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
详细内容
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雄才大略而且饱受争议的皇帝,历史上经常以秦皇汉武并称。汉武帝名刘彻,为景帝第三子,在位54年,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推行一系列“大一统”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开疆扩土;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等等。同时,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穷奢极欲而且沉迷神仙方术。下面是377r作文网.377r.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ppt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推恩令”的实施 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_______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知识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知识点3盐铁专卖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推恩令”的实施
1.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
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
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
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
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
2.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是由谁造成的()
A.汉高祖B.汉文帝
C.汉景帝D.汉武帝
3.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4.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A.锦衣卫B.刺史
C.太尉D.节度使
知识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播放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
6.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A.秦始皇B.汉武帝
C.汉高祖D.汉景帝
知识点3盐铁专卖
7.公元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半两钱B.五铢钱C.铲币D.刀币
8.中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食用盐的管理。下列哪一位皇帝曾经把地方上盐的经营权收归中央()
A.秦始皇B.汉文帝
C.汉景帝D.汉武帝
03能力提升
9.“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歌中的场景开始于()
A.秦始皇统治时期B.汉武帝统治时期
C.汉高祖统治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
10.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B.外族骚扰
C.中央集权D.儒家思想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一批儒生全部活埋。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1)根据以上材料,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采取以上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两人所采取的做法有什么区别?
(3)两人的做法在历史上一个被诋毁,一个被赞誉,这是为什么?
12.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同学们对汉初的经济、政治、思想等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汉初国策】
(1)汉初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__________”。
【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主父偃
(2)上图中人物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策略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效果怎样?
【实现一统】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
04直击中考
13.(桂林中考)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南京中考)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大运河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参考答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识管理
1.诸侯王豪强地主推恩刺史2.无为而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忠君守礼太学儒学3.铸币权五铢钱盐铁官大一统
基础过关
1.B2.A3.D4.B5.A6.B7.B8.D
能力提升
9.B10.D11.(1)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2)秦始皇采用了比较强硬的手段,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采用了比较温和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反对;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高了儒家学说的地位,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受到历代读书人的赞誉。12.(1)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2)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计策,下诏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营、专卖,牢牢掌握经济命脉。
直击中考
13.A14.B
主备教师:张爱华
一、内容及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第十一课指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其核心是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它的关键在于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汉武帝时期的改革措施,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文化统一措施,汉武帝时期的边疆政策。学生已经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影视、书籍资料对本时期的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且大部分人对此段历史比较感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汉武帝的“大一统”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本节内容和政治学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中国古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文字图片资料等,运用材料教学法,让学生从感知到任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二、目标及分析
1、目标定位:了解汉武帝的改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和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以及对南部和西南地区的管辖;掌握汉武帝时期我国大一统格局的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2、目标分析:了解汉武帝的改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和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以及对南部和西南地区的管辖,就是要对以上史实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汉武帝时期我国大一统格局的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在掌握以上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认识到我国的大一统格局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三、问题诊断分析
由于学生认识问题,总结问题能力的缺陷,在理解大一统格局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问题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了解汉武帝时期加强统一的措施的基础上,与秦朝时期进行对比,达到掌握此问题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汉武帝的改革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掌握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及补充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提供补充材料,提出问题并结合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
补充材料: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字通,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惠帝刘盈的侄孙子(刘盈为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汉高祖的重孙子。其母王娡,在刘彻立太子同时被立为皇后。刘彻公元前157年生于长安,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谥号“孝武”,庙号世宗。
问题1:什么是大一统?
“大一统”就是实现对全国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有效统治。
问题2:汉武帝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中央集权
问题3:汉武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由皇帝近臣组成内朝,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百官为外朝,作为执行机构,实现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的目的。
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削弱亡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2)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权。全国分为13州,设刺史一名,负责监察官员和豪强地主。
(3)加强中央的经济权。废止旧货币,由中央铸造五铢钱,通行全国;中央收回地方的盐铁运营权力。
例题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C)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变式练习:西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很大,已威胁到皇帝的统治,向皇帝建议实行“推恩令”来削弱诸侯国势力的是(C)
A.萧何B.董仲舒C.主父偃D.卫青
问题二:汉武帝时期的思想“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使学生掌握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大一统,在思想领域采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及补充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提供补充材料,提出问题并结合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
补充材料:董仲舒: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问题1:汉武帝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初期,诸子百家比较思想活跃,不利于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发展。
问题2:罢黜百家的提出和目的。
汉武帝为了实现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问题3: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表现
(1)在长安设立太学,置《诗》、《书》、《礼》、《易》和《春秋》五经博士。
(2)设博士弟子,跟随博士学习经书,成绩优异者可以为官。
问题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如何?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指导思想。对儒家思想的传播,提高官员队伍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题二:董仲舒因功而受到汉武帝尊敬和后裔纪念,他最主要的功劳是(A)
A.提出“独尊儒术”的主张B.提出与匈奴和亲的策略
C.提出“焚书坑儒”的主张D.提出“推恩令”的策略
变式练习: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B)
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问题三:汉武帝时期是如何加强对边疆和边远地区统治的?(经略边疆)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了解汉武帝时期时期是如何加强对边疆和边远地区的统治的。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及补充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提供补充材料,提出问题并结合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
补充材料: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对士卒体恤较多,威信很高。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名将,汉族,杰出的军事家。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
问题1:反击匈奴和昭君出塞
1、反击匈奴;
为了消除北方匈奴对汉朝北部边疆的长期侵扰,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对于匈奴进行了长达30年的自卫反击战,成功的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原匈奴侵扰的困扰。
2、昭君出塞:
汉元帝时期匈奴分裂,一部南下降汉,其首领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许配给他,实现了北方边境长达50多年的安宁。
问题2:张骞通西域
1、第一次通西域
补充材料: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等。
(1)目的:寻找西域盟国,共同对抗匈奴。
(2)经过: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历经11年到达西域,但大月氏不愿于匈奴未战,未达成主要目标。
(3)作用:加强了汉朝对西域各国的了解。
2、第二次出使西域:前119年
(1)目的:联合乌孙夹击匈奴
(2)成果:西域各国遣使来朝,西域各国同汉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西汉对西域的管辖
(1)汉武帝大力争取西域各国,西域各国也反对匈奴倾向汉朝,汉武帝在新疆设使者校尉
(2)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直接管辖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西域地区,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问题3:汉武帝对南部和西南地区统治的加强。
1、南部:铲除当地割据势力,设置会稽郡和南海九郡。
2、西南夷:在四川西部和云南、贵州北部设置郡县加强管辖。
问题4:汉武帝时期边疆政策的成果
改善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对奠定国家疆域、巩固多民族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问题5:汉武帝的“罪己诏”
汉武帝中后期,由于长期用兵,生活奢靡,导致人们贫困,农民起义不断。汉武帝在晚年下了一个“罪己诏”,宣布自今放弃有害百姓的政策,于民休息。
例题三:小明同学对张骞的身份进行了定义,你认为合适的是(B)
①军事家②探险家③改革家④友好使者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问题四: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奠定。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在学习本课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到汉武帝时期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促使大一统局面的奠定。
师生活动:学生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并总结。
汉武帝在位50多年,西汉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边疆稳定,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五、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