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星星
详细内容
'【篇一】奶奶的星星史铁生作品——奶奶的星星
奶奶的星星——默读史铁生的文字感受生的气息
1、只有人被逼到考虑生死的时刻,才有可能在精神上获得重生。
2、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这种纯粹个人性的精神危机远比那些群体性的精神危机真切得多,也更有震撼力。
3、史铁生感到人有三种根本困境:一是孤独,人生来注定是自己,无法彻底与他人沟通,而是痛苦,人生来有无穷的欲望,然而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欲望的能力。三是恐惧,人不想死,却一步步走向死亡,所以人生注定是残缺的、荒谬的和不圆满的。
4、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的悲壮。从不屈获得骄傲,从苦难提取幸福,从虚无创造意义。
5、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争辩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么样活的问题了。
6、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落寞的时刻,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里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那儿做过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他们没日没夜的站在那儿,从你没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降的园中,激起一阵阵炽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息,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
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贴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到那个院子里去。
7、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都不会错过的事,何不活下去试试,当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稍有些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候死多少次也说得过去了。
8、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不怕死和想去死是两回事,有时候不怕死的人是有的,一生下来就不怕死的人是没有的,我有时候倒是怕活,可是怕活不等于不想活啊?可我为什么还想活呢?因为你还想得到点什么,你觉得你还是可以得到点儿什么的。
9、当夕阳正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10、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无论你在空间的哪一个角落,在时间的哪一个时刻,你都可以享受幸福,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11、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
【篇二】奶奶的星星《奶奶的星星》教学设计《奶奶的星星》课堂设计
1、诵读涵泳,揣摩语言
2、观察细节,体味真情。
一、导入。
亲情是任何人无法释怀的美好情感,相信大家至今难以忘怀朱自清《背影》中无言的父
爱,也一定不会忘记《合欢树》中帮助史铁生重拾生活勇气的伟大母亲。在史铁生的生命中,
还有一位亲人,伴他度过了快乐的童年,给他的生活播下了第一颗希望的种子,她就是史铁
生的奶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他和奶奶的情感世界,一起学习《奶奶的星星》。(板书课题)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我和奶奶的哪些生活琐事?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奶奶?(屏
幕显示)
学生自由阅读后概述,学生间相互评价、补充、完善。然后,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
总结(只出示问题,不出示答案)
参考答案:
①我回忆奶奶哄我睡觉的情景
②我给奶奶踩背,谈到了奶奶的死
③我误把奶奶出门当成奶奶离开了人世
④我在奶奶小时候给我讲的故事中悟出了哲理
答题规范格式:情感概括关键词+结合文本阐释
(过渡:普通与平凡的另一面是伟大,正是这些平凡普通的小事,这些最常见最不起眼的生
活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亲切与伟大,奶奶对孙儿的爱出于一种纯粹的天性和直觉,
而正是这种自然的爱,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这就是细节描写的力量)。
四、细节赏析: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
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板书:细节准确生动细致),使读者“如见其人”“如
睹其物”。常见的细节描写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比如《孔乙己》中写孔乙
已第一次出场,在买酒时他“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表现出孔乙己作为底层文人讲面
子、好显摆、穷酸迂腐的个性。这些在同学们学过的《祝福》、《背影》《荷花淀》等文章都
有很好的体现。
课文中哪些细节能引起你的共鸣?
1、奶奶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提示:句子理解,离不开相应的语境,所以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答案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教师点拨,展示答案
这是一道鉴赏题,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是:辨明手法+含义理解+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句子抓住了奶奶的个性化语言、神态,通过细节写出了奶奶慈爱、善良的特点,同时也
表现了她不愿失去孙儿的落寞与忧伤,语言动作生动传神
请同学们根据这种方法,独立完成其他句子的鉴赏
(从同学们的分析可见,作者对奶奶的深情就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表现出来。)
五、深入理解
1
1、任何情感、思想的传递都需要一个载体。如同史铁生其他的文章一样,这篇小说也多次谈到了“死亡”。结合文本以及史铁生的人生经历,谈一谈“我”和奶奶对“死”的认识有何不同?
(小组讨论后回答)
提示:我——首先不理解死亡的含义,只是“笑个没完”。而奶奶——将我“紧紧地搂在怀里”,“笑笑”,仿佛“满足了的样子”。
踩背时——奶奶出门时——讲故事时,逐一分析。
奶奶对“死”的认识中透露的内心敞亮,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而以后史铁生伟大的母亲对自己残废儿子的这一句“好好儿活”,把这颗种子催熟发芽,儿子用几十年生命历程对这句话做了诠释。在无数次的渴望死亡之后,卓别林的一句话,像雷电一样击中了史铁生。“死,着什么急啊!”对任何一个个体而言,死亡终究会到来的,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
2、标题是一篇课文中最醒目、最传神之点。常常被称为“文眼”、“题眼”。作者以《奶奶的星星》为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原文回答。
答题规范格式:从标题表层意思及语境义、引申义或比喻义两方面回答。
参考:标题用的是比喻手法,将奶奶比喻为星星。“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奶奶就像是一颗星星散发出光亮,用她的慈爱或是人生经验或是对作者的希望,给了作者在人生路上前行的动力和方向,也使文章表达更富有诗意。
3、这篇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最后一句。最后一句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每一个活过的人都会给后人做出许多贡献,表达出对那些无私奉献的人的赞美。
六.展示提高
亲情种种,皆化为伟大,伟大种种,皆聚焦为细节。请写一个小语段用细节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悟。(小组展示交流)
七、课堂小结
任何巧妙的艺术手法都建立在有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作者灌注在字里行间的真情令我们感动亲情无价,真情永恒,一切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去领悟。
八、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史铁生《我遥远的清平湾》,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书札记。
评价史铁生:(学生齐读)
2002年度华语传媒大奖为史铁生写的颁奖词: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2
【篇三】奶奶的星星七年级下五月月考——语文试题(人教版)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倜傥(tǎng)秕谷(bǐ)撺掇(cuān)气冲斗牛(dǒu)....
B祈祷(qǐ)赫然(hè)元勋(xūn)迥乎不同(jiǒng)....
C亘古(gèn)厌恶(wù)喧闹(xuān)热情澎湃(bài)...
D重荷(hè)木屐(jī)默契(qiè)慷慨淋漓(lí)....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义愤填膺忘乎所以杂乱无章气冲斗牛一反既往
B、无暇及此层出不穷马革裹尸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C、狼狈不堪一泻万丈荒草萋萋兴高采烈恭恭敬敬
D、死而后己人声鼎沸抽抽搭搭来势汹汹浩浩荡荡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惟妙惟肖的艺术品....
B、庆祝“六一”的晚会上,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11月12日起,人民银行正式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票面中部金色的数字美
不胜收,网友直呼此版人民币为“土豪金版人民币”。
D、一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4、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藕的事吧,。(3分)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
5.根据示例,仿写句子。(4分)
示例:凡人善举是冬天里的太阳,给人温暖和希望。
凡人善举是,。凡人善举是,。
6、名著阅读。(5分)
《童年》一书的作者是(国家)的(作者名)。主要讲述主人公(人
名)的成长经历。
法国昆虫学家(作者名)的代表作(著作名),是谱写昆虫生命的诗
篇。
7、综合性学习。(9分)
最近“快的”打车软件风靡了全国,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它,射阳实验初中学九(1)班的
同学走访了白领李先生。
白领李先生说:“我发布打车需求后”分分钟”就搞定了打车。现在我和司机之间
不仅可以文字沟通而且具有语音淘通功能。乘车之后双方互评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打车
出行更放心。更让人高兴的是,现在使用这个软件根据李先生的话,打车还有每次10
元的补贴呢。
(1)请你小结一下“快的”打车软件有哪些优点。(3分)
(2)司机王师傅一边开车一边点手机“抢单”,结果差点撞上路边的行人。如果你正坐
在这个车上,你打算怎样对张师傅这种行为进行规劝?(3分)
(3)孙大爷看着一辆辆开过去就是不停的空出租车摇了摇头,“像我们这样的不会用智
能手机的老年人,看来是坐不上车喽。”他上大学的孙子把爷爷的遭遇发到微博上,引
起了热烈的反响,许多人纷纷跟帖。请你阅读楼上的意见,针对这两点意见写一个跟帖。
(3分)
十楼:新技术发展太快了,一不留神就跟不上时代了,不学习还真不行呢。
十一楼:其实“快的”挺好的,就是对老年人照顾不是很周全,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十二楼:
二、文言诗文积累与阅读。
8、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一分)
打开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语文世界。我们与南朝的诗人
吴均同住山中,体验“山际见来烟,(1)”的有趣生活,在月光下走奶奶的星星
进幽静的竹林深处,聆听王维“独坐幽篁里,(2)”的琴声与长啸,
我们陪宋诗人赵师秀坐在孤灯下度过(3)“,闲敲棋子落灯花”的
寂寞时光。我们与李白在洛阳共度思乡之夜,耳畔是(4)
“,”的笛声;我们与岑参相伴,同赴边塞,
“故园东望路漫漫,(5)。”心头涌起的是对故土的深深怀念。(6)
“,”让我们领略了木兰参战旷日持久、战
斗激烈悲壮;普希金告诉我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7):
相信吧,(8)。”徜徉其中,我们渐渐长大。
文言文阅读(15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
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
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
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
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奶奶的星星
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9.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会宾客大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众宾团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_________(4)奋袖出臂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首尾两段都用几个“一”列举口技表演的道具,这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第2段是从哪两方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时间为序,由施屏到撤屏,顺着听众所闻来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B.本文对场面的描写有条不紊、严谨有序,而且错综复杂、变化多姿。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表现出听众已经进入口技表演
的情境中无法自持。
D.文中口技人惟妙惟肖的模仿了一家人醒而复睡、失火救火的情景,其中“善”字统领全
文,集中表现了口技人的技艺高超。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18题。
奶奶的星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
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
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
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
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
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
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②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
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
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③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
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
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
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
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
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
我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⑦“老了,还不死?”
⑧“死了就怎么了?”
⑨“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⑩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恐怖的印
象。
⑾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四处都是风和雪。“奶
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
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
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
奶奶就死了!”
⑿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
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⒀“怎么呢?”
⒁“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⒂“干嘛变成星星呀?”
⒃“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⒄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
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这感受永远留在
我的记忆里。
⒅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⒆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
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
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
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选自《史铁生小说选》有删改)
14.文中写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琐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5.联系文章语境,谈谈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⑴四处都是风和雪。...
⑵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16.联系上下文,结合括号中的提示,简要分析下列句子表达上的妙处。(4分)
⑴于是我说:“长大了我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从语言描写的角度)⑵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从比喻的角度)
17.请说说第⒄段景物描写对烘托人物心理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章题目能否改为“奶奶”?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9-23题(20分)
母亲,跟紧我
马亚伟
①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
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②作为母亲,我感同身受,孩子长大了,越走越远,只留给我一个背影。作为女儿,我曾经也只留给母亲一个背影,可是,当这个背影走向岁月深处后,突然停下来,然后转身,遥遥地冲母亲呼唤:“母亲,跟紧我!”
③世间的爱,总是这样温情而有趣地轮回着。记得小时候,我跟在母亲身后,母亲总是嘱咐我:“跟紧我!”如今,我和母亲一起出门,她不习惯我挽着她的胳膊,总是默默跟在我身后。那次,我走出去很远,突然发现母亲没跟上。我一回头,发现她正在一家鞋店前踟.蹰。母亲眼神慌乱,正在四下寻找我,像一个走丢的孩子一般无助。风,吹动了母亲花白的.头发,她的脸上皱纹纵横,很沧桑。那一刻,我的鼻子一酸,最爱我的那个人,老了!④我赶紧喊母亲,只一声,耳朵并不好使的母亲就听到了,并且一眼就看到了拐角处的我。母亲对儿女的声音总是最敏感,即使在喧嚣的人海中,她一下子就能把自己的儿女准确地捞起。⑤那次,我带母亲到医院看眼病。母亲一直跟在我的身后,寸步不离。我去交费的时候,一扭身,看到母亲也挤在窗口边。我大声对她说:“别总跟着我,不是让你在大厅等着吗?”我的语气里明显有斥责的意味。母亲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也“扑哧”一声笑了。我想起小时...
候,母亲也是这样斥责不听话的我。现在,我跟母亲角色互换,爱,就以这样的方式传递着。⑥母亲对我越来越依赖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找我商量。而且我明显感觉到,母亲特别听我的。我说,不能随便听信电视里的医疗广告,在大街上尽量别凑热闹以免受骗,母亲都记得牢牢的,而且一字不差地转述给父亲。我常常从父亲那里听到我自己说的话,每当这时,我会涌起一股自豪感,觉得自己终于成了一座伟岸的山,是父母永远的依靠。小时候我习惯说“妈妈说”,现在母亲也习惯说“闺女说”。母亲真的老了,老成了一个孩子。⑦时光的深巷中,我们把母亲远远落在后面了。母亲脚步蹒跚,她追不上我们了。不要让母亲看着我们的背影独自落寞,停下脚步,转过身,告诉她:“母亲,不必追,我会等你的,跟紧我!”
19.请从拟标题的角度谈谈,本文的标题有何特点?(2分)
20.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6分)
【篇四】奶奶的星星#才女徐静蕾#奶奶的星星#才女徐静蕾#奶奶的星星
她从演员做到导演,她是大家眼中的才女,也被粉丝亲切的称为“老徐”。
选择参加《朗读者》的录制,徐静蕾被粉丝赞为“一个有气质的人,选择上一个有气质的节目”。
导演老徐:不拍爱情,不敢拍亲情
从演员到导演,徐静蕾执导每一次电影的选择都是一次不同的经历,即将上映的《绑架者》是她尝试的另一风格作品。而在《朗读者》的舞台上,徐静蕾坦言现在最触动的是亲情题材的电影。
徐静蕾坦言不会再拍爱情片,“爱情片需要你对爱情有那种深切的感知,而我现在对感情就特别简单,所以拍不出来就百转千回的那种东西来。
同时,她还透露最触动自己的是亲情题材的电影,但是由于自身经历,目前心理还没强壮到选择尝试这样的题材。
奶奶说:每一个去世的人,都变成了天上的星星
原来,对于小时候的徐静蕾来说,在稍显严厉的父亲面前,奶奶就如同避风港一样的存在。“在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我会在感觉奶奶她还在房间里,陪着我”
也使她一直没办法接受奶奶去世了的现实。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嘛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篇五】奶奶的星星九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定稿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燕山学校12月段考试卷
九年级语文
2012.12说明:1.全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请检查试卷和答题卷是否完整无破损;然后将考生信息用规定的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作文写在作文格内;不得使用涂改液。
4.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一、单项技能考查(每题3分,共12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3分)
A.以数谏故shuò以头抢地qiāng度德量力duó拮据....jù
B.五行缺土xíng.
C.骈进pián.奶奶的星星
D.一抔黄土pǒu.性行淑均xíng.迸裂bâng.皆次当行.xíng屏气bǐng.百行业为先xíng.摒弃bìng.恪尽职守gâ怒不可遏â绽开zhàn...奶奶的星星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3分)
A.新还珠,故事情节较之前新颖了许多,但小燕子这个角色让人觉得不言而喻!....她不再是天真无邪、讲兄弟义气的姑娘了,倒像个家教不怎么好的纨绔子弟。
B.他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人,尽管人们想尽办法劝导他,仍然无济于事。....
C.这些牲畜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不感到惊慌,有时还站在离我们几十步远的地方面面相觑。....
D.秦王和赵王初次在渑池会相见,可是赵王从秦王那咄咄逼人的语气中听出了明....
显的敌意。
3.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3分)
①一边是爱不释手,一边就到处跑书店,但哪儿都没有。
②于是想到:好书未必都好卖。
③书是借来的。
④或者干脆说:真正的最好的书,往往倒是不畅销的。
⑤我看了一篇又一篇,全部看完了,又回过头去看,而重看比初看更有味。
A.③②④①⑤B.③⑤①②④C.⑤①②④③D.②④③①⑤
4.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恰当的一项()(3分)
A.“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这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B.从表达方式角度看,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抒情诗一般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杜甫的《石壕吏》、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这样的抒情诗。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红楼梦》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D.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又称“乐府”“诗余”“长短句”等,句式长短不一,能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极盛于宋代。
二、古诗文能力考查(2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5—7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4页)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衡:(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甲]文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生,亦我所欲也”“是故所
欲有甚于生者”等都谈到了“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两篇文章中“生”的不同理解。(3分)
(二)古诗文默写能力考查(15分)
8.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15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
②,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③,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④,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
⑤,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⑥,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⑦锦江春色来天地,。(杜甫《登楼》)
⑧水是眼波横,。(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⑨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⑩“思念家乡”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表达被逐于朝廷后无比失意、无家可归的感受;范仲淹《渔家傲》中用“,”描绘战争的旷日持久和长年征战的军人的思乡心切;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用“,”描绘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画。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4分)
(一)议论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9~11题。
有一种“穷”很给力
①有人说,穷绝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的确,真正的穷是不值得赞美的。挣扎在温饱线下生活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的。在人们都追求富的时代里,穷,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去摆脱的缰绳和枷锁。而我觉得有一种“穷”之于人生却是很“给力”。
九年级语文第2页(共4页)
②穷而不酸。这是说要求我们消除因穷产生的怨愤,见到比自己更穷的不能就去.
嘲讽鄙视人家。贫和富总是相对的。赤裸裸的穷当然是要弃绝的。不是每个人都像巴菲特、比尔〃盖茨那样富。穷不仇富,心平气和地过自己的日子,并通过不断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俗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穷和富是相互转化的。穷,通过奋斗是可以改变的。
③穷尽其力。在这世上,没有谁随随便便就能成功,要干成一件事,是需要付出.
辛勤的劳动的,也许需要花费你一生的努力。无论古今,还是中外,有不少人穷尽其力终达成功,也有许多人失败在浅尝辄止上。无论做什么事都穷尽其力,即使失败了也无怨无悔,因为你尽力了,享受奋斗的过程有时比成败的结果更富有意义和价值。
④穷且益坚。人生的道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人生中有顺境和逆境。追求自己的.
理想,即使在抑郁不得志的逆境中也不消沉放弃。不要因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拥有这样一种情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有这样一种信念,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强,永远不放弃心中的追求和理想,未来的道路必将会越走越宽广,未来的生活也将会越来越花明晴光。
⑤穷则思变。在穷困艰难面前,想办法,找出路,以改变现状。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当一个人面临着大磨难时,选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一种大智慧。人真正变得通达了,是不会轻易被外部环境改变的,也很难产生失望甚至绝望之心。在最艰难时,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经历艰难困苦之后,终会迎来改变的。
⑥有一种“穷”很给力!它使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丰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令我们的人生过得越来越有意义。
(2011年10月19日《邯郸晚报》作者:刘代领)
9.说说“穷而不酸”“穷尽其力”“穷且益坚”“穷则思变”的“穷”各是什么含义?说对
三个即得满分。(3分)
10.第②段,作者是从哪两个角度来论述分论点“穷而不酸”的?(2分)
1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完成12~16题。
奶奶的星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
②“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③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⑦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
九年级语文第3页(共4页)
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⑧“老了,还不死?”
⑨“死了就怎么了?”
⑩“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⑾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⑿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⒀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⒁“怎么呢?”
⒂“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⒃“干嘛变成星星呀?”
⒄“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⒅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⒆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摩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节选自《史铁生作品集•以前的事》)
12.选文讲述了奶奶和“我”的故事,请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用概括简洁的语言把
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①-②段:;
③-⑥段:我决心长大后挣钱买东西孝敬奶奶;
⑦-⑾段:;
⑿段:;
⒀-⒅段:。
13.第⑦段加点词“漫长”用来形容“奶奶的背和腰”很不符合常理,但又感觉很传
神,请加以品味。(3分)
14.第⑿段这样写:“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请你
说说“我那时”究竟想到了什么?你是根据什么作出这样的揣测的?(3分)
15.文章用“星星”来写奶奶,请你具体谈谈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16.结尾划线句体现了选文的主旨,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四、写作能力考查(40分)
17.“把每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无论如何,活在当下才是真正意义的活。
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爱。请以《珍惜》为题作文。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600字以上;(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5)本次考试的作文阅卷,将采用“37分+3分”的阅卷模式,即40分的作文总分中,37分分配给文章,3分分配给书写与卷面,两个分数相加就是此次作文的总分。
九年级语文第4页(共4页)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宝安区期末调研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单项技能考查(每题3分,共12分)
1.C(解析:A项“据”读jū;B项“皆次当行”读háng;D项“恪”读kâ。此题的新意在于分类,AB项全为多音字;C项虽然都有“并”,但四个字是四个音;D项为认字认半边易误读的字。当然还可以有很多的分类角度。我们认为分类的学习才是更有意义的学习,我们在学习和复习中这种分类工作做过吗?做够了吗?也就是我们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吗?)
2.D(解析:A句当用“不可理喻”才有强烈的转折意味;B句“根深蒂固”一般指基础、思想、看法等,不直接形容人,此处当用“顽固不化”“冥顽不灵”之类;C句“面面相觑”形容做错了事情或极其惊慌时,所有的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样子,此处属于误用,直接说“互相对视”即可。D句“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此处恰当。)
3.B(解析:首先需要确定的是⑤①和②④之间的局部顺序,然后就能顺利地做出B)
4.D(解析:A表假设,可参见教材。B《石壕吏》《木兰诗》当为叙事诗。C《红》与《三国》正好说反了。故选D。)
二、古诗文能力考查(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62(1)“衡”通“横”,梗塞,不顺(2)祸患,灾难(每词1分)74(1)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或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或坚强)
起来,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才能。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每句2分)83[甲]文中的“生”是生存发展,是希望人们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乙]
文中的“生”倾向于生命,生命是可贵的,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决不仅仅停留于“活着”,面临生死抉择时,要能够以“义”为标准,舍生取义。不能苟且偷生。(意思对即可)
(二)古诗文默写能力考查(15分)
10.①斜晖脉脉水悠悠②物是人非事事休③池上碧苔三四点④千古兴亡多少事⑤雪暗凋旗画⑥举杯邀明月⑦玉垒浮云变古今⑧山是眉峰聚⑨不求闻达于诸侯⑩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3分)
(一)实用文体阅读(8分)
11.贫穷(困难)、穷尽(完结)、身处逆境、穷尽(走投无路)(1个1分,满分3分)
12.(对更穷:)见到比自己更穷的不能就去嘲讽鄙视人家;(对富:)穷不仇富,心平气和地过自己的日子。(意思对即可,每个角度1分,共2分。)
13.略。基本格式应该是:事例+启示。(言之有物、言之成理、物理配套即可。此题还有引导学生“两耳要闻窗外事”的想法在里面。事例和启示各1.5分,共3分)
九年级语文第5页(共4页)
【篇六】奶奶的星星奶奶的星星奶奶的星星
作者:史铁生
来源:《文理导航·阅读与作文》2012年第09期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
吗……?”我愣愣地听,不哭了。我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马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的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吗?
奶奶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地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儿,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地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听到了一个关于星星的神话。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嘛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猜测着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初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