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优秀作文范文>中医所说的冲气上行

中医所说的冲气上行

详细内容

篇一:《尔雅中医基础理论》

1.1作业已完成

1

麻沸散的发明者是()。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孙思邈

我的答案:B

2

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

C、《本草纲目》

D、《易经》

我的答案:B

3

中医的哲学体系不包括()。

A、五行学说

B、阴阳学说

C、经络学说

D、细胞学说

我的答案:D

4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它的特点是天、地、人三道融合。()

我的答案:√

5

中医的医学模式是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四者统一的有机整体。()

我的答案:√

1.2作业已完成

1

张仲景的代表作是()。

A、B、《本草纲目》C、D、

我的答案:D

2

《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B、C、华佗D、

我的答案:D

3

用阴阳五行学说看天地万物,阴中之阳指的是()。

A、月亮B、C、D、树木

我的答案:D

4

用五行学说看人体的五脏,肾脏对应的是()。

A、B、C、D、

我的答案:C

5

朱丹溪的中医理论属于湿热派。()

我的答案:√

1.3作业已完成

1

中医学讲究人与天地相应,地之四海对应人之四海,其中髓海指的是()。

A、心脏

B、胃

C、肝脏

D、大脑

我的答案:D

2

中医学讲究人与天地相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天有阴阳,人有夫妻

B、天有列星,人有牙齿

C、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贫富之分

D、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我的答案:C

3

人体与治国理政是相通的,人体十二官之中,“君主之官”指的是()。

A、脑{中医所说的冲气上行}.

B、肝

C、肺

D、心

我的答案:D

4

中医学讲的人体经络实际上就是西方医学中的血管。()

我的答案:×

5

人之四海中,胃是水谷之海,五行之中属土。()

我的答案:√

1.4作业已完成

1

中医学病理的八纲辨证不包括()。

A、阴阳

B、虚实

C、寒热

D、盛衰

我的答案:D

2

从阴阳五行学说的角度看,肝脏是阴中之阳,对应的是四季中的()。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我的答案:A

3

中医学认为,人体中的水液代谢与三个脏器的相关,其中不包括()。

A、肾脏

B、脾脏

C、肺脏

D、心脏

我的答案:D

4

从归类的角度看,中医治法分类有八种,即汗、吐、和、下、温、清、补、消。()我的答案:√

5

中医学中的五行归类,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的是东南中西北。()

我的答案:×

1.5作业已完成

1

医相同源,面相中的中交对应的是()。

A、肝脏

B、肺脏

C、脾胃

D、膀胱

我的答案:C{中医所说的冲气上行}.

2

人的面相中,鼻梁的正中间对应的是()。

A、胆

B、脾

C、胃

篇二:《中医妇科学试题含答案》

中医妇科学试题三

名词解释

妊娠恶阻

闭经

妊娠痫证

脏躁

痛经

填空

1.___是女子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2.《达生篇》中提出的六字真言是___、___。

3.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__。

4.正常的带下对阴道有——的作用。

5.___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6.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___。

7.妇科常用的内治法有___、___、___、___、___。

8.闭经分为___和___。

9.痛经的机理主要是“___”、“___”。

10.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___与___并举。

11.子宫脱垂的主要机理是___、___。

简答题

1.月经的产生机理

2.产后病的诊断,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须注意什么?

病例分析

宋某,女,40岁,农民,1997年4月就诊。白带量多,伴周身乏力半年。半年多来,白带量多,色白,质稀薄,无特出殊气味,伴身疲倦怠,周身乏力,四肢不温,纳少便溏,时感两足跗肿,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缓弱。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大小正常,活动有压痛,双侧附件略增厚。白带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要求:诊断(病名、证型)治法、方药)

单选题

1.《内经》中记载的第一首妇科方剂是:

A胶艾汤B温经汤C圣俞汤D四乌贼骨——芦茹丸

2.健康女子月经初潮的年龄一般是:

A10岁B19岁C20岁D14岁

3.产后第一周恶露应为:

A红色恶露B白色恶露C酱色恶露D粉红色恶露

4.产后三冲:

A冲心、冲肺、冲胃B冲心、冲肺、冲肝C冲心、冲肺、冲脾

D冲脾、冲肺、冲肝E冲肺、冲胃、冲肝

5。下列哪项不属于妊娠恶阻:

A妊娠早期,喜食酸食B妊娠早期头晕厌食、恶心呕吐

C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能进食D妊娠早期、食入即吐,呕吐痰涎天癸的至与竭,与哪脏关系密切:

A心B肝C脾D肾

产褥期是指:

A产后9周内B产后6周内C产后10周内D产后4周内

治疗肝郁化热型月经先期的代表方剂:

A固阴煎B两地汤C清经散D丹栀逍遥散

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证属:

A气虚型B肾虚型C虚热型D肝郁化热型

月经周期提前3天,量多,色深红,质粘稠,面赤、口渴心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证属:

A血热型经期延长B血瘀型经期延长C虚热型经期延长D血热型月经过多E郁热型月经过多

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头晕眼花,脉细无力,代表方剂:

A大补元煎B人参养荣汤C大营煎D归脾汤下列不属于血虚型月经过少的证候的是:

A可见经期错后B量少,色淡质稀C头晕眼花,心悸

D带下量多E舌淡,脉细无力

患者五个月来,月经不按期来潮,或先或后,量时多时少,应诊断为:

A月经先期B月经后期C月经先后无定期D月经过多

14.气虚月经过多的代表方剂:

A归脾汤B补中益气汤C四君子汤D举元煎

15。桃红四物汤用于血瘀型:

A痛经B月经过多C经期延长D经间期出血E以上都不是

16。经行量少,色暗红,小腹冷痛,得热痛减,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证属:A肾虚型月经过少B血寒型月经过少C血虚型月经过少D气滞血瘀型痛经

17。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量少,淋漓不断,称之为:

A月经过多B崩中C漏下D崩漏

18。止崩三法是:

A止血、固冲、调经B清热、固冲、止崩

C补肾、健脾、固冲D塞流、澄源、复旧

19。清热固经汤治疗下列哪型崩漏:

A脾虚型B血热型C肾阴虚型D血瘀型

20。治疗脾虚型崩漏的代表方剂:

A归脾汤B八珍汤C固冲汤D大补元煎

21。闭经的病变机理虚者为:

A脾肾阳虚,化源不足B肝肾亏虚,冲任不足

C阴血不足,气血亏虚D血海空虚,无血可下

22。下列可诊断为闭经的是:

A月经三个月一行,无其他不适B月经两个月一行,无其他不适者

C月经一年一行,无其他不适者D女子20岁月经未至者

23。痰湿阻滞型闭经的症状是;

A月经停闭,形体肥胖,带下量多B月经停闭,潮热汗出,五心烦热C月经停闭,头晕耳鸣,腰酸腿软D月经停闭,形寒肢冷,大便溏薄24下列哪项不属于痛经的症状:

A月经正常,两次月经之间少腹隐痛B经前小腹及腰骶部疼痛

C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D经前或经期,小腹刺

25.带下病的产生主要与哪项有关:

A寒B热C湿D虚

26.治疗脾虚型带下常用的方剂:

A完带汤B参苓白术散C理中汤D止带方

27.下列哪项不属于带下病:

A经行前后,带下量多,无色无臭B带下量多,色白无臭,绵绵不断C带下量多,赤白相兼,臭秽难闻D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气

28.正常妊娠期的时间是:

A32周B34周C40周D38周

29.恶阻发病的机理是:

A痰湿内停,阻滞中焦B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C胃阴不足,胃失和降D脾胃气虚,胃失和降

30.血虚妊娠腹痛的最佳选方是:

A归脾汤B胶艾汤C八珍汤D当归芍药散

31。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伴阴道少量出血,应诊断为:

A坠胎B胎动不安C胎漏D滑胎

32.肾虚胎漏的治法是:

A补肾益气,固冲安胎B滋补肾阴,固冲安胎

C补血养血,固冲安胎D健脾益气,固冲安胎

33.脾虚妊娠肿胀的治疗方剂宜选:

A五苓散B实脾饮C五皮饮D白术散

34.胞阻又称为:

A妊娠腹痛B妊娠肿胀C胎动不安D转胞

35.胞衣不下是指胎儿娩出后,经多久胎盘仍不能自然娩出者:

A30分钟B50分钟C60分钟D90分钟

36.产后三病是指;

A痉病、郁冒、大便难B痉病、郁冒、泄泻

C痉病、郁冒、心悸D郁冒、大便难、泄泻

37.产后病的治疗原则是:

A补益气血B活血化瘀C清热解毒D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

38.患者产后乳汁不足,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治疗方药宜选:

A补中益气汤B归脾汤C通乳丹D下乳涌泉散

39.启宫丸是治疗哪种不孕的首选方:

A血瘀不孕B痰湿不孕C肾虚不孕D肝郁不孕

40.瘕与症的特点不相符的是:

A结块坚硬B固定不移C推揉不移D病属气分

六、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五不女”的是:

A螺B纹C脉D角E鼓

2.生化汤可治疗以下哪些病症:

A血瘀型恶露不绝B血瘀型产后身痛C血虚型妊娠腹痛

D血瘀型产后发热E血瘀型不孕

3.子宫脱垂与那些因素有关:

A中气下陷,升举无力B肾气亏虚,无力系胞C与分娩损伤有关D与产后调护不当有关E与肥胖有关

4.不属于“产后三审”的是:

A审小腹痛与不痛B审大便通与不通C审小便多与少

D审乳汁与饮食E审汗多与少

5“产后三急”是指:

A呕吐B泄泻C盗汗D血崩E血晕

6滑胎的特点是:

A自然流产发生2次以上者B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C每次流产多发生于同一孕月D自然流产发生4次以上者

E流产过程同一般流产

7胎漏的症状特点是:

A妊娠后,阴道少量流血B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C阴道出血伴腹痛D无腹痛,腰酸E阴道流血,伴腰酸、头晕

8异位妊娠包括:

A孕卵在宫颈着床B孕卵在输卵管着床C孕卵在卵巢着床D孕卵在腹腔着床E以上都不是

痛经的辨证要点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痛在经前多属实B痛在经后多属虚C痛甚于胀为血瘀D胀甚于痛为气滞E小腹灼痛为热

月经过多的诊断要点:

A月经周期提前,量多如注B月经周期错后,量多如注

篇三:《2010中医三基试题及答案》

2010年中医医院三基考核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一分,共40分)

1.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称为

A.孙络B.支络C.浮络D.细络E.别络2.主司关节运动,联系四肢百骸的是

A.十二正经B.十二皮部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奇经八脉

3.足少阳胆经接交的经脉为

A.接肺经交大肠经B.接三焦经交肝经C.接胃经交脾经D.接肝经交肺经E.接肝经交三焦经4.不分布于下肢的经络有

A.冲脉B.任脉C.阳跷脉D.阴维脉E.胃经5.足厥阴肝经起于

A.大趾外侧爪甲端B.大趾爪甲后丛毛处C.大趾赤白肉际{中医所说的冲气上行}.

D.第二趾甲后E.足小趾端下

6.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之后,有一支脉与何经相并而夹脐上行

A.足阳明经B.足厥阴经C.足太阴经D.足少阴经E.足少阳经

7.起于胞中,出于会阴的经脉有

A.督任带B.督冲带C.督任冲D.督任跷E.督任维

8.有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联系和渗灌气血作用的是

A.奇经B.十二经别C.十五别络D.十二经筋E.孙络

9.“内燥”病变,多见于

A.肺肾三焦B.肺脾肾C.肺胃大肠D.肝胃大肠E.肺胃三焦

10.指出哪一项是火、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

A.易致痈疡B.耗气伤津C.生风D.动血E.易于挟湿

11.燥邪最易伤

A.心B.小肠C.肌腠D.肺E.胃12.为外感病先导的邪气是

A.疫疠B.风邪C.火邪D.湿邪E·寒邪13.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这是由于

A.湿为阴邪,阻滞气机B.湿性重浊,留滞机体C.湿性粘滞,不易祛除

D.湿为阴邪,易伤阳气E.湿性趋下,易袭阴位14.内寒主要与哪几脏有关

A.心肺肾B.心脾肾C.心肝肺D.心肾肝E.心三焦肾

15.最易导致疼痛的外邪是

A.寒邪B.湿邪C.瘀血D.火邪E.疫疠16.温燥之邪多见于{中医所说的冲气上行}.

A.冬末春初B.春末夏初C.夏末初秋D.秋末冬初E.夏季

17.下列何气能全兼五气{中医所说的冲气上行}.

A.寒B.暑C.湿D.火E.风18.易损阳气,易袭阴位的邪气是

A.湿邪B.寒邪C.风邪D.凉燥E.暑邪19.六淫中可直中少阴为病者是

A.燥邪B.暑邪C.湿邪D.火邪E.寒邪20.凉燥发病多见于

A.冬秋之季B.夏末秋初C.春夏之交D.秋中夏末E.深秋近冬

21.水饮停于肠间,属于

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E.水湿22.七情之中,易伤肺的是

A.怒B.忧C.思D.喜E.恐23.与痰饮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心肝脾B.肺脾肝C.肺脾肾D.心肾脾E.肝脾肺

24.“大实有赢状”的病理机制为

A.邪气亢盛,正气不足B.实邪结滞,气血不达C.气血不足,运化无力

D.正气强盛,邪气有余E.邪实正虚,虚实错杂

25.外感热病,高热、咳喘,烦渴,少气懒言,其病理变化属于A.虚中央实B.实中夹虚C.由实转虚D.因虚致实E.实的病变

26.阳盛格阴系指下列何种病理

A.邪热内盛、复感外寒,内热外寒B.阳热内阻,气机不达,胃浊上逆

C.热毒内盛,气随汗泄,阴气不守D.阳热内盛,乘袭阴位,逼阴于外

E.热邪深入,阳气被遏,格阴于外

27.因热极深伏,阳热内结而出现寒象者,其病理变化属于

A.阳盛格阴B.阳盛则阴病C.阴盛则寒D.阳虚生外寒E.热极生寒

28.“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

A.正气不足,邪气亢盛B.气血不足,运行无力C.阴阳衰竭,外邪乘袭

D.正气不足,实邪积聚E.实邪内聚,耗伤正气

29.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导致

A.阴阳偏衰B.阴阳亡失C.阴阳两虚D.阴损及阳E.阳损及阴

30.正气大虚,邪气不盛,疾病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谓之

A.正虚邪恋B.邪正相持C.正虚邪盛D.正盛邪衰E.邪正相争

31.脾气虚损,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内停,其病理变化多属

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C.由实转虚D.因虚致实E.真虚假实

32.五脏之中,最易出现阳气亢逆的是

A.肝B.心C.肺D.脾E.肾33.亡阳迅速导致亡阴的主要病机是

A.阳不生阴B.阳损及阴C.阳不摄阴D.由阳转阴E.重阳必阴

34.“阳胜则阴病”是指

A.阳热亢盛,热极生寒B.阳热亢盛,损伤阴液c偏盛,阴寒内生

D.阴液亏虚,阳气上逆E.阳热亢盛,外感寒邪3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指以下哪种病理变化

A.气不摄津B.气不化津C.津停气阻D.气随津脱E.津不化气

36.肺病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中医所说的冲气上行}.

A.肺气虚损B.肺阴不足C.气阴不足D.痰浊阻肺E.宣降失常

37.阴阳互损最易发生于

A.肾B.肝C.肺D.胃E.心38.与“寒从中生”病理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39.逆证候性质而治的治法称为

A.正治法B.反治法C.从治法D.反佐法E法

40.塞因塞用治法适用于

.阳热.攻邪

篇四:《中医基础理论指导:六气之复的治疗》

厥阴复气所致之病,用酸寒药主治,用甘辛药辅助,用酸药泻其邪,用甘药缓其急。酸为木味,寒为水气。木之正味,其泻以酸。木火相生,宜清以寒。木胜土衰,以甘补土,辛从金化,以辛制木。泻肝之实,缓肝之急,酸泻甘缓,皆木之正味而为正治。故曰:“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甘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复气所致之病,用咸寒药主治,用苦辛药辅助,用甘药泻其邪,用酸味收敛,用辛苦药发散,用咸药软坚。咸为水味,寒为水气,咸寒制以所不胜,苦辛发散其热,甘酸泻火而敛浮热,苦咸散火而解热结。故曰:“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软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阴复气所致之病,用苦热药主治,用酸辛药辅助,用苦药泻其邪,燥其湿,或泄其湿邪。苦为火味,热为火气,苦能泻土,热能燥湿。酸能制土,辛能温寒。土位之主,其泻以苦,泻以夺其壅,燥以胜其湿,泄以利其水。故曰:“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阳复气所致之病,用咸冷药主治,用苦辛药为佐,用咸药软坚,用酸药收敛,用苦辛药发汗,发汗之药不必忌热天,勿用温凉药。少阳相火之复与少阴君火之复,其治基本相同。“发不远热,无犯温凉”,乃重申用发汗药勿犯寒凉之意。少阴之治亦然。故曰:“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软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不远热,无犯温凉,少阴同法”(《素问·至真要大论》)。

阳明复气所致之病,用辛温药主治,以苦甘药为佐,用苦药泄之、下之,用酸药补虚。辛为金味,温为火气。金之正味,泻之以辛,金之清燥,胜清以温,苦从火化,以苦制金。木被金伤,以甘缓急。苦泄开燥结以通实邪,酸补敛津液以滋干涸。故曰:“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太阳复气所致之病,以咸热药主治,以甘辛药为佐,以苦药坚其气。咸为水味,热为火气,泻水以咸,治寒以热。甘从土化,用以制水,辛能散寒,寒水通于肾,肾不坚则寒易起,故“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素问·脏气法时论》)。所以“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总之,凡治各种胜气复气所致之病,其基本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素问·至真要大沦》)。

篇五:《中兽医基础复习思考题》

《中兽医基础》复习思考题

第1页共10页

第2页共10页

第3页共10页

第4页共10页

第5页共10页

篇六:《中医内科执业医师试题》

1.明代陈实功中医外科学著作是

A.《外科正宗》

B.《疡科心得集》

C.《外科大成》

D.《外科全生集》

E.《霉疮秘录》

2.烂疔命名的依据是

A.部位

B.症状

C.形态

D.疾病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