学一年级,也还是在高溪小学读书,所以童年很长一段时光是在外婆身边度过的。
外婆是个善良的女人,她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可是智慧与美德却一样不缺,乡亲和邻里,无不赞扬她的为人,与人为善,和睦可亲,尤其对生活困难的邻里会尽自己的能力给予道义上,物质上的帮助。外婆是个勤劳的女人,小时候在外婆家,外婆很早就起床忙碌了,劈柴,烧火,喂猪,洗衣,做饭。
小时候我总是离不开我的外婆。外婆到溪边洗衣我跟着,到菜园收菜我跟着,到田里拔草我跟着,就是外婆要到杭州大舅舅家住上一年半载,我也跟着。夏夜,在后院纳凉,外婆为我轻摇蒲扇赶蚊子,冬夜,寒气袭人,外婆也会把我搂在怀里。记得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把我接到他们身边,我也是哭着闹着要去外婆家。这童年,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外婆生病时,我已经外出金华、厦门就学了,假期里我去了趟外婆家,那是外婆已经生病做了手术,躺在床上了,但精神很好,只是身上疼痛,我天天就在她身边陪着,坐在她的床边,陪她说话,告诉她我的一切„
外婆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
自从外婆去世后,一个遗憾挥之不去,就是在她离去时我没能在她身边,向她告别,这样的遗憾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弥补,外婆我真的好想,好想,再听您叫我一声“翔”,可是我再没有这样的机会,这将是我一辈子的痛。
自从外婆去世后,一个欣慰也随之而来,就是每年外婆都会来到我梦里五六次,在梦里外婆的样子还是那么鲜活,还是那么慈祥,还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熟悉。
有一个梦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天,我来到外婆家,两人见面格外开心,外婆烧了一碗面条给我,我端过一看,面条上盖着淡淡的野菊花„.醒来后我再也无法入睡,我想外婆的坟头肯定长满了清香淡淡的野菊花,愿所有无法形容的情感与期盼凝聚在满山遍野的菊花,能在如水的月夜里,陪伴着我的外婆。
我深爱的外婆,我已经把您藏在最深最深的心底里,我会用思念来表达对您的爱,但愿您在天国过得舒心。
2011年11月
第二篇:《我和外婆的故事[1]》我和外婆的故事外婆在我初中二年级时去世的。那年,外婆七十二岁,我十三岁。记得是傍晚放学回家,我刚刚从自行车上下来,在家门前百米远的河堤上走着,远远地看见门口坐着的是表姐,并没见着爸爸妈妈。表姐很少来我家,何况这个时候爸爸或者妈妈是会在门口等着我回家呢。我正疑惑,在河里和小朋友玩水的弟弟见了我,兴奋地冲我大喊:姐姐,外婆死了,说是睡觉时睡着睡着就不醒了。爸爸妈妈都去她家了呢,表姐来给我们看家,还照顾我们吃饭。“外婆死了?我不相信!”我当时懵了,把弟弟骂了一通,心想,即便外婆死了,你那么得意干嘛?我当即把自行车扔在大马路上,还愤怒地朝它踹了一脚。飞奔回家,找表姐确认虚实。那时表姐十八岁,大概也不知道对我来说,外婆意味着什么。总之,表姐毫无悬念地一五一十地跟我说:外婆去世了。爸爸妈妈吩咐她照看我们,爸爸晚上会回来。弟弟太小,他不懂事吧。我小的时候,看到别家死人了,大闹一场白喜事,觉得作为孝子跟着和尚一起跪跪拜拜挺新鲜的。转念一想,我也就原谅了弟弟。还拿出姐姐的样子当起家来,忍着泪水去河堤那儿喊弟弟回家,也顺便把扔掉的自行车捡回来。途中,我非常严肃地跟弟弟说:你知道吗?死去的人再也不会活过来了。家里死了人,你应该悲痛,干嘛还那么兴奋?弟弟也郑重其事地点头,好像明白了大道至理。也许,他是被我那忍着泪水的严肃与突然地深沉吓着了吧。晚上爸爸回家了,我又忙着去找爸爸确证真假,多么希望爸爸能告诉我外婆只是一时生病啊!可我还是失望了。外婆绝对没死,是你们大人胡闹!好端端的外婆怎么突然去世呢?我说,第二天,我要去外婆家奔丧。爸爸否决了:人已经去世了,你明天照常去上学,要更加努力学习。我显然不同意,因为我真的想让亲眼见到外婆是否真的去世。但我没请假,不去学校是不行的。而且外婆家是我们邻省的农村,离我家虽然不远,但我一个人也没法去,超近道的话,要翻好几座山,岔道多,我没有一个人走过。爸爸清早和傍晚来回都是租摩托车。他不赞成我旷课去外婆家,那么跟他一起坐车是不现实的。所以我怏怏地照常上学去了。上午第二节课的广播体操时间,我悄悄地把外婆去世的消息和我想请假去看外婆的心愿告诉了好朋友李海燕。她主张我去,向班主任请假就成。是她陪着我找班主任批假的。那天仍然是上完了最后一节课回家。因为要去也只能再次请求爸爸第二天带我去。好不容易盼着爸爸回家,我决绝地向他说出我的想法:已经向班主
任请假了,落下的功课由李海燕帮我补习。就是爬,我也要爬到外婆家去!何况,明天外婆就出殡,我再也见不着她了。就这样,爸爸把我和弟弟都带去了。天蒙蒙亮,我们仨就坐了车去。到那,亲戚都在,我谁都顾不上,直冲进放外婆棺木的地方,三姨发现了我,忙把我从棺木旁拽下来,要我先行跪拜礼等。爸爸则吩咐别人放了一些鞭炮,作为我来看外婆的仪式之一。那时,我有些感激爸爸的细心了。行完礼,我就跑至棺木旁,棺木盖着,我敲着侧边伸手进去,想摸摸里面是否真的躺着外婆。妈妈也在那儿,我第一次见妈妈流泪,泪流不止。我说外婆不会死的,你们应该给我看看外婆。妈妈更加伤心了,并不阻止我的举动。她说,昨晚封的棺木,现在已经看不见了,也摸不到了。外面的棺木只是一个套,里面还有一具泥土烧制的棺,已经封好了。我向妈妈抱怨起爸爸的冷酷。妈妈说人死如灯灭,外婆一去世,就什么都没有了。农村人讲迷信,人死了有魂灵。这几天,妈妈总去各种黑暗的角落,好去寻找外婆,可是什么都没有寻着。外婆三年前患过脑血栓,治疗后一直吃药维持着,但恢复得很好。去世之前,外公病了,外婆天天忙里忙外,伺候外公,也还要招呼看望外公的亲友。爸爸说,前几天,外婆还与他商量,如果外公这场病没希望,丧事要如何办。现在想想,许是外婆那段时间累着了,才那么一睡不起。见不到外婆的形象,我绝望地瘫坐在地上,觉得来了也是白搭。环看四周,全是亲友,抹泪的、沉思的、愁苦的……外公如木雕似的靠墙坐着。眼前的情景是那么的虚幻,我不相信!!!外婆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客热情的好心肠。村邻都说外婆一脸善相。她不烧香拜佛,但实实在在的做事。去村里挨家挨户去理发的师傅,到了外婆那,总不会没饭吃。乞讨的不用说,就是小商小贩去了,她也多多少少买点东西,觉得人家挑着担子怪不容易的。外婆生养了四男四女,孙辈一共二十八个,个个都敬她爱她,喜欢她。舅舅家的孩子更是外婆一手带大。我非常小的时候,大概四五岁吧,记事比较早。妈妈把我寄养在外婆家,和外婆一起住,那是我们那么多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们的心愿。考虑到外婆的负担,只有我比较幸运。因为妈妈要生弟弟了,忙不过来。和外婆住一起,具体的日用生活我记不清了,只是早上起床,外婆会坐在门口的石凳上为我梳头发。冬夜,会在火炉旁跟我将她和外公以及整个大家庭的故事,外公被划为富农、批斗、被迫搬家、劳作时生孩子……我当时觉得她讲的故事特别难,可是又爱听,问
题还特别多,外婆也总是耐心地给我解释,可我还是不懂。之后,外婆便换着别的说。比如,哪天是舅舅或者是姨妈的生日,在哪个家生的,艰难的时期,欣喜轻松的事情,这些都有。我都记得不具体了。外婆的故事时而深沉,时而悲痛,但我能感觉到火炉前的外婆很伟大!只是那些故事中没有我,所以就没有时间与空间的概念,更没有亲历的感受。听来那么飘远而虚幻,那么神秘却又那么亲切。这样的围炉夜话,后来就再也没有享受过。另外是我的一次落水经历,外婆要去菜园子,外公也不在家。我就和隔壁一个名叫大玲的同岁女孩玩,她提议去池塘的石桥上学大人洗衣服。我走在前面,当然也在石桥(石桥是立在水中的石墩)最靠池塘中心的地方,她在我后面。两个人都蹲下来,撩着水,模仿着大人拿棒槌捶洗衣服的样子,可能太开心了,我没有小心石桥的宽窄,滑溜一下就掉进池塘了。又好像是大玲和我抢石桥的位置时把我挤了一下,总之我第一次落水,在池塘里沉浮不定,大玲吓傻了。我却看到了外婆,正回来,看到了水中的我,慌神地从高坡上箭步奔至石桥,捞起了我。那是我唯一一次见到外婆慌张及奔跑的样子。我当时在担心外婆是否会被什么绊倒,竟忘了自己还在池塘里挣扎。自此之后,外婆规定我离水边最少十米远。大玲也没再敢和我一起玩了。不是外婆责怪了她,而是她觉得我是个危险的玩伴。最搞笑的是,一个寒假,我整整一个假期都呆在外婆家。一般快到过年的时候,如果我还赖在外婆家,妈妈会捎话来,让外婆请表哥表姐把我送回去。可是,那次,外婆非常配合我的心愿,说留我在她家过年。将妈妈的话当成耳边风。离过年只差三天的时候,我和外婆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祈祷妈妈不要亲自去外婆家接我。到了晚上,如果没见到妈妈来,我们俩会以胜利的微笑,侥幸而诡秘地庆贺妈妈没有出现,关门睡觉时,我们总会开心地说:今天终于过去了,希望她明天不要来,过年之前都不要来。过年那一天的中午,我们胜券在握地吃过早午饭,喜滋滋乐颠颠地准备着年夜大餐。那时,妈妈突然出现在我眼前,手中正握着一个盆,那个盆都似乎都带着对妈妈出现的反感与反抗。在妈妈的威逼命令下,我磨磨唧唧地收拾好行李。妈妈担心我过年还给外公外婆添乱,坚决要我回家过年。就这样,我和外婆的“阴谋”被妈妈一举歼灭。后来,我经常在节假日去外婆家。她的柜子里必定躺着一大堆好吃的等着我们这些孙子孙女。但,鉴于妈妈是她的最小女儿,她总是有着更多的牵挂。每次一进门,她
第三篇:《苏州市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苏州市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荒芜/安抚偃仰/揠苗助长连累/硕果累累.......
B.酒馔/杜撰裨益/沁人心脾蛮横/横行霸道......
C.官邸/砥柱忏悔/诲人不倦寒舍/退避三舍......
D.篡夺/编纂咆哮/越俎代庖甲壳/金蝉脱壳......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莫言在中国文坛上虽非,但其文学才华和艺术创造力令人瞩目。他的小说创作以乡土气息和农民本位为主线,塑造了余占鳌、上官氏、西门闹等率情任性的农民形象。小说《丰乳肥臀》,运用的艺术概括力,通过上官鲁氏这个母亲的遭遇,把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母亲的伟大与宽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纯以文学水平而言,莫言获奖。
A.出类拔萃不同凡响实至名归B.出类拔萃出神入化名副其实
C.鹤立鸡群出神入化名副其实D.鹤立鸡群不同凡响实至名归
3.根据下面材料,依次概括“嫦娥三号”探测器落月全过程的四个关键步骤,每一步骤的概括不超过5个字。(4分)
据介绍,“嫦娥三号”探测器由月球车和着陆器组成,根据落月探测时可能遇到的状况,探测器进行了多方面的充分准备。为了克服能源限制特别是推进剂限制,“嫦娥三号”设计了环月圆轨道飞行方案,运行一段时间后开始进行变轨。考虑到探测器降落地点和月球表面存在不可知性,“嫦娥三号”将采取软着陆的措施。当探测器接近月球时,将使用新研制的一种变推力发动机来刹车,以确保制动效果。安全降落后,月球车要从着陆器上分离、释放、解锁,转移到架舱(梯子)上来,再降落到月面。
答:▲▲▲▲
4.阅读漫画,回答问题。(5分)
①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3分)②为漫画拟写一个富有讽刺意味的标题。(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贾生传
贾生名开宗,商丘人也。少落拓不羁,十四岁从其师学。师故儒者,喜绳墨。贾生慕司马相如之为人,学击剑鼓琴,嗜远游。师以弗类己,诮之。贾生固谓:“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即日除弟子籍,更去与里中少年伍。间读书为文词,干谒当世,举茂才第一;是时贾生年二十余,益负才。
陈腾凤来校士,寓意郡太守,欲贾生充饩县官,贾生曰:“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却不就。共郡人张渭等仿阮嗣宗纵饮六十日,白昼射箭,中夜击鼓。宋俗上元夜张灯饮酒。贾生率其徒,疾驰百余里,漏下三鼓抵睢阳。司马氏者,睢阳巨族也。张银瓢,容酒数斗,约能胜饮者持瓢去。群少皆醉卧,窘甚。贾生忽叱咤登阶,举瓢一饮,即掷瓢付奴持之,不通姓名,坐宾骇散。
久之,贾生贫益甚,盛夏,服短褐不完,过市,儿童随笑之,贾生浩歌不辍。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为计赀财,复田舍。
凡七应举不第,因大悟,尽焚其素所读书,闭户揣摩十余年,驰骛于先达师说十余年,最后而冥坐穷思,与侯方域、徐作肃往复辨论又几十年,卒轨于正,天下以“纯儒”称之。既老,更追忆少游京洛,集所闻见述《帝都》、《君德》、《相术》三篇。已,买舟金陵,泛吴越。与侯方镇、方域为忘形之友,又自称为“野鹿居士”。
侯方域曰:“以余观贾生,所谓羊质①善变,然每变必趋上者耶?抑依隐曼世,所称大人先生②者欤?少年类邯郸侠,而后乃大雅卓尔。呜乎,彼终身守一,众矣。倘非其与道屈伸,亦焉能知之哉?”
(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以弗类己,诮之诮:担忧.
B.陈腾凤来校士校:考评.
C.尽焚其素所读书素:平时.
D.卒轨于正轨:遵循,依照.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贾生“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学击剑鼓琴,嗜远游②干谒当世,举茂才第一
③更去与里中少年伍④仿阮嗣宗纵饮六十日
⑤贾生浩歌不辍⑥闭户揣摩十余年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年轻时就放浪形骸,十四岁从师学习,与老师循规蹈矩的性格不合,于是离开自己的老师,与村里的年轻人为伍。
B.贾生酒量过人,还因此赢得过一个银瓢。他还在盛夏之时,穿着破旧的衣服,路过集市放声歌唱,全然不顾儿童的嘲笑。
C.贾生参加了七次科考都没有结果,于是大彻大悟,遵循当初老师教导,潜心研究儒学十余年,最终成为一个纯粹的儒者。
D.作者认为贾生年轻时有侠客之风,后来却成了学识渊博之士,与不知变通的人相比,是
一个依道行事、善于变化的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3分)
(2)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3分)
(3)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解佩令·登大别山
澄江如练,碧峰孤拥。指晴川、片帆催送。转眼春归,奈客里、登临谁共?踏残芳,玉鞭飞鞚。
东连彭蠡,斜通嶓冢。古山川、楚天遥控。落日鱼龙,唤长笛、一声吹动。恨茫茫,北云南梦。
(1)开篇“澄江如练,碧峰孤拥”两句描写景物,有何特点?(3分)
(2)“古山川、楚天遥控”中的“控”字历来为人所称赏,请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
(3)这首词寄托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作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诗经·蒹葭》)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鱼我所欲也》)
(3)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5)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___________。(《左传》)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吃喝之外
陆文夫
我觉得许多人在吃喝方面都忽略了一桩十分重要的事情,即大家只注意研究美酒佳肴,却忽略了吃喝时的那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等等。此种虚词不在酒菜之列,菜单上当然是找不到的。可是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虚的却往往影响着实的,特别决定着对某种食品久远、美好的记忆。
五十年代,我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采访,时过中午,饭馆说是饭也没有了,菜也卖光了,只有一条桂鱼养在河里,可以做个鱼汤聊以充饥。我觉得此乃上策,便进入那家小饭馆。这家饭馆临河而筑、正确点说是店门在街上,小楼是架在湖口的大河上。房屋下面架空,可以系船或作船坞,是水乡小镇上常见的那种河房。店主领我从店堂内的一个窟窿里步下码头,从河里拎起一个扁圆形的篾篓,篓内果然有一条活桂鱼,约两斤不到点。
我从一架吱嘎作响的木扶梯上了楼。楼上空无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见底,河底水草摇曳;风帆过处,群群野鸭惊飞;极目远眺,隐隐青山若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
尽江南草未凋。”鱼还没吃呐,那情调和味道已经来了。
“有酒吗?”
“有仿绍。”
“来两斤。”
两斤黄酒,一条桂鱼,面对碧水波光,嘴里哼哼唧唧,“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低吟浅酌,足足吃了两个钟头。
此事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间我重复啖过无数次的桂鱼,可我总觉得这些制作精良的桂鱼,都不及三十多年前在小酒楼上吃到的那么鲜美。其实。那小酒馆里的烹调是最简单的,和得月楼的桂鱼放在一起,那你肯定会感到得月楼胜过小酒楼。可那青山、碧水、白帆、闲情、诗意又在哪里„„
有许多少小离家的苏州人,回到家乡之后,到处寻找小馄饨、豆腐花、臭豆腐干、糖粥等这些儿时或青少年时代常吃的食品。找到了以后也很高兴,可吃了以后总觉得味道不如从前。可能是这些小食品的制作不如从前,因为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花大力气赚小钱,不过,此种不足还是可以想办法加以恢复或改进的,可那“味道”的主要之点却无法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