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典故素材>人一生的归宿是什么

人一生的归宿是什么

详细内容

第一篇:《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宿》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宿,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

第二篇:《“一大”13位代表的人生归宿》

陈独秀、李大钊为何没有参加“一大”

陈独秀、李大钊没有参加中共“一大”,是历史上的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当时陈独秀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又兼任大学预科校长,正在争取一笔巨款修建校舍,如果他离开广州,这笔款子就会落空,所以未能出席“一大”。而李大钊当年担任北京八校的教职员联谊会议主席,正在领导索薪斗争和暑期会务,也不能离开北京。他们虽然没有参加中共“一大”,但不影响他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的历史地位。

“一大”会议的曲折

许多人都知道“一大”在上海召开时曾遭到法国巡捕的搜查,但很少知道事情的原委是出在马林身上。马林作为共产国际代表从欧洲来到上海,一路上已引起各国反动当局的警觉和注意,并掌握了他的行踪。租界巡捕房详细记录了他1921年6月至12月在上海的化名和几度迁移的地址,当他在李汉俊家参加会议时,就发生了法租界巡捕房搜查“一大”会址的事情。

上海开会遭到搜查后,经“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议,“一大”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开会时为掩人耳目,还特意将带来的麻将牌倒在桌上。王会悟也装扮成歌女的模样,坐在船头充当会议的哨兵。

“一大”13位代表的人生归宿

13位代表的人生归宿可以归为五类。

其一,践约信念,奋斗终生包括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毛泽东参加“一大”期间虽然寡言深思,但他担任中共中央主席的时间超过了几任总书记的总和。董老长期在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上工作,1975年去世。王尽美从1923年至1925年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积劳成疾,于1925年8月病逝。

其二,英勇献身,视死如归包括何叔衡、邓恩铭和陈潭秋。1935年,何叔衡在转移途中与敌人遭遇,壮烈牺牲。邓恩铭1928年被捕入狱,1931年英勇牺牲。陈潭秋1942年被新疆盛世才逮捕入狱,1943年被秘密屠杀。

其三,性格倔强,身离心仪包括李达和李汉俊。李达在上海机关工作时,多次和陈独秀、张国焘发生矛盾,于1923年夏愤然宣布脱党。但李达从未放弃信仰,一如既往地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李汉俊也因与陈、张意见不合,逐渐脱离了党的活动,被开除党籍。1927年12月,李汉俊被桂系军阀杀害。

其四,误入歧途,迷途知返包括刘仁静和包惠僧。刘仁静是“一大”最年轻的代表,1929年赴苏学习,回国途中拜会托洛斯基,从此开始成为党内的反对派,后在国民党政府任职,1950年回北京,1987年死于车祸。包惠僧在1927年革命低潮时决定退党,后曾迫于生计在国民政府内政部任职,1949年回到北京,1979年病逝。

其五,投敌叛党,下场可耻包括陈公博、周佛海和张国焘。陈公博是“一大”代表中最先脱党的人物,抗战时期追随汪精卫卖国求

荣,成为第二号汉奸,1946年被枪决。周佛海1924年脱党,抗战期间投靠汪精卫成为大汉奸,1948年病死于南京监狱。张国焘因为在参加“一大”时带来了李大钊的意见,会议推举他为主席,之后长期在党内担任要职;在长征途中和到达延安后,张国焘分裂中央的严重错误受到批判;1938年初,张叛党投靠蒋介石并当了军统特务;1949年后寓居香港,年客死加拿大。1979

第三篇:《亲情,一生的归宿》

亲情,一生的归宿

1、男人处于人生最深的低谷。刚刚和妻子签完离婚协议书。六岁的儿子和她都要离开自己。他没有怨言,只是觉得对不起儿子,让他在六岁就面临这家庭的破碎。今年的经济危机,他投资的股份打了水漂,自己还背着沉重的债务,还有失落、叹息和迷惘……

2、这天夜晚,他站13楼的阳台上。望着上海这个大都市,他不到二十就离开家乡,在这里打拼了十几年,可最后还是无家可归,要到处流浪。他最后看看这个即将不属于自己的房子,明天就有人来接收了。这最后一夜里,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家,他决定回家看看,然后四海为家,因为他不想让家人知道自己的处境。

3、终于回家了,母亲还是腿脚不方便,哥哥也老了许多。给父亲上完坟已是傍晚,母亲做了丰盛的家乡菜,哥哥拿出两瓶酒,母亲就开心地看着。这天,他聊得很开心,嗓子都哑了。小时候,他和哥哥晚上一起在油灯下写作业,然后母亲从柜子里拿出一块冰糖,咬开后给他哥俩一人一半,他俩总是笑呵呵的填到嘴里,母亲总是笑。还有一次,他偷了邻居李大爷的瓜,然后兄弟二人又偷偷地吃了。晚上李大爷找到他家里来,他指着哥哥说是他偷的,哥哥就这样被父亲打了一顿。事后哥哥找他理论,他说哥哥也注意那瓜好几天了,何况哥哥也吃了……这夜,嫂子送来的棉被很暖,不知不觉他就睡着了。

4、第二天,他说公司还有事要马上回去,母亲送他很远,还嘱咐他明年端午一定要回来。他只是点点头,就启动了发动机……

5、到了村口,他不舍的往村里看。却看到哥哥急匆匆地跑来。他下了车,哥哥给他一个包裹,说了几句家常话就走了。他上了车,打开包裹,里面却是钱。有几摞100的还有50、20的,甚至5元的,里面还有一张纸条:

6、刚子,哥哥知道你的困难,你昨天给咱爸说的话我都听到了。虽然我没有什么文化,当我想让你知道,无论有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希望。累了,就回家看看,妈盼望你端午回家。{人一生的归宿是什么}.

7、他看着包裹,虽然它对于自己欠的债微不足道,确实哥哥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从失意到现在,一个男人,终于流出了泪水……

8、也许亲情不能永远,但它却永远真挚可贵。也许亲情没有爱情那样浪漫,但它却比爱情纯净的多。家,才是永恒的港湾,它容纳你的快乐和痛苦。如果爱情可以陪你走到最后,那么亲情,是你一生的归宿。

9、为什么说“男人处于人生最深的低谷”?(4分)

10、文中第2段画线句子起到什么作用?(3分)

11第3段、插叙小时候和哥哥的哪两件事?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12、第5段画线句为什么把钱的面额写的那么详细?(4分)

13、虽然它对于自己欠的债微不足道,确实哥哥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一句中的词语“积攒”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4、如何理解文章的题目“亲情,一生的归宿”?(5分)

参考答案:

9、(1)刚刚和妻子签完离婚协议书(2)六岁的儿子和她都要离开自己(3)今年的经济危机,他投资的股份打了水漂(4)自己背着沉重的包袱。

10、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处于人生低谷,无家可归,引起下文想回老家看看。(意思对即可)

11、第一件事和哥哥同吃一块糖;第二件事是他偷瓜,哥哥挨打。这两件事都是童年时和哥哥的事情,体现了手足情深,为下文哥哥把自己一点一滴的钱送给“我”做铺垫(一、二两件事各占两分,作用占两分,意思对即可)

12、把面额写的详细,可以看出哥哥的积蓄不多,而且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给“我”,希望能帮助我。尤其甚至是“5元的”,让我感受到浓浓得亲情。(意思对即可)

13、“一点一滴积攒”特别突出“积攒”这个词,体现哥哥的钱来之不易,哥哥能把这些钱都给了“我”,体现哥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说明了亲情的真挚可贵。(意思对即可)

14、示例:血浓于水,亲情、是永远难以割舍的,不管时隔多久,相隔多远,永远那么真挚可贵。无论富有与贫穷,无论幸福与悲惨,无论何时,亲情永远是人生的归宿。(意思对即可)

第四篇:《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灵魂没有归宿》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我们知不知觉,承不承认。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做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若不疑,人间不寒。若不离,世界不远。若不恨,苍天有暖。若不语,四海升平。智和慧,其实是两个词:急中生智,定静生慧。智是一种能力,慧是一种境界。智是知道如何进,慧是懂得怎么退。智者拿得起,慧者放得下。拿得起是本事,放得下才是自在。

《人品论》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有大气象者,不讲排场;讲大排场者,露其小气象。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大成者谦逊平和,小成者不可一世。真正优雅的人,必定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

宽容他人,也要宽容自己,没必要纠结,更没必要烦恼。真正的宽容,既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长。宽容,首先是容己,其次才是容人,连自己都不肯放过的人,又能放过谁呢?对自己的宽容不是放纵,而是放下对过去的执着,珍惜当下,放下没必要的困扰。以容己之心容人,用量己之心去量他人。

理念。4、以喜悦之心,帮助须帮助的人。5、以放下之心,面对难割舍的事。6、以美好之心,欣赏周遭的事物。7、以真诚之心,对待每一个人。8、以感恩之心,感激拥有的一切。

第五篇:《不同的风雨人生路:军统“三剑客”的最后归宿》

不同的风雨人生路:军统“三剑客”的最后归宿{人一生的归宿是什么}.

沈醉、徐远举和周养浩三人是国民党军统局内赫赫有名的干将,被称为军统‚三剑客‛,但他们却走过了各自不同的风雨人生路。

“军统老人”沈醉担任了政协委员

沈醉是湖南湘潭人,他18岁就参加了军统的前身———复兴社特务处,28岁便晋升为少将军衔,在军统局素以年纪小、资格老而著称。沈醉曾先后担任军统局本部总务处少将处长、国防部驻云南区专员兼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国防部云南专员公署主任等职。1949年12月9日被卢汉扣押,参加云南起义。1960年11月28日被人民政府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

沈醉等人被特赦后,周恩来曾设宴相请。席间周恩来对沈醉说:‚共产党从不计较个人恩仇,特赦你们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可以说,沈醉的后半生没有辜负周恩来的期望,他以冷峻、犀利的笔锋剖析自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后人,先后撰写出版了《解放前夕军统在云南的活动》、《抗战前军统特务在上海的罪恶活动》等著作。

1980年,有关方面经过调查证实,沈醉在卢汉起义通电上签了字,并亲笔颁布命令,要下属特务组织上交特务器材并到指定地点报到。根据党的政策,沈醉的身份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并连续被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人一生的归宿是什么}.

沈醉晚年的家庭生活也很幸福。由于国民党宣传沈醉早已‚杀身成仁‛,他在台湾的前妻粟燕萍女士迫于生计改嫁他人。1965年初春,经人介绍,沈醉与小他10岁的杜雪洁正式结婚,婚后二人相敬如宾、幸福美满。

1996年3月18日,沈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西南红人”徐远举病死狱中

徐远举1914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黄埔军校第7期毕业,1932年参加特务组织,在任重庆绥靖公署二处处长期间,疯狂镇压学生运动,策划破坏《挺进报》。在徐远举亲自主持下,前后逮捕的地下党员多达13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被杀害,徐远举也由此得到了一枚四等云麾勋章,并被任命为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当时国民党军政界都称徐远举是‚半壁江山,西南红人‛。

1949年9月至11月,徐远举在重庆主持策划一系列大屠杀、大破坏计划。12月在昆明被云南卢汉起义部队捕获,后作为战犯被押回重庆白公馆关押,1956年转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文革‛爆发后,‚四人帮‛为整倒一批老干部,到处逼人写黑材料,但徐远举宁肯挨骂甚至挨打,也不乱咬人。据沈醉回忆说:‚‘四人帮’为了把秦城监狱的那一幢楼腾出来,囚禁忠于党和人民的革命老干部,把黄维和许多军长一级的战犯,都送到抚顺原日本战俘管理所,让军统和中统等10多名搞特务工作的留下来,逼他们提供材料,诬蔑好人。徐对此气愤异常,认为这不是共产党光明磊落的作风。‛{人一生的归宿是什么}.

1973年冬,徐远举因劳动工作不合格而受到批评,脾气暴躁的徐远举情绪激动大吵大闹,当晚又用冷水冲澡,本来他就患有高血压,结果刚走出卫生间就晕倒,后经医院抢救,终因脑血管破裂不治而亡。

“书生杀手”周养浩客死异国

周养浩是浙江江山县人,与戴笠和毛人凤都是同乡。1933年,由戴笠介绍、唐纵监督,上海法学院法律系毕业的周养浩宣誓加入了复兴社特务处,从那时直到被俘,周养浩为国民党做了16年的特工工作,先后担任过息烽监狱主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保防处处长、保密局西南特区副区长等职。周举止斯文儒雅却心狠手辣,是军统有名的‚书生杀手‛,他曾亲自策划杀害杨虎城的行动。1949年冬国民党在西南大撤退时,周养浩秉承毛人凤的命令,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参与布置大破坏与大屠杀,后在昆明被逮捕。

解放后周养浩在白公馆关押期间,与沈醉、徐远举等人同处一室,因沈醉交代问题时曾涉及到周养浩,周养浩怀疑是沈醉有意出卖自己,于是他怒火冲天顿起杀意,拿起身边的小板凳就往沈醉头上砸去,多亏旁边的宋希濂伸臂一挡才没砸着沈醉。此后周养浩和沈醉一直是横眉冷对,老死不相往来,两人不管是谁,涉及到对方时总是有意回避。

1975年3月20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公安部联合下达了《关于安置特赦释放人员的意见》,其中第六条规定:‚凡愿意回台湾的,报中央统战部、公安部办理。‛时任公安部部长的华国锋也向世人公开宣布:‚愿意回台湾的,可以回台湾,给足路费,

提供方便,去了以后愿意回来的,我们欢迎。‛周养浩遂申请去台,但由于台湾方面拒绝入境,周养浩等人滞留香港,几个月后辗转赴美定居,1990年在美国病逝。

第六篇:《3-人生三步骤》

授课教案首页{人一生的归宿是什么}.

填表说明:1.序号,指该课程授课的顺序号,应与授课计划一致;2.授课形式在相应的选项打“√”。{人一生的归宿是什么}.

授课教案

填表说明:1.本页可续页;2.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3.教学手段如:课件演示、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视频讲解、网络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