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蝾螈应该放多少水
详细内容
篇一:《东方蝾螈的家庭饲养(适用大多数水栖蝾螈)(完整稿)》
东方蝾螈的家庭饲养(适用大多数水栖蝾螈)(完整稿)
东方蝾螈属于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蝾螈属动物,广泛分布与我国的东南部的稻田、池塘、静水湖中,以水蚯蚓、红虫、孑孓等小型水生物为食,也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品种,观赏饲养价格比极高。
一、准备采购(以30*15CM的长方容器为例,以下设备都是鱼市上容易购买的。)
1、饲养容器:一般蝾螈攀爬能力很强,新手饲养尽量选择收口容器或加盖的容器。容器长度大约为个体3~5倍的透明容器,以便于观察和饲养。饲养密度最好不要太大,30*15CM的容器饲养不要超过6条。
2、垫材:沙砾(黑晶沙、石英沙),以斜铺满容器底,最高处5CM即可。高15CM页岩一块,做陆地用(也可选用沉木)。鹅卵石几块,点缀用。
3、过滤:潜水泵一台(瓦数越小越好,5~10W),活性炭几粒。
4、绿色植物:蜈蚣草1~2根。
5、躲避穴:自选,实在找不到可用带缺口的小盘子。
6、东方蝾螈:个体必须无外伤,进食正常,爬行正常,能够在水面、水下自由游动。
备注:当家里有很多宠物时,东方蝾螈是最容易被第一个被放弃的,所以在购买前请为他们的未来做好打算。二、环境布置我们养蝾螈
是为了当宠物而非其他目的,所以像一些商家说的有点水给点吃的就能活的做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养蝾螈应该放多少水}.
1、清洗买来的所有器材。
2、将沙砾斜铺于缸底,水草种上,石头放入,水泵过滤棉内放入活性炭,再将泵放沙砾少的那一面,出水口斜对玻璃壁,尽量让水流减缓,并形成循环。
3、注入清水,水深15CM左右。
4、过滤24小时后(期间缸壁会粘上许多水泡,刷掉即可),把蝾螈放入缸内,观察一天(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如未出现蝾螈沿缸壁上爬、在水中表现异常等现象,就表示这一步你也成功了。然后每天观察两次。
三、饲养要点1、食物:在小家伙们到新家2~3天以后,他们就可以吃第一餐了:主食是水蚯蚓,吃剩下的虫子会爬到沙砾缝隙里继续存活。他们饿了也继续会到沙砾里挖吃的。(如果没有水泵,千万不要放太多虫进去,因为水蚯蚓在死水中的寿命很短,会污染水质量,散发异味。)点心是红虫、孑孓、面包虫,偶尔也会吃些鱼饲料。瘦肉虽然有些个体会接受,但是对于水质和他们本身的健康都会有影响,建议有其他食物时不做考虑。
2、温度:东方蝾螈能适应的温度幅度很大,10~25度都能正常进食。
3、水质:如果没有意外(植物腐烂或个体死亡)情况的话,一缸水的使用周期能达到6个月,期间根据水的蒸发情况,每周对缸内水进行补充。补充水使用静置2天的自来水,夏天可以使用在太阳下晒一
天的自来水(不可暴晒时间过长)。过滤棉要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清洗,时间最长不要超过一个月,夏天要更短些,因为里面会有残存的水蚯蚓及蝾螈的排泄物。
4、光照: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容易引起藻类植物的加速生长,(如发现容器内壁藻类孳生,请即时刷掉,不用的牙刷是个不错的工具,刷下的杂物直接会被泵过滤)会对水质造成影响;长时间不见阳光容易引起缸内水草的死亡腐烂(如发现水草腐烂也要及时更换)。放到朝阳屋子里的一个阳光直射不到,或直射时间很短的地方是个不错的选择。四、繁殖如果想繁殖,就要先分辨出性别。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每年的3~4月就进入了东方蝾螈的繁殖期。此时的雄性蝾螈会排出乳白色精包,雌性蝾螈用生殖腔孔把精包内的精子吸到输卵管内与卵细胞进行受精。之后,雌性蝾螈进行产卵。这时候我们的蜈蚣草派上了用场,雌性蝾螈会选择两片叶子并包裹住排泄孔,随后产下一枚卵,卵呈乳白色,外面由透明的卵膜包裹,并粘在两片叶子之间。之后雌蝾螈继续选择另外的叶子继续产卵。一般一只雌性东方蝾螈每次会产卵10枚左右。
卵会在30天内孵化成有外鳃的蝌蚪,在大约20天的时候需要把卵和成螈分开,否则蝌蚪会是不错的食物。蝌蚪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在4月内完成变态。(我的蝌蚪变态尚未完成,并未经过我证实)
篇二:《蝾螈》{养蝾螈应该放多少水}.蝾螈()
在侏罗纪中期演化的两栖类中的一类。目前存活的约有400种,它们一般生活在淡水和潮湿林地之中,以蜗牛、昆虫、及其它小动物为食物。亦称水蜥(eft)或水栖蝾螈。有尾目(Urodela)蝾螈科(Salamandridae)两栖动物,10个属40馀种,分布区域广泛。水栖者皮肤光滑,称蝾螈,而陆栖者皮肤粗糙,称水蜥。体躯细长,尾呈侧扁状(高大於宽)。各种蝾螈或在陆地水中生活,但均常在春季返回到池塘或溪流繁殖。受精卵在3至5周的时间内孵化,而水生幼体则在夏末或秋初变态成为成体。大多数幼小蝾螈完全在陆地生活,2~4年後开始每年或永久返回池塘。蝾螈以蚯蚓、昆虫、螺类和其他小动物为食。北螈属(Triturus,即欧螈属)3个种是英国蝾螈的代表种。在英国最普通的种是滑北螈(T.vulgaris,普通北螈),身上有斑点,亦遍布全欧。最大的欧洲蝾螈是冠北螈(T.cristatus),体长约17公分(7吋)。加利福尼亚蝾螈(Tarichatorosa,肥渍螈)产於北美洲西部潮湿地带,体长约15公分(6吋)。赤水蜥(Notophthalmusviridescens,变绿东美螈)是北美东部最常见的种类,需在陆地生活2~3体两侧各出现一排红色斑点。日本蝾螈
(Cynopspyrrhogaster,红腹蝾螈)常被作为玩赏动物,在豢养条件下可活数年。蝾螈也见於中东、伊朗,中国大部分地区和邻近地区。[1]外形特征
结构
蝾螈的视觉较差,主要依靠嗅觉捕食,以蝌蚪、蛙、小鱼,孑孓、水蚤等为食。蝾螈的四肢不发达,成体可分为水栖、陆栖和半水栖几类。水栖类型在水中产卵,陆栖类型在繁殖时回到水中产卵,少数种类在潮湿的陆地产卵,产卵后幼体要在水中发育成长。特点先观察蝾螈的外部形态,它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裸露,背部黑色或灰黑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蝾螈在水底和陆上用四肢爬行,在水中借躯干和尾能上能下不断弯曲摆动而游泳。
雌雄区分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
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请注意观察,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品种
巨型无趾螈蝾
黄星点蝾螈
芝麻蝾螈{养蝾螈应该放多少水}.
云石蝾螈
金丝蝾螈
法国火蝾螈{养蝾螈应该放多少水}.
斑纹蝾螈
辣椒蝾螈
黑斑蝾螈
加州红腹蝾螈
东方蝾螈
香港蝾螈
墨西哥无趾蝾螈
虎皮蝾螈
平趾蝾螈
生活环境
蝾螈属动物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10月到次年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进入冬眠。3~9月多在山边水草丰盛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底栖,爬行缓慢,很少游泳。多在水底觅食蚯蚓、软体动物、昆虫幼虫等。在寻求配偶时,雄螈经常围绕雌螈游动、时而触及雌螈肛部,时而在头前,弯曲头部注视雌螈、同时将尾部向前弯曲急速抖动,如此反复多次,有的可持续数小时。当雄螈排出乳白色精包(或精子团),沉入水{养蝾螈应该放多少水}.
底粘附在附着物上时,雌螈紧随雄螈前进,恰好使泄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尖端,徐徐将精包的精子纳入泄殖腔内。精包膜遗留在附着物上。纳精后的雌螈非常活跃,尾高举与体成40~60°,约1小时后才逐渐恢复常态。雌螈纳精1次或数次,可多次产出受精卵,直至产卵季节终了为止。在产卵时雌螈游至水面,用后肢将水草或叶片褶合在泄殖孔部位,将卵产于其间。每次产卵多为1粒,产后游至水底,稍停片刻再游到水面继续产卵;一般每天产3~4粒,多者27粒,平均年产220余粒,最多可达668粒。一般经15~25天孵出。即将孵出的胚胎有3对羽状外鳃和1对细长的平衡枝。蝾螈是较好的实验动物和观赏动物,也能捕食水稻田中的水生昆虫。
生活习性
世界上有几百种蝾螈,分布各地的潮湿环境中。
因为蝾螈的体表因半透性,而导致水分的散失,所以多数的蝾螈都栖活于潮湿的环境中,陆栖能力好一点的种类可以离水较远,但生活的环境仍以潮湿的苔癣环境为主,至于那些如大鲵等对水份较为依赖的种类,则多偏好生活在低温且水质清洁的环境中。由此得知在饲养蝾螈时,环境中接近饱和的湿度,与可供进食、躲藏及休息的水塘是不可或缺的。多数的蝾螈都是个性相当温和的种类,所以饲养者可以依据饲养的能力与空间的调配来决定饲养密度与数量。饲养蝾螈可以观察到相当多奇特的生物行为,而其中又以足部的再生、奇特的交配行为与陆栖与水栖型的交替最具有色。蝾螈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格外是其自愈能力相当优异,所以有时发现个体因为机械性的外伤而断肢时,不出多久便会由伤口长出一肉芽,并逐渐发展修复成原先的状态。
而蝾螈雄雌间的交配行为亦相当特殊的,雄性个体会将其精液包在一个如胶囊般的精荚中,当排出体外时便会在短短的时间内由雌体吸入体中,以完成交配行为;出生的卵粒一如青蛙卵,在外围有如胶状物质缠裹保护,以使幼体能安然的度过发育前期。而陆栖型与水栖型的交替则发生于部分的种类,因为栖息环境的改变而造成其外型与色彩上的改变,例如六角恐龙的陆栖型与水栖型便是最常见到的例子。
虎螈主要生活在北美,最常见的种类生活在墨西哥,身长在二十五厘米左右。鉴于虎螈的一生非常特殊,科学家借助虎螈来研究两栖动物的生长与进化过程。
美西螈的幼体有时候终生都不演变成为成熟虎螈的形状。和成熟的虎螈一样,美西螈也能繁殖,这种情况称为幼期性熟。
无肺蝾螈
大多数蝾螈都通过皮肤和肺呼吸,但也有大约250种根本没有肺。无肺蝾螈只有通过皮肤和口腔呼吸,一些蝾螈居住在湍急的溪流里,那里水中含有氧气。陆居种类必须一直保持皮肤湿润,这样氧气才能通过皮肤上面的一层水进入血液。
。
蝾螈从窜出水面吸气到下沉,一般只有3~4秒,因此捕捉时要眼明手快,必须掌握时机,迅速捞捕。一般可将捞网伸入水面等待,当蝾螈刚升上水面时轻轻一捞,便可捕获,放入盛水的塑料桶里。野外见到粘有蝾螈卵的水草,可顺便采集,带回室内孵化。
繁殖
简介
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蝾螈,产卵期在3~4月间,以5月份产卵最多。室内饲养的东方蝾螈,由于室温往往高于自然界温度,产卵期要提前一个月左右。在2~3月间,平均气温的在10℃以上时,大腹便便的雌蝾螈便开始产卵,4月为盛期,以后逐渐减少。
两栖动物一般是体外受精的,蝾螈很特别,它是体内受精。雄蝾螈在排精之前,不断地围绕在雌蝾螈后面游动,用吻端触及雌蝾螈的泄殖腔孔,同时把尾向前弯曲,急速抖动。求偶成功之后,雌蝾螈随雄蝾螈而行,雄蝾螈随即排出乳白色精包,很快沉于水底。这时,雌蝾螈用生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前端,徐徐将精包内的精子纳进,保存于输卵管内。此后,精子将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受精。
雌蝾螈产卵很有意思,先是在水中选择水草的叶片,再用后肢将叶片夹拢,反复数次,最后将扁平的叶子卷成褶,并包住泄殖腔孔,静止3~5分钟,受精卵即产出,包在叶内。雌蝾螈产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每次仅产一枚卵。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在水、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受精卵经过多次有规律地分裂,卵变成小蝌蚪。经过2~3天,蝌蚪先长出一对前肢,以后又长出后肢,经过3~4个月,幼体完成,变成蝾螈。
交配而蝾螈雄雌间的交配行为亦相当特殊的,雄性个体会将其精液包在一个如胶囊般的精荚中,当排出体外时便会在短短的时间内由雌体吸入体中,以完成交配行为;出生的卵粒如青蛙卵,在外围有如胶状物质缠裹保护,以使幼体能安然的度过发育前期。而陆栖型与水栖型的交替则发生于部分的种类,因为栖息环境的改变而造成其外型与色彩上的改变。
两栖动物一般是体外受精的,蝾螈很特别,它是体内受精。雄蝾螈在排精之前,不断地围绕在雌蝾螈后面游动,用吻端触及雌蝾螈的泄殖腔孔,同时把尾向前弯曲,急速抖动。求偶成功之后,雌蝾螈随雄蝾螈而行,当雄螈排出乳白色精包(或精子团),沉入水底粘附在附着物上时,雌螈紧随雄螈前进,恰好使泄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尖端,徐徐将精包的精子纳入泄殖腔内。精包膜遗留在附着物上。纳精后的雌螈非常活跃,尾高举与体成40~60度角、约1小时后才逐渐恢复常态。雌螈纳精1次或数次,可多次产出受精卵、直至产卵季节终了为止。在产卵时雌螈游至水面,用后肢将水草或叶片褶合在泄殖孔部位,将卵产于其间。每次产卵多为1粒,产后游至水底,稍停片刻再游到水面继续产卵;一般每天产3~4粒,多者27粒,平均年产220余粒,最多可达668粒。一般经5~25天孵出。即将孵出的胚胎有3对羽状外鳃和1对细长的平衡枝。
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蝾螈,产卵期在3~4月间,以5月份产卵最多。室内饲养的东方蝾螈,由于室温往往高于自然界温度,产卵期要提前一个月左右。在2~3月间,平均气温的在10℃以上时,大腹便便的雌蝾螈便开始产卵,4月为盛期,以后逐渐减少。雌蝾螈产卵很有意思,先是在水中选择水草的叶片,再用后肢将叶片夹拢,反复数次,最后将扁平的叶子卷成褶,并包住泄殖腔孔,静止3~5分钟,受精卵即产出,包在叶内。雌蝾螈产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每次仅产一枚卵。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在水、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受精卵经过多次有规律地分裂,卵变成小蝌蚪。经过2~3天,蝌蚪先长出一对前肢,以后又长出后肢,经过3~4个月,幼体完成,变成蝾螈。特点
蝾螈是很害羞的动物,它们通常藏在潮湿的地方或水下,它们的皮肤光滑而又粘性,尾巴很长,头部很圆。它们中许多种终生在水中生活,而另一些则完全生活在陆地上,甚至有些完全在潮湿黑暗的洞穴中生活。大多数的蝾螈,不管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水中生活,都要在水中繁殖。
蝾螈所经历的一系列幼态发育过程称为蜕变。陆栖蝾螈在陆地产卵,幼虫的发育发生在卵内。当幼仔孵化出来后,看上去就像成年的微缩版。水栖蝾螈在水中产卵,孵化后成为像蝌蚪样的幼虫,最终它们失去鳃,有些蝾螈不产卵,可以生下完全成形的幼仔。防卫
蝾螈无论在地表、树上、或是地下都能用它们短短的四足十分缓慢地爬行。厉害的是,它们可以用前足或者趾尖在池塘底部泥泞不堪的表面上行走,借助摆动尾巴来加快行走速度。
蝾螈大多体色鲜明美丽,但它们是有毒的,它们就利用这种鲜艳夺目的颜色告诫来犯者,所以那些蠢蠢欲动的猎食动物就会敬而远之了。当蛇向蝾螈发起进攻时,蝾螈的尾巴就会分泌出一种像胶一样的物质,它们用尾巴毫不留情地猛烈抽打蛇的头部,直到蛇的嘴巴被分泌物给粘住为止。有时,就会出现一条长蛇被蝾螈的粘液给粘成一团,动弹不得的场面。
蝾螈极小的腺体里还含有一种致命的细菌,并且能利用这种细菌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就是河豚毒素,当蝾螈受攻击时,会立即分泌这种致命的神经毒素,让对手吃不着,兜着走。
品种介绍
墨西哥无趾蝾螈
篇三:《如何照料与饲养蝾螈》众所周知,蝾螈是一种面部十分可爱的小动物。而且如果你掌握了恰当的照料与饲养方法,蝾螈是比较容易照料的。学习如何照料蝾螈的(毕竟蝾螈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帮助来使自己的外表变得可爱)。拖动滚条至下文的步骤1,来学习照料蝾螈最好的方法。
关于蝾螈的住所
1.用玻璃鱼缸或饲养缸来照料蝾螈。玻璃鱼缸或饲养缸最适合饲养蝾螈了。选用容量约为37升的水缸,这样你的蝾螈就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躲藏、挖土、睡觉等一系列的活动了。玻璃鱼缸最好用于饲养水生或半水生的蝾螈。
在为你的蝾螈建造住所前,记得要把水缸清理干净。如果不想买玻璃缸,也可以用塑料缸或有机玻璃缸替代。
2.给水缸配一个紧密的盖子。蝾螈可是攀爬能手——它们可以迅速爬上容量约为37升的水缸侧面,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为了防止蝾螈逃跑,配一个紧密的盖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屏风盖是最好的,因为有助于空气流通。如果买不到屏风盖,防护罩也行。
3.确定你的蝾螈所需要的是一个水生的、半水生的还是陆地的住所。这取决于你所养或想买的蝾螈的类型。如果实在不了解你的蝾螈的生存喜好,可以宠物店或者上网
检索相关信息。水生蝾螈,比如美西螈,常年都是生活在水环境中。
半水生的蝾螈则需要在有一半水环境,一半陆地环境的水缸来照料为好。{养蝾螈应该放多少水}.
陆栖蝾螈的住所不必设有水域。
4.完善饲养缸的配备。这同样取决于你所养的蝾螈的类型。记住,下文所列步骤只是大致的指导方针——具体细节可以依个人喜好自由发挥。
水生饲养缸:选用玻璃鱼缸来照料你的蝾螈。用约5
厘米厚、洗净的砾石平铺在水缸的底部。将水缸稍稍倾斜,这样可以使堆积的砾石形成由5厘米向7厘米过渡的斜坡。在底部细心地栽种一些水草。由于蝾螈容易毁坏水草,所以水草要经常更换才行。
半水生饲养缸:用半块树脂玻璃将饲养缸分成两部分,这样就可为蝾螈打造一半水域,一半陆地的生活环境了。在水域部分的缸底铺上约5厘米厚的砾石,并栽种上一些水草。同样使砾石形成一个小斜坡,这样可以方便蝾螈从水域向陆地自由爬行。在陆地部分的缸底也铺上5厘米厚的砾石,并覆盖基质(即栽种地被植物)。基质应该类似碎
树皮或椰子纤维的土壤覆盖物。再加盖一层无菌盆栽土或田园土壤。
陆栖饲养缸:像半水生饲养缸的陆地部分那样设计饲养缸即可,只不过要铺满整个饲养缸哦。再种上一些植物或苔藓。
5.给陆生蝾螈提供一只盛水的小碗。由于陆生蝾螈并不习水性,所以只需准备一只相对较小的浅口碗即可,否则有些蝾螈容易溺水。
6.在饲养缸内设置一些隐匿场所。无论你所养的蝾螈
篇四:《最正确的蝌蚪饲养方法》小学的时候,有篇文章《小蝌蚪找妈妈》: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出世了,但是,“谁是我们的妈妈呢?”于是,一场有趣而感人的寻亲之旅开始了。我们要让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健康成蛙,做一个合格的“蝌蚪”妈妈。
一、蝌蚪的饲养方法:
1.蝌蚪是吃浮游生物,饲养蝌蚪最好用池塘水,自来水是不行的,纯净水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