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写动物的作文>北京室内动物园

北京室内动物园

详细内容

篇一:《北京动物园是全国的十佳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是全国的十佳动物园,这里有着很多奇异的动物,真是让人大饱眼福,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我们先游览的是熊猫馆,但由于去的时候是中午,所以憨厚可爱的熊猫都在睡觉,熊猫虽说可爱,但它一点面子都不给我们,大家与它合影时,他只顾自己吃竹子,不理我们。

离开熊猫馆,我们又去看了很多动物,有长着五彩缤纷的羽毛的怪鸟,也有长着长长的脖子的长颈鹿,还有温顺的大象,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猴馆里的猴子,猴子有很多品种,如:川金丝猴、环尾狐猴等等,川金

丝猴的尾巴特别长,远远超过它们的身高;环尾狐猴身材瘦小,尾巴上有一圈一圈的小环,可爱极了。我们还去了狮虎山、熊山、大象馆,狮虎山的狮子、老虎都失去了兽性,再不像在森林里那样威风了;看到大象就想起了盲人摸象的故事,果然是个庞然大物。

在猴馆里有一种“狐面猴”,它们长的像狐狸,却十分灵敏,这种猴子属于集体生活,常年都在一起,我还听说“狐面猴”攀爬能力很强,常会逃出笼子,人们迫不得已才把它们装进了玻璃房,因为“狐面猴”在五六月份繁殖,所以我们才幸运的看

见了刚出生的小猴,它们有的伏在母猴背上,有的正在母猴怀里睡觉,还有的在帮母猴挠痒痒,真是有趣。这些可爱的动物的身影将永远印在我的脑海中。

篇二:《北京游玩十大攻略周末》

周末北京游玩攻略

推荐一:八达岭野生动物园

景点介绍: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中国最大的山地野生动物园——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是一家依山而建的大型自然生态公园,占地面积6000

亩,它位于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脚下,紧邻八达岭高速公路,从北京市区乘车仅需40分钟,交通便利。占地6000余亩,拥有百余种近万头野生动物,是集动物观赏,救助繁育,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公益环保险期限一体的生态旅游公园。

产品地址:

图片欣赏:

推荐二:水立方嬉水乐园

景点介绍:水立方嬉水乐园是目前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室内主题水上乐园,规模达到了1.2万平方米。水立方嬉水乐园由加拿大公司设计建造,并引进了加拿大的设施。是目前中国最大、世界最先进的室内嬉水乐园之一,并拥有多项首次亮相于世界的水上游乐设施。产品地址:

图片欣赏:

推荐三:石景山游乐园

景点介绍:

北京市石景山游乐园[1]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南麓,南部紧临“神州第一路”的百里长街-----长安街延伸线,正东距天安门不过十六公里,具有东览北京城,西濒永定河,南抵地铁

站的独特地理位置,占地面积约30公顷。这里交通便捷,风景秀丽,风格典雅。在碧湖垂影、曲径环绕之间,在松柏葱葱、芳草茵茵之中,哥特式的灰姑娘城堡、阿拉伯式餐厅、欧式风格的蓝桥、俄罗斯风情的门楼等世界各国民族特色建筑以及原子滑车、勇敢者转盘、大观览车等大型游艺设施凌空矗立、气度非凡,交相辉映着惊险神奇、迷离烂漫的童话色彩,是一座以高科技为先导,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融异国风格建筑、郊野园林艺术和各类游艺设施为一身的大型现代化休闲娱乐场所。该园建于1986年,占地26.7万平方米,是全国AAAA级景区。内容丰富、活动刺激,令人其乐无穷,流连忘返。产品地址:

图片欣赏:

推荐四:太平洋海底世界

景点介绍:太平洋海底世界座落于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塔下,是由中国和新加坡合资兴建,建筑面积

8000多平方米。由小池区、触摸池、企鹅馆、海底隧道、海豹表演区、人鲨共舞表演区、海底沉船、太平洋海底世界动感影院、礼品店、快餐店、电脑科普教室等部分组成。产品地址:

图片欣赏:

推荐五:中央电视塔

景点介绍:

中央广播电视塔,现为国家级的4A景点,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中路西侧,航天桥附近,东临秀美的玉渊潭和著名的钓鱼台,南望公主坟,北瞰阜成路。中央广播电视塔始建于1987年1月,1994年9月建成,10月1日正式开放。中央广播电视塔占地15.4公顷,高386.5米,加避雷针总高405米,总重5万吨。这是一座多功能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可发射8套电视和10套广播,是中国第三高塔,世界第六高塔,世界高塔协会成员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高塔委员会成员塔。2011年8月9日晚,北京城区遭遇雷暴袭击,一道闪电击中中央电视塔。

产品地址:

图片欣赏:

篇三:《北京动物园基本资料》

北京动物园基本资料(BeijingZoo)

转贴自百度百科

北京动物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大街,原来名为农事实验场、天然博物院、万牲园、西郊公园,是中国开放最早、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园,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式建园至今已有逾百年的歷史。北京动物园曾经培育和饲养了众多珍贵的野生动物。现在共饲养各类野生动物490余种,近5000头只,是中国最大的动物园之一,也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动物园。

歷史

清末建园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原乐善园、继园(又称「三贝子花园」)和广善寺、惠安寺旧址上,由清农工商部领衔建立农事试验场。农事试验场占地面积约71公顷,对各类农作物分为五大宗进行实验,即「谷麦试验」「蚕桑试验」「蔬菜试验」「果木试验」和「花卉试验」。农事实验场附设的动物园是中国歷史上最早的近代公共动物园,1908年首次售票开放。

北京动物园最初的展品是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端方自德国购回的部分动物及全国各地抚督送献清朝政府的动物,约数十种百余只。农时试验场位於西直门外,交通便捷,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动物、植物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带有公园性质的农事试验场,因此,从开业以来,人气极旺。

民国时期的发展

辛亥革命後清政府倒台,农事试验场几易其名,从「中央农事试验场」到「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再到「实业总署园艺试验场」直至『北平市园艺试验场」。

由於连年战乱,民生凋敝,农事试验场大部分动物都因为种种原因而夭折,抗日战争时期,仅有的一头亚洲象饿死,园中猛兽如狮、虎、豹等在抗日战争末期的1943年以防空的理由被日军下令毒杀。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时,农事试验场被日军佔据作为守备仓库,国民政府接收後又被作为防空部队作为临时营房长期占用,1946年重新开放时仅有猴十只、鹅、兔子、鸽子两只、火鸡、鸵鸟、孔雀、鹰、葵花鹦鹉、白鹦鹉、桃红鹦鹉各一只。1949年北京被共产党军队接收时园内只剩下13只猕猴和一只鸸鹋。

农事试验场曾经採取种种措施吸引游客,其中尤以「巨人售票」最为引人瞩目,当时的农时试验场管理部门专门招募了两名身高在220厘米以上的巨人担任检票工作。解放初期的西郊公园

1949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了当时名为「北平市农林实验所」的北京动物园後,将其更名为「北平市农林实验场」。考虑到农时试验场的条件已经不适应进行农桑实验,经过整修、改造和绿化,於同年9月1日定名为「西郊公园」。

1950年3月1日,西郊公园正式开放。为准备开放西郊公园,西郊公园管理处将园内的围墙、牡丹亭、豳风堂、动物园兽舍等加以修缮。并整修了鸟笼、鹿棚、猴山和甬路,增添一些小型动物,购入了黄雀、交嘴雀、金翅、太平鸟、燕雀、火鸡、鹰、灰鹤、大雁等鸟类及鹿、狼、鼠、豹等兽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还将赠送

的亚洲象、猞猁、长臂猿、黑熊、大耳羊、麋鹿、印度犀牛等珍贵动物转送给西郊公园饲养展出。此外,西郊公园管理处还从国外採购和交换动物,这些工作扩充了西郊公园的动物种类极数量。

北京动物园的发展

1955年4月1日,西郊公园正式改名为「北京动物园」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著名学者郭沫若题写园名,文革期间,由於郭沫若受到冲击,由他题写的园名匾额被摘除,从毛泽东诗词书法《沁园春·雪》中选择「北京动物园」五个字,拼凑成了现在使用的园名牌匾。动物园的西洋式门楼上方雕花龙纹也被砸掉,

在1955年至1975年的20年间,北京动物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先後兴建了象房、狮虎山、猕猴馆、猩猩馆、海兽馆、两栖爬行动物馆等场馆,其中狮虎山、猩猩馆、两栖爬行馆等场馆使用至今,併成为北京动物园的标志建筑。

北京动物园曾先後饲养展出过毛冠鹿、秘鲁企鹅、西里伯斯水牛、华南虎、北美麝牛、亚洲象「米杜拉」、日本鬣羚、智利火烈鸟、美洲河狸、白犀、鼷鹿、暹罗鳄、中美貘、加勒比海牛、白唇鹿、阿拉伯狒狒、山魈、黑犀、象龟、绿狒、大羚羊、土豚等各国领导人赠送中国的礼品动物。,以及北京动物园从国外征集採购和交换来的珍稀动物。

除了接受和饲养外交礼品动物,北京动物园还向国外提供了很多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作为国际交流的礼品赠送出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70年代打开外交局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後,北京动物园迅速发展,兴建了非洲象馆、雉鸡苑、中型猛兽馆、鹿苑、豺狐兽舍、袋鼠兽舍、箭猪豚鼠兽舍、鹤类繁殖岛、火烈鸟馆、朱鹮馆、夜行动物馆、热带鱼馆、热带小型猴类馆、大猩猩馆、大熊猫馆、金丝猴馆、黑颈鹤繁殖兽舍、狼山兽舍、长颈鹿馆扩建兽舍、大熊猫繁殖兽舍、小熊猫繁殖兽舍、鹤类繁殖兽舍、大熊猫馆等新兽舍场馆,其中为1990年亚运会配套工程的新大熊猫馆还获评当年度的北京新十大建筑,成为北京动物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这个阶段,北京动物园的动物繁育饲养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大熊猫、朱鹮等珍稀动物的人工繁育技术处於国际领先地位。

1990年代,北京动物园向北扩建,同时将西部及南部的土地作为商业用地高价转让。这一时期修建了新象馆、犀牛河马馆、北京海洋馆、科普馆、鸟馆、非洲动物放养区等新馆舍,同时採取较科学的动物喂养方法,拟造其原生环境,并将部分动物散养或混养。

园内古迹

畅观楼

畅观楼建成於清光绪三十四年,是作为慈禧乘船延长河前往颐和园途中的一个行宫修建的,为欧洲巴洛克风格建筑,砖木混合结构二层楼房,周围有深外廊,山墙面向前开窗,屋顶内为阁楼。红砖墙体,局部抹灰及灰塑缐脚并加以砖雕花饰。爱奥尼式柱,曲缐形山墙上缀以球形装饰。正面两端转角处为八字形阁楼,上覆拱形铁皮顶。畅观楼建成後不久慈禧、光绪先後去世,实际上并未使用过。辛亥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来京时曾在畅观楼居住。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後,北京市的第一个规划方案就诞生在畅观楼,称为「畅观楼方案」。畅观楼在1990年代被改为「北京皇傢俱乐部」,不对游人开放。

陆谟克堂

陆谟克堂是20世纪30年代为纪念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而建的一所中西合壁三层小楼,是由中法文化教育基金会、国立北平研究院及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院等共同主持用退还的庚子赔款合建的,中国最早的植物学科研楼,曾是中国现代植物科学研究的基地。整个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为法式3层楼,外墙砖石为灰红两色,楼南面正中刻有「陆谟克堂」四字(现已不存),一至二层为实验室和图书馆,三层为标本室,由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使用。1949年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1953年改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现为中国植物学会办公地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标本陈列馆筹备处。

宋教仁纪念塔

辛亥革命先驱,中国国民党元老宋教仁在袁世凯的北京政府担任农林部总长期间,曾在农林部下属的农事实验场内鬯春堂居住。1913年3月宋教仁获选国民政府总理,被袁世凯刺杀。此後,在宋教仁住过的鬯春堂北面建立了一座2米高的「宋教仁纪念塔」,塔型採用古希腊方尖碑的形式,环塔四周种植柏树百余株。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因为宋教仁的身份为国民党元老,其纪念塔被毁,仅余二层混凝土基座。

四烈士墓

1912年1月26日国民革命先驱彭家珍身怀炸弹,在西四红罗厂刺杀宗社党党魁良弼,功成身死。1912年1月16日由革命党人黄之萌、张先培、钱铁如、吴若龙、杨禹昌、罗明典、郑毓秀等18人组成的暗杀团体在北京东华门伺机刺杀袁世凯,制造了东华门事件,当场炸死袁世凯卫队长等10余人。革命党人黄之萌、张先培、杨禹昌等10人被捕并被杀。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褒扬彭黄张杨四人的革命业绩,追赠彭家珍为大将军,併为彭家珍、杨禹昌、黄芝萌、张先培等四位烈士在农事试验场营建墓地。整个墓地呈正八角形,距地面约1米,正中立约8米的纪念碑,碑上刻「彭、杨、黄、张四烈士墓」。底座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有七级臺阶通向纪念碑。四烈士就安葬於正南、北、东、西四面的石冢下,每座墓前均有碑文,记录烈士事迹,并有中国国民党党徽装饰。1966年文革爆发,红卫兵砸毁了饰有青天白日标记的四烈士墓,先仅存一块四烈士墓遗址碑存留。

鬯春堂

鬯春堂位於动物园四南部畅观楼南侧,建於1908年,为中国传统建筑格局,因其屋顶结构系由三个房脊相连而成,故而也被称作三卷,前廊後厦,穿堂门,房屋四壁全部是高大的玻璃窗,堂内地板由金砖铺成,建成後鬯春堂内摆设有紫檀木和花梨木傢具以及慈禧太后御笔书画作品十二幅。鬯春堂四周由假山环抱,假山之外一度环绕种植了芭蕉、梨树、杏树、桃树等作物,环境非常幽静。

1917年中国国民党元老宋教仁应袁世凯邀请出任北京政府的农林总长,曾在鬯春堂内居住了8个月。日军佔领北京期间,北京政府实业总署署长王荫泰经常在鬯春堂宴请日本顾问,1945年初日军佔据园艺实验场,将鬯春堂作为仓库使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国民

革命军接管,继续将鬯春堂作为仓库,直到1990年初不慎失火烧毁鬯春堂全部木构建筑,不久重建,重建後的鬯春堂一直空置至今。

豳风堂

豳风堂位於动物园东部偏北,建於1907年,最初作为农事试验场的陈列室,展示各种农林物资和工具,1929年农事试验场改组为国立北平研究院後豳风堂招商包租,经营茶点食品。豳风堂的主体建筑是五间房屋和一个庭院,建筑均为中国传统风格,镶大块玻璃窗,堂北假山堆砌,并有人造瀑布,堂内曾陈设清军锐健营营中物品作为装饰,包括乾隆皇帝御笔匾额一面。1949年後豳风堂原有建筑拆除,在原址改建豳风堂餐厅,现在是动物园内的一家饭馆和动物园职工食堂。

牡丹厅

牡丹厅位於豳风堂东侧,鹰山南侧,建成於1908年,是一座环形的长廊,南北两部分的长廊合成一个圆形,长廊南北各有一个方厅,圆形中心曾经有一个玻璃厅,後拆除。

东洋房

东洋房位於豳风堂东侧岛上,建於1906年,是一幢日本风格的建筑,房屋建筑在高臺上,四面为日式推拉门窗,进入房间後是日式他他米,房屋周围种有樱花。东洋房最初作为日本茶馆使用,1929年农事试验场改组为天然博物院後改为仓库存储杂物,此後拆除。现在东洋房所在的小岛是水禽湖饲养班的办公地和部分鸟类的繁殖地,饲养有黑颈鹤、沙丘鹤、冕鹤、中白鹭、黑颈天鹅等鸟类。

来远楼

来远楼位於动物园西北部长河南岸,是一幢欧式风格的三层小楼,楼东西两翼有长廊,楼内曾设西餐馆,农事试验场内的照相馆也设立在此。1929年後来远楼改为博物学研究所,一度是标本剥制室所在地,1949年後拆除。

万字楼

万字楼位於农事试验场正中,是一座二层小楼,因其建筑平面为卐字形状故而得名,曾设有茶座,1935年失火烧毁。

观稼轩

观稼轩又名自在庄,位於万字楼南侧,是一片茅草房屋,其建筑形式犹如农舍,与周围的试验田非常协调,内设茶座,後因扩建动物馆舍拆除。{北京室内动物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馆舍

猴山

猴山位於北京动物园东南侧,是动物园现存歷史最悠久的馆舍,也是现存唯一一个兴建於1949年以前的馆舍。猴山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为下沉式结构,场馆中央用山石堆积成两座假山,之间悬挂软梯、轮胎等游乐设施。

熊山

熊山位於动物园东北角,原址为稻田,1952年动工兴建熊山,占地面积4275平方米,由黑熊和白熊两个下沉式露天馆舍组成,白熊山位於东侧,内有假山和水池。黑熊山位於西侧,分南北两个部分,南侧场地较大,有假山和水池,内为棕熊。北侧场地较小,仅有水池一座,内为黑熊。

中型猛兽区

位於熊山北侧,展览朝鲜豹、雪豹、云豹、黑豹、猞猁等中型猛兽。

狮虎山

狮虎山建於1956年,是北京动物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照相机在中国属於高档消费品的时代,许多人在动物园的纪念照都是以狮虎山为背景的。狮虎山的建筑被装饰成独特的山型结构,进入馆舍参观有如进入神秘的山洞,连接室外活动场和室内动物馆舍的通道也设计成山洞的形式,这种设计不仅有很好的视觉效果,而且可以避免冬季寒风直接吹入展厅内部。狮虎山内饲养了包括非洲狮,孟加拉虎、东北虎、美洲虎、黑豹在内的多种大型猫科动物。过去,每逢假日,饲养员会向笼中投放活鸡,以此来训练动物的野性。

熊猫馆

北京动物园现存的熊猫馆是1990年作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献礼工程」兴建的,造型独特,曾经入选当年度「北京十大建筑」和「北京市优质建筑」,但实际上熊猫馆建筑质量非常一般,使用十年之後就已经开始出现漏雨等问题。

熊猫馆总占地面积1万平米,建筑面积1452平米,主体建筑呈盘绕的竹节形状,有11道半圆形的拱圈沿竹节延伸的方向分佈,象徵第十一届亚运会,东南侧为馆舍参观入口,西北侧为通向室外活动场的出口,室内共有三个公开展室,参观大厅顶部用悬吊12个玻璃钢大球,以调节室内音响效果,功能性区块包括隔离间、治疗间、饲料间、鲜竹储存间、产房、饲料制作间、电视监控室等均设在半地下,熊猫的室外活动场地自然起伏,设有木质栖架和游乐设施。熊猫馆周围绿化以竹为主,通向熊猫馆步道装饰有黑白两色鹅卵石。

象馆

象馆位於长河北岸,建於1996年至1998年间,东部展览亚洲象,西部展览非洲象。馆外有活动区。旧象房位於猴山北侧,东邻北京展览馆和莫斯科餐厅,1960年代曾因展览

篇四:《北京动物园》

北京动物园

动物馆舍

东区

狮虎山

北京动物园狮虎山(15张)

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建于1956年,是北京动物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照相机在中国属于高档消费品的时代,许多人在动物园的纪念照都是以狮虎山为背景的。狮虎山的建筑被装饰成独特的山型结构,进入馆舍参观有如进入神秘的山洞,连接室外活动场和室内动物馆舍的通道也设计成山洞的形式,这种设计不仅有很好的视觉效果,而且可以避免冬季寒风直接吹入展厅内部。狮虎山内饲养了包括非洲狮、白狮、孟加拉白虎、东北虎在内的多种大型猫科动物。过去,每逢假日,饲养员会向笼中投放活鸡,以此来训练动物的野性。

2009年,在狮虎山的北侧竖起一座虎的铜雕,由雕塑艺术大师袁熙坤先生历时两年创作而成,名为“山君”。老虎长19.48米、高9.18米、重30吨。这也是北京动物园里第一座大型动物雕塑。

熊山

北京动物园熊山位于动物园东北角,原址为稻田,1952年动工兴建熊山,占地面积4275平方米,原由黑熊和白熊两个下沉式露天馆舍组成,白熊山位于东侧,内有假山和水池。黑熊山位于西侧,分南北两个部分,南侧场地较大,有假山和水池,内为棕熊。北侧场地较小,仅有水池一座,内为黑熊。因2007年修建高架桥将黑熊山拆除,白熊现未对公众展览,原白熊山仍对外开放,内饲养棕熊及黑熊。

白熊馆

白熊馆外活动场

白熊馆在原黑熊山位置修建,2012年9月底建成开放。占地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为游人景观参观廊和室内参观展厅;动物室内展厅和室外展示运动场;动物兽舍和饲养操作区;配套卫生间和多功能参观展厅等四个区域。

在480平方米的室内展厅中央,有一个面积约两平方米的圆形凸起物,这是一个制冰机,为北极熊提供真正的冰面小憩地。正对玻璃墙的墙面上,有一块长12米、高4米的背景银幕。园方利用展厅上方悬挂的投影设备,在银幕上放映北极冰川、北极光和动物的科普影片。

室内展厅和两个室外展示运动场各有一个水池供北极熊游玩。3个水池总储水量为500立方米,为保证水质、节约用水,北京动物园设置了3套水处理系统,净化自来水并循环使用,耗资约80万元。

白熊馆的建成开放标志着2006年为展西路工程让路的3个动物馆舍全部复建完成。猴山

北京动物园猴山位于动物园东南侧,是动物园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馆舍,也是现存唯一一个兴建于1949年以前的馆舍。

北京动物园猴山(7张)

猴山位于园的东部,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下沉式结构,场馆中央用山石堆积成两座假山,之间悬挂软梯、轮胎等游乐设施。外围椭圆形的围墙,围墙高3.1米,从假山到围墙的距离为5.9米。在北侧的围墙处,有一空间,可供猴群在恶劣的天气里遮风避雨。1986年和1993年,两次对猴山进行维修和改造,加固山石,接通上、下水。因不时会发生顽皮、健壮的成年猴子,借山石之力跃出猴山,为此,沿墙壁设置低压电网,并根据猴子对色彩的不同反映,在电网处涂上红、白两种颜色,以引起猴子的警觉。

2006年10月,因建动物园路高架桥,拆除猴山的外围墙和参观平台,仅保留其原山体。但山的顶部还是被抹平,高度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此时,部分猴子被迁到两栖爬行动物馆西侧外的临时馆舍内。

2009年9月,对旧猴山进行改建。因地势、周边环境等因素,已根本不可能再恢复原貌,原山体被玻璃幕墙环绕,面积也有所减少。10月完工开放。

夜行动物馆

北京动物园夜行动物馆于1988年11月正式开馆。它位动物园正门偏东北约50米。该馆为一东西长、南北宽的矩形建筑,它的东面为出入口,南、北、西为动物展舍。其中南北两侧还设有外运动场。本馆展示的主要是昼伏夜出的小型杂食性动物。馆内有展舍22间,采用人工控制灯光照明。每日早8点至下午5点用红光照明,用来模拟夜间环境,使夜行性动物夜间的活动情况呈现在广大参观者面前。

猫科动物馆

原中型猛兽区位于熊山北侧,始建于1984年,建筑面积1277平方米。展览朝鲜豹、雪豹、云豹、黑豹、猞猁等中型猛兽,2007年因修建高架桥拆除。后重新修建猫科动物馆。新猫科动物馆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其中动物展厅面积800平方米,运动场面积600平方米,游人参观厅面积1000平方米,动物饲养兽舍面积300平方米。

改建后的猫科动物馆分为热带雨林区、温带森林区、稀树草原区和高山动物区四个展区,除此以外还设立了一个约500平方米的动物科普博物馆。此次设计,打破常规,推翻了传统的单层平房式兽舍设计思路,提出了局部二层立体空间式兽舍及游人参观道结合的设计理念。展区内设有独立的兽舍和动物运动场及室内展厅,展馆间有室内和室外游客通道相连。在参观路线设置上将动物展示、科普展示和游客互动相结合,依次呈现在游客面前,这样一来不仅大大的提高了游客参观的兴趣,同时增加了参观形式的多样性。

猫科动物馆

新建的猫科动物馆将兽舍地面提高,兽舍也由铁丝网换成了玻璃幕墙。热带动物展区顶部采用了球形网架设计;为增加新馆的采光度,顶层增加了透光窗;室内展厅装饰以热带雨林藤蔓结构为主,仿真树、岩石、壁画、雕塑浑然一体,LED节能灯、人造光纤和仿生音效相结合。还为方便残疾人参观,安装了一部残疾人专用电梯。

在馆舍布置上,根据各种猫科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式,一层设有八间兽舍和运动场,主要饲养豹猫、狞猫、猞猁、美洲豹、美洲狮、黑豹;二层设有四间兽舍和运动场,主要饲养华南豹、朝鲜豹,每间兽舍都有相对应的室外运动场。并单独设立了不对游人开放的三间治疗兽舍和室外运动场,作为动物的休养饲养兽舍。在场馆的南侧单独设有猎豹露天展区。雉鸡苑及育幼室

北京动物园雉鸡苑建成于1983年11月。原计划1974年建成,因受当时资金限制,延误竣工。建筑风格与以往不同,为开放式兽舍群,分为东、西院两组建筑,东院一组由兽舍和曲廊与西院一组相连。整个兽舍群由橱窗式展舍与带活动场的兽舍组成。东院有一组7间橱窗式展舍,在院的南内侧;另有20间带室外活动场的兽舍,兽舍内有操作廊。西院有两组橱窗式展舍,东边一组7间,西边一组6间,另有16间带室外活动场的兽舍。1984年1月对外开放时,展出青鸾、大凤冠雉、棕尾火背鹇、绿尾火背鹇、秃顶珠鸡等珍稀动物。在北京动物园饲养展出半个世纪的神鹰,生前即在这里展出。

2000年,雉鸡苑的东院部分被改建为育幼室。在这里曾同时“全托”的幼仔有黑猩猩“丫丫”、川金丝猴“贝贝”,还有非洲狮、黑豹、朝鲜豹、原驼和羚牛等。其中年龄最大的1岁4个月,最小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过15天。

2008年,雉鸡苑的西部与大熊猫馆相连,形成中国珍稀动物展示区。在观看大熊猫的同时,可以看到朱鹮、金丝猴、红腹锦鸡等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熊猫馆

北京动物园大熊猫馆(20张)

北京动物园熊猫馆是1990年作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献礼工程兴建的,造型独特,曾经入选当年度“北京十大建筑”和“北京市优质建筑”,但实际上熊猫馆建筑质量非常一般,使用十年之后就已经开始出现漏雨问题。熊猫馆总占地面积1万平米,建筑面积1452平米,主体建筑呈盘绕的竹节形状,有11道半圆形的拱圈沿竹节延伸的方向分布,象征第十一届亚运会,

东南侧为馆舍参观入口,西北侧为通向室外活动场的出口,室内共有三个公开展室,参观大厅顶部用悬吊12个玻璃钢大球,以调节室内音响效果,功能性区块包括隔离间、治疗间、饲料间、鲜竹储存间、产房、饲料制作间、电视监控室等均设在半地下,熊猫的室外活动场地自然起伏,设有木质栖架和游乐设施。熊猫馆周围绿化以竹为主,通向熊猫馆步道装饰有黑白两色鹅卵石。

2008年修建奥运熊猫馆,临时展出八只来自四川卧龙熊猫保护区的大熊猫,原熊猫馆现更名为亚运熊猫馆同时开放。

其他馆舍

水禽湖,貘馆,犬科动物区,美洲动物区,澳洲动物区。

西区

金丝猴馆

北京动物园金丝猴馆西靠猩猩馆,东邻黑水洋,环境优雅,南北地势平坦开阔。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室外运动场面积320平方米。金丝猴馆以饲养流线为主轴,两侧为兽舍与服务性房屋。兽舍隐蔽于假山之中,两个半圆形网笼相错构成动物室外活动场,场内山石、栖架供金丝猴上下攀跃,既满足饲养管理的需要,又便于游人观赏,形成北京动物园西部独特的参观游览景区。

两栖爬行馆

北京动物园两栖爬行馆(20张)

北京动物园两栖爬行动物馆位于动物园西南部,紧邻鬯春堂,建于1979年,建筑面积4345平方米,曾经是北京动物园设施最好的馆舍之一。两爬馆分上下两层(由于改建现地下一层暂时停止展览),设计有展厅、参观廊、室、操作廊间、饲料饲养间等功能区块,馆内设置大小不一的展室90余个,展室面积根据展示的动物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用于饲养和展示扬子鳄的展厅面积最大,179平方米;展示蛇的展厅面积则不足1平方米。门厅左侧展示鳄、龟、鳖等爬行动物,最大的一间鳄鱼展室就位于此,门厅右侧楼下展示两栖动物,楼上展示蛇类,右侧展厅中央是饲养和展示网蟒的蟒蛇展厅,展厅贯通上下两层,长12米,宽6.4米,高11米展,厅中央用混凝土铸造了一棵假树供蟒蛇攀援,厅内有空调系统和湿度调节系统,这在1970年代的中国是非常先进的。

两爬馆馆外西侧有三个室外活动场,与馆内鳄鱼展室相连,活动场用鳄鱼、青蛙等动物雕塑装饰,突出了两栖爬行馆的主题,展馆东侧室外临湖,依水建榭与主体建筑用回廊连结,并有跃层悬梯相连。两爬馆建筑形式活泼,功能完善,是70年代和80年代北京动物园最重要最成功的建筑之一。

猩猩馆

北京动物园大猩猩馆新馆建于1987年。该馆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0平方米;室外运动场面积3600平方米;工程总造价达420万元。饲养展出黑猩猩,曾饲养展出过“尼奥尔”、“阿蔻”、“蕾妮亚”、“吉郎”四头大猩猩。

建筑面积比旧馆增加了近2倍,展舍内建有猩猩日常活动的山石、栖架,背景绘有猩猩野外

生活的壁画,展窗玻璃采用大尺寸34毫米厚的复合玻璃,保证捶击安全。室外运动场有山石、水池等运动设施和围栏,展室与室外运动场有地廊作为通道,串笼闸门为手摇机械门,人与猩猩不直接接触,保证了饲养人员的安全。馆内还设有隔离室、治疗室、繁殖室、育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