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写事作文>体制内,五险一金

体制内,五险一金

详细内容

篇一:《体制内的职业发展一般都有以下四个特点》

每次上职业规划课的时候,当我讲到在职业中价值感缺失的部分,总会有不少人深有感触。有趣的是,很多有这样感觉的朋友都是体制内的,或是事业单位,或是政府机关。

一次,一位苏女士下了课找到我,告诉我她在某事业单位工作,别人认为很安逸,很享受,但她自己感觉工作真的很没意义,既不感兴趣,又找不到价值,整天做一些修修改改的文字工作、汇报、材料,通篇都是空话。求职面试靠的不只是努力,在锦州人才网信息繁多,如何从这些招聘信息里面筛选出好的职位也是有窍门的。看不到可以晋升的希望,大家人浮于事,加班是为了有理由拿到作为福利的加班费。她问我:我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情况,体制内的职业发展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1、工作稳定性强,各种福利待遇好。

在体制内工作,不会担心被裁员,不会担心有太大的变动。各种福利,包括户口、住房、补贴、医疗、养老等保障比较健全,逢年过节总会有一些额外的物质补助。根据工作单位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便利条件。

但是正常情况下,也不大可能大富大贵,如果没有权力寻租的收入,那些薪水加福利补贴也就是让人过上小康水平。

2、职业内发展空间有限。

如果把未来的职位和权力作为进入体制内工作的目标和动力,那一定是风险较大的选择。在体制内追求职业的高度不仅仅要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而且还有机遇的作用以及包括自己各类爹妈、亲戚、同学、熟人等人脉圈的因素。在辽阳人才网很多,想要在众多的人才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不免要花费一些时间。很多人努力奋斗,终其一生也就停留在“处级”水平。

3、职业风险越来越大。

随着改革深入,各类矛盾凸显,作为体制内的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需要承担种种不稳定的责任。这一特点不做解释。

4、价值感缺失。

很多人在体制内工作感觉没意思,不喜欢,其实是拿不到自我价值。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样的自我实现也撩拨和刺激着体制内那些不安于现状的心。前几天找工作想看看有关面试方面的知识,无意中发现抚顺人才网里面有很多有关职场的文章,学习了不少知识。于是,慢慢开始有了抱怨,有了不满,但是又不能舍弃那些既得利益和稳定安全,变得越来越纠结了。

价值感缺失的内心冲突主要出现在30岁左右,刚开始工作的那么几年,还没有完全适应职场,充满了好奇,还自我感觉良好。后来结婚生子,完成了人生一些任务了,但是职业的发展总还是那样,看不到希望,而自己的同学、朋友却有了不同的变化。忽然间,就郁闷了:一方面,对工作状态不满;一方面又不敢跳出去,怕跳出去什么都做不了,工作几年似乎是自废武功,对外面的职场更加陌生了。

篇二:《“五险一金”细节》

“五险一金”细节

尽管已经工作了四年,王娟依然不太清楚自己的五险一金都交了些什么。她只知道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有多少,却甚少关心工资条上那些扣除的部分。

她甚至说不出来五险是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种。“现在就是按照每个月3000多的工资标准在扣。”她说。

所谓的五险一金似乎离王娟很遥远,“没觉得有太大作用。”她在北京工作,可是户口还在东北老家,于是生育保险用不上。按照以往的政策,生育保险只给户口在本地的人。工伤的概率太小。而失业,她没有经历过。养老保险是太久以后才能享受到的福利,只有医疗保险还能与生活有所牵连。

“但是,医疗保险也很少能用到。我们是超过了1800元才能报销,可是我从来都用不到这个数。”医疗保险的报销都有一个基数,要超过这个基数才能报销。比如说,如果王娟某一年在医院的门诊费用花费了2500元,那么她就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报销2500元减去1800元的那一部分。这个福利对住院以及严重的病比较有效。

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纳工资基数的2%,单位缴纳工资基数的9.8%其0.8%部分进个人账户。因此医疗保险还有一张卡或者一个存折。北京的通常是北京银行的一个存折,这里面的钱可以用来在医院或者定点药店消费,也可以用来提取。王娟每年能够从这个账户中提取一千多元,这就是她跟五险一金最直接的接触。

即使辞职,医疗账户里的钱依然可以带走继续使用。但是医保中断三个月以上没交的话就失效了。以后再交只能按照新参保人员来交。

很多人跳槽的时候都已经找好了下家,因此与失业大多无缘。如果没有找好工作,那么在离职的时候可以向单位申请失业保险。社保交够一年之后可以申请两个月的失业金,两年的能够申请四个月,上有封顶。不过这并不包含主动辞职的人。

失业保险由个人缴纳工资基数的0.5%,单位缴纳1.5%。

五险一金加起来,王娟每个月一共要交1000多元,其中公积金不到400元。公积金一般是个人交50%,单位交50%,每个月王娟的公积金加起来有约800元钱,“这还是太少了,对买房贷款来说没有太大用处。”公积金都有一张卡,每个月自己工资里扣的钱以及单位交的那一部分钱最后都会打进这张卡里。卡里的钱能够租房、买房、装修。

王娟已经在北京买房,但是用的是商业贷款,没有采取公积金贷款,“按照每个月缴纳的公积金每个人可以申请一定数额的贷款。但是我的公积金太少,能够申请到的贷款根本不够买房的。”

养老保险可异地转移,医保难办

二月的春光还在遮遮掩掩,职场的人心已经浮动。你的身边是否也是旧貌换新颜?离职,

有时候比想象中更繁琐。因为不是一纸离职信就能解决所有手续,就像不是一句辞职就能断了与曾经共事的人的牵连。

辞职签了以后,还要带走自己的社保、公积金、档案等。如果只是同城跳槽,这个手续会简便许多。

同城跳槽手续便捷

尽管已经跳过一次槽,张丽雯对自己的五险一金仍然不是很清楚。“前后职位的底薪有差别,跳槽后多交了一点点。”但是到底多交了多少,她也并不是很清楚。

跳槽之前,张丽雯已经在下一家公司中面试完毕。有一段时间,她甚至两边跑,同时都在上班。

后来离职证明终于批下来,她身兼两份工作的艰辛才总算结束。“社保、公积金的变动手续挺简单的。”她拿着领导签过字的离职证明去到之前单位的人事部,人事部的工作人员会自动停掉社保、公积金。之后再去新单位,“带上身份证就可以了。”她的社保公积金就接上了,使用的仍然是同一个账户。

不过,这中间有3个月的中断期。“因为在新单位有3个月的见习期,这期间就没有买社保、公积金。”张丽雯说。其实,按照规定,见习期间,单位也应该给员工购买五险一金,只不过可以在数额上减少一定比例。

李茵茵与张丽雯一样,都在北京工作。四年时间里,李茵茵换了3份工作。起初,她在一份行业媒体内工作,算是事业单位,“因为单位里聘用人员比较多,单位就给大家买了社保。”这份工作并没有持续太久时间,很快她就去了另一个隶属于农业部的事业单位。由于她来的时候已经不是应届毕业生,也没有背景户口,于是只能进入聘用系统,而无法获得事业编制。

事业单位的社保与公积金与一般公司并不一样,“有编制的员工不用交社保,只交公积金。”与李茵茵一样的聘用员工并不多,单位只给她们交了社保,就没有交公积金,“这也没有办法,单位不重视这一块。只希望早一点解决编制,进入体制内。”虽然没有公积金,但是单位给员工提供免费的宿舍。就在家属院里,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一人一间。

按照政策,张丽雯、李茵茵,因为户口不在北京,五险里的生育保险不能购买。但是按照北京今年新的政策,非户籍人士也可以购买生育保险。生育保险必须缴够一年以上才能使用。

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男女双方也有差别。如果是女方生产之后去报销生育保险,除了能够获得生产费用之外,还能享有四个月平均工资。但是男方则无法获得这笔额外工资。

医疗保险不能异地转移

在从广州跳槽来深圳的时候,因为觉得太麻烦,黎藜将自己的社保、公积金都放在了广

州没有迁出来。

在五险一金的异地转移中,真正变动的只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公积金。其中只有养老保险是可以在同一个账户中续交的。养老保险的异地转移需要新城市社会保障局的接收函,把这张函给迁出城市的社会保障局以后。之前城市的社保局会将养老保险的金额打入到新城市的账户之中。

医疗保险是没有办法异地转移的。到了新城市之后,新单位只能重新办理一个新的医疗保险账户。但是之前医疗保险账户里的钱是可以在药店消费或者取现的,不过消费只能在以前的城市进行。北京的医疗保险在存折之中,可以直接在银行取现。而很多城市则是医保卡。医保卡的取现需要去到当地社保局,而且只能在养老保险转出一个月之后才能取现。

很长一段时间中,公积金也是不能异地转移的。但是现在,很多城市都展开了异地专业的业务。在新单位缴纳了一个月公积金,也就是说有了新的公积金账户之后,可以要求新单位去公积金管理中心拿一张接收函,再把接收函和新的账户给原单位,这样原单位就能全权办理转移。

公积金账户里的钱与医疗保险一样,也可以提现。但是这个提现需要户口迁出证明。

如果嫌麻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公积金都可以不用迁出,仍然放在那里。养老保险与工龄相关,如果不迁出,工龄就归零重新统计。医疗保险与公积金账户里的钱会一直在那里,并不会再变动。

离职账单明细:算清糊涂账

离职,可能是瞬间的冲动,也可能是深思的结果。

在没有再次入职前,很多人会选择先享受离职后的悠闲时光,但是“悠闲”也是需要花钱的,时间在流走,成本也在增加:当工资“按部就班”时,花销不成问题,但是当你离职以后,就要开始烦恼了„„

离职成本,你支付得起吗?

离职人士1

王磊

25岁,原港资在沪分公司市场专员,现民营企业总经理助理

在一家港资在沪分公司工作1年半后,王磊正式提出了辞职,“考虑了大概有2个月,去年11月21日提出了辞职,填写了离职申请表。”

王磊原先在单位的工作是市场部专员,后又兼任了一部分公关的事宜,“后来有同事离职,没有招到人,她的工作也要我分担一部分,实在是很辛苦,每天都加班到8点多,工资

却不到3000。”

王磊是上海人,但是公司离家比较远,早上9点要准时打卡,于是她在公司附近与朋友合租了一间两室一厅,一个月房租加上水电,约在1600元。工作日午饭室友会做好让她带去,周末则是回家吃住,一个月花在吃喝上的费用大概在1000元。

“我已经很省了,爸妈也会补贴我一些零花钱,但是就算这样也基本属于“月光族”。这份工作是我刚毕业时候找的,当时就想有份工作先做起来,而且是家香港企业,现在是实在撑不下去了。”

经过一番被挽留与交接,王磊在12月中旬拿到了“退工单”。“我们单位一般离职要提前1个月说,领导对我也算仁慈,半个多月就给批了。我找同事把手上的事情交接好,还有员工卡、名片等一些东西交给行政,等着发最后一个月工资,基本就没我什么事了。”

王磊与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上,并没有要求支付违约金,档案、社保等的转移手续也交由行政处理,需要她额外支付的费用基本没有。

“辞职前,我就找好了下家,本来想过了年再入职,不过新公司让1月头就去上班,就只休息了半个月,而且我回父母家住了,所以也没觉得生活有多拮据,平常开销就是与朋友吃饭。”难得空闲下来,王磊与三五好友聚会吃饭,同时告知她已离职近况,大约花销在600元。

“平时花钱都是刷信用卡,挂钩工资卡全额还款,没手续费,每月25日自动划账,只要保证工资卡里还有钱还就可以了。”

今年1月,她到新公司报到了,入职时一并交齐了退工单、身份证、学位证、医保本、档案袋等材料。“新工作是家民营单位的总经理助理,月薪税后6000不到一点,住在老地方,就多出一天8块钱交通费,基本每月能存下一半钱,我还是挺开心的。”

离职人士2

许清

原本地咨询公司咨询师,现自主创业中

许清,211重点大学金融学研究生毕业,上海一家本地咨询公司的咨询师,税后月薪超过1万。“离职是很无奈的决定,我已经28了,结婚也有2年,是时候考虑小孩的事情。平时工作压力大,加班出差是经常有,一直不敢要孩子,眼看着都快奔三十的人了。”考虑到下一代的问题,许清在原公司合同满3年后,没有再续签,交接后自动离职。

“公司也算体谅,而且要是请产假更麻烦,所以没多为难就签了,我也不用付违约金,档案调到浦东的人才市场,保险和公积金应该是停交了。”许清的老公十分支持她的决定,同时也有能力承担家庭的基本开支。

“我现在就调养身体,喝中药、健身,突然闲下来也不知道做什么,就在淘宝上开了个网店,卖我没穿过的衣服,以前买了很多都没来得及穿,还有一些旧书和首饰,生意蛮清淡的,就当个兴趣。”赋闲在家,曾经的女强人也在慢慢适应家庭妇女的角色。“烧饭一直是老公烧,本来家里请了钟点工,现在也辞了,平时我就自己做家务。”

“有小孩我想自己带,估计没个十年八年应该不会再工作,也不知道以后想工作了还有没有人要,可能会再读个书,还没想好。”计划赶不上变化,许清觉得还是随遇而安吧。

离职必备3个月开支

理财周报记者黄剑/文

在26岁的李凯看来,2012年春节是他近阶段的一个分水岭。而新婚的北京85后陈骊也在上周刚办完离职手续,随后即与丈夫共赴泰国补度蜜月。

二月是一个让人期待的时间,也是一段不确定的日子。

热闹嘈杂的春节之后,一些人收拾起自己杂乱无章的心情与思绪,将一切清零,开始谋划新一年的工作,计算着这一年的生活。而这时候年终奖也大抵都已发放完毕,再也没有后顾之虞。

于是,这时候,常能听见身边有朋友说道,他(她)要换工作了。事实上,每年的节后,离职跳槽的高峰都会如期而至。新职位、高薪酬,或者其他的诱惑,让不少都市白领们默契地在此时纷纷递交辞呈。

离职时的“糊涂账”

2008年从江西师范大学毕业之后,李凯即加入了广州的一家中型物流公司。3年之后,他已经成为公司销售部主管。

用李凯的话说,这一切顺理成章。因为,他认为自己工作一直都很卖力。

不过,成为公司中层并没有让他自觉满意。他认为自己前3年初入职场,唯一的目的便是积攒工作经验,如今3年这道槛已过,应该有所变化。

今年春节之后,李凯便早早回到公司,办理离职手续,之后即奔赴深圳。其时,李的新工作并未落实,拥有近4年工作经验的他却也并不着急。只是,由于收入来源断了,开销也不规律了,对于自己的个人账户,李凯却有些糊涂了。

“我从不记账,一离职开销也乱了,感觉自己的钱花得太快。”李凯介绍,自己的没有理财的习惯,平常花费都是直接从工资卡上取钱,对于个人财务更不明晰。

去年年底,李凯尚有12万元存款,如今已经是所剩无几。李粗略算了一下他的账目:春节给了父母5万元预备在江西老家买房;自己过年期间孝敬父母4000元,发红包2000

篇三:《[经验]关于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过来人给大家一点经验分享》

又到一年毕业季,相信很多学弟学妹已经手拿N个offer,考虑如何选择了,衡量这些offer必须要考虑的一点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一般来讲,体制内指的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垄断行业的央企;体制外是指市场化运营的外企、民企。部分国企虽然属于国有体制,但所处行业为竞争行业,自身运营水平也高,这里需要个别讨论。我09年从某985大学热门经管专业毕业,近来一直在和同学同事们探讨职业生涯的发展道路,对体制内外有了较为切身的体会。我以自己身边的例子,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参考。这里我们仅探讨经济管理类专业,其他理工科等专业性较强的发展道路,由于我不了解,就不在本文探讨了。

以下是我身边朋友的真实情况,他们均为985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工作经验从5年到10多年,未来职业的职业道路以及前景已经基本定型。

A:R大本科毕业,7年工作经验。毕业时以管理培训生身份进了一家顶级外企,工作2年后跳槽某顶级咨询公司,现在在一家外企任中级管理人员,年薪据悉不低于50W,加班并不多,但工作强度较大。据说已有猎头以80w年薪外加期权等待遇挖角。

B:Z大本科毕业,12年工作经验。毕业时就职于某外企,5年后在职读国内某MBA,毕业后跳至国内某互联网企业,年薪40W+股票期权。去年跳槽至央企某待成立子公司,薪酬降了一半以上。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