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名人故事素材>三体,电影介绍

三体,电影介绍

详细内容

篇一:《《三体》观后感》

笔名:姑姑是龙儿

封面图片:

《三体》|不谈想象力,谈谈故事里的人性色彩

“„„在这个小小的生命世界中,几只清澈的水球在零重力环境中静静地飘浮着,有一条小鱼从一只水球中蹦出,跃入另一只水球,轻盈地穿游于绿藻之间。在一小块陆地上的草丛中,有一滴露珠从一片草叶上脱离,旋转着飘起,向太空中折射出一缕晶莹的阳光。”

随着《三体》小说最后这几行文字的行进,作者刘慈欣为这个波澜壮阔的宇宙故事缓缓地划上了句号。作为万千《三体》读者中的一员,跟随着作者的笔触,仿佛在浩渺无边的宇宙中进行了一场梦幻般的冒险,直到故事的结尾,这场梦犹似未醒……

作为一个科幻盲,以前从未接触过任何科幻类小说,可以说,《三体》打开了我的科幻视界,也许直到现在自己仍未清楚地认识《三体》在科幻文学界的地位若何。仅从个人的角度而言,这部小说已带给我足够的震撼,甚至可以认为这是2015年度个人零零碎碎的阅读中见过的最震撼人心的故事。这种震撼不仅来源于作者匪夷所思的想象,而且作品的思想高度亦可惊为天人!

阅读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故事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人立于不同的角度也可产生多种感悟。《三体》故事也许可以解读为科学幻想的故事、宇宙文明演化历史的故事、人性的故事、哲学思想的故事……我个人更乐意将它解读为一个人性的故事,并且作者关于人性的赞美、批判、褒扬、贬低乃至质疑贯穿了整个《三体》故事。

始于人性的故事

作者大胆地将故事的开始放在一个人性中的真善美饱受欺凌的时代:叶文洁的父亲在文革中因为坚持真理被红卫兵批判而死,

后来叶文洁在红岸的工作中又受到了自己爱慕之人的欺骗,

那个时代充斥的精神狂热以及人性的几近泯灭、扭曲、狡诈和虚伪使得当时还是少女的叶文洁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人性里的种种丑恶反映在叶文洁那双明亮的少女眸子中,她的那颗单纯善良的少女心彻底的破碎了,所以才有了后来出自她口中“消灭人类暴政”的“反动口号”。初读于此,我为叶文洁其残忍泯灭的人性而大感厌恶和愤怒,但后来结合其身世,其所见所闻,又不禁为这个文革中成长起来的女人感到可怜和可悲,因为谁也无法厚颜无耻地向一个遭受过人性中的丑恶摧残过的人索求人性的善良。《三体》由此由一个人性的故事逐渐过渡到科幻故事,并将人性的探讨融入到科幻故事中,二者水乳交融,引人入胜。爱的艺术与浪漫

《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将人性的探讨升华了一个高度—在面对整个地球文明的危机时人性暴露出的美与丑。作者笔下的面壁者罗辑无疑是人性美的表现,并且这种美是一种充满浪漫色彩的美,是一种艺术刻画出的人性至美。作者运用艺术的手法描写了罗辑近乎真是的爱恋,罗辑与自己幻想中的“女友”发生了“切切实实”的恋爱,在这种幻想中充满了美好、平和、宁静、温柔和爱,罗辑幻想中的女友是那样的完美,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罗辑幻想中的女友竟然可以真实地出现在他的现实世界里,甚至作者将庄颜赋予“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艺术美的特征。我们在此可以试图这样解读:因为罗辑心中向往一个理想而美好的世界,罗辑的人性表现出人类向往“真善美”的意愿,而作者的笔触将这种幻想变为现实也正是对这种人性美的高度赞扬。其实,放诸芸芸众生,幻想自己的女友是纯洁的仙子、美丽的天使、完美无瑕、优雅而宁静、活泼而爽朗……也许几乎没有哪个还未真正成为男人的男生能够避免这种幻想,甚至通常已处在热恋中的男男女女也无法摆脱。这种天方夜谭式的幻想虽只是水中月、镜中花,永远不可企及,但它也给人性增添了一些可爱的、美好的色彩。

第三部《死神永生》中的云天明可与罗辑类比,云天明喜欢程心,这种喜欢亦是带有初恋美好纯真的味道。程心在云天明心中是可望不可及的天使,云天明明知如此却又无法克制心中的爱,他用自己丰厚的“遗产”买了一颗星星,然后默默地将那颗星星送给了毫不知情的程心。送一颗星星给所爱之人,在现代人看来,这种事情仅存在于亲密恋人间的海誓山盟和甜言蜜语之中,但在作者的笔下这竟成了并非痴人说梦式的现实。更为夸张的是,后来云天明还给程心送去了一个宇宙。引用小说中的原话“浪漫到这个程度,

即使在爱情小说和电影中,

我他妈都从没看见过”。作者极度夸张的想象,将人性之爱之美上升至浪漫与艺术的高度,尽善尽美,可谓教人称绝!

与罗辑相反的是其他三位面壁者,在面对即将到来的人类文明危机时,他们心里各自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他们的计划中充斥了对生命的漠视和残忍,在《死神永生》中,在人类的灾难即将到来之前,每个人都为生的欲望而驱使,人性在危机面前将它低等动物性的一面赤裸裸呈现在人类面前,自私、虚伪、卑鄙、狡诈、残忍……

信任

《死神永生》中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情节:程心将自己的星际公司交给一个魔鬼般的人物-维德掌管,并且让这个魔鬼承诺留给她最后的对公司的否决权,面对这样一个魔鬼,这种承诺在当时的情形下脆弱得不堪一击。当维德的行径与整个人类的期望相悖时,程心向维德行使了最后的否决权,让人大感意外的是——这个魔鬼般的维德居然真的遵守了当初的承诺,他听从了程心,最后被人类处以死刑!君子一诺千金,那么魔鬼呢?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这不可理喻!这多么像一个童话故事啊。可否这样解读,作者以童话般的思维诠释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可贵?

善良,是耶非耶?

按依据作者对宇宙黑暗森林状态的表述,黑暗森林法则具有某种哲学上的残酷性,在宇宙尺度上似乎并不存在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善与恶的标尺。在广阔而黑暗的星际间,文明之间的联系是相当残酷的,星际战争是令人无法想象的。在生存问题上,人类无法向其他地外文明表示“善意”,人类对任何出现在视野里的地外文明都应该保持高度的“不善意”的警惕,这是文明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所导致的必然。三体危机正是由于人类积极地对地外文明表达“善意”而导致的。人类定义的“善良”一旦脱离了人类社会这个共同圈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在更加广阔的宇宙中,它甚至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不提“善良”在宇宙尺度上的正确与否,因为对于这个年代的绝大多数人,宇宙还很遥远。“善良”在整个人类的尺度上依然值得让人深思。《死神永生》中的程心几乎就是作者笔下善良的化身。由于她顾念生命来之不易的善良,她放弃了黑暗森林威慑操作,导致了人类社会一场空前的动乱,也正因此,她令维德放弃了制造曲率驱动的光速飞船的计划,结果证明光速飞船计划对保存整个人类文明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光速飞船计划的放弃进而导致了整个

太阳系文明都被二维化而覆灭。

这正是一个冷冰冰的事实:尽管程心是一个极其善良的人,但由于她的无知导致了人类文明的毁灭!在平常的生活中,“好心办坏事”也并不罕见。在这种情况下,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谴责“好心办坏事”的当事人呢?或者往细处说,是否该谴责当事人的“善良”或“无知”?也许大多数人会觉得“善良”是值得褒扬的,该谴责的是“无知”。但如果这种“无知”是由“善良”的天性而导致的呢?这样又是否该转而谴责“善良”呢?比如《三体》故事中的程心,因为她善良,她知道光速飞船的航迹会招来地外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毁灭性打击,便毅然令维德中止了后来被证明可以拯救人类文明的光速飞船计划,而正是她的这种“善良”导致了她会“无知”,让她堵住了人类生存之门。可以设想,如果让恶魔维德继续进行“危险”的光速飞船计划,那么很有可能他会成为整个人类的救世主!

这些问题对我而言至今还算是一种人性善恶的悖论,如果有一天真的存在这种情形——“善良与无知并行”而“凶残走向真理”,在真与善不可调和的情形下,我们该作何取舍呢?希望Cooper可爱的读者们能够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附:关于《三体》的讨论可以延伸很广,个人的感想在此微不足道,《三体》是一部很不错的小说,值得大家一看。很久没写Cooper了,2015年下半年几乎全靠朱氏兄弟撑住局面,运作之不易,我实感惭愧!

篇二:《《三体》读后》

终于把《三体III》看完了。

不得不说,作为一部小说,《三体III》是让人震撼的;作为一部幻想小说,《三体III》是惊艳的;作为一部带有科学元素的幻想小说,《三体III》是大师级的。

《三体I》的核心主题,是对人类自身发展模式的反省,以及人类与潜在的外星人之间的关系。

《三体II·黑暗森林》的核心,则是在叙述宇宙文明的“黑暗森林”状态。

《三体III·死神永生》的核心,则是论及人性,以及人类与宇宙的互动,或者说人类对宇宙的责任——相对来说,人类与外星文明的关系是II的延续,没有更多的内容。

在I中,最大的噱头就是三体人的生存环境,以及三体人将地球科技锁死的“智子”。前半段都是围绕着第一点展开,后半段出现的“智子”在揭开前半段谜题的同时,也让人眼前一亮——智子实在是太神奇了!当然,这里涉及到的两项技术(量子通讯和智子)是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这个后面再说。

在I中,人类自身的发展模式受到了质疑。叶文洁和伊文斯没有从人类自身的发展看到一个光明的未来,所以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4光年外的三体人身上,希望三体人可以带来他们想要的新世界,至少也是将这个已经看不到希望的腐朽的旧世界清洗掉。

在一片三体世界本身的悲惨遭遇、对地球文明发展模式的不信任下,三体人以救世主的姿态出发,最终以死神的形态到来。

而在II中,在智子密切监视下的地球人毫无秘密可言,核心技术也无法进步,从而启动了神秘的面壁计划。四种不同的计划,展现了人类的方方面面,极富创造性。于此同时,作为一项计划的产品,思想钢印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人类随着技术层面的进步,逐渐变得傲慢起来,这随后便导向了愚昧——最终,在近乎BT的“水滴”的攻击下,人类自以为很了不起的军队瞬间被全灭。“水滴”,这是三体人继“智子”之后送给地球人的第二份惊艳的礼物。

但更重要的,就是罗辑找到了宇宙中文明之间的“黑暗森林”状态。这一建筑在“技术爆炸”和“猜疑链”上的状态给人以极大的震撼。而且,不但宇宙间相隔数光年的文明是这样,就是两个相邻的人类舰队,也会进入黑暗森林状态,最终丧失人性。

当然,这里也存在一些问题,后面会讲——特别是关于黑暗森林打击,这里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另一个问题则是关于可以用黑暗森林状态解释的费米悖论。

最终就来到了这次的III。

III中,对II中的历史追加了一些东西,这使得整个人类的挣扎史更加丰富和饱满。

与I中主要笔墨放在三体人的生存环境与艰苦的发展历史,和II中将主要精力放在地球人与三体人的斗志斗勇上不同,III其实主要是在写人类,地球的人类,外星人则是当作对这个环境施加的外部压力而存在,但最关键的主体,所有活动的主体,是人类。这使得这部作品远较I和II伟大。

这里,人类的愚昧与局限性,人性的光辉和局限性,宇宙的残酷,文明的兽性,以及对技术的近乎浪漫主义的狂想,构成了一部伟大的跨越一百八十万年宇宙史诗。

有一句话我认为是对整本书中人类历史的最好概括: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而对于宇宙,有一句话也可以概括得很好:

宇宙不是童话。{三体,电影介绍}.

看完这本书,再加上之前看的他的一本合集《时光尽头》,基本上我认为大刘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技术理想主义者。

他的优势在于磅礴的想象力(充满了浪漫主义,比如外星冰雕艺术家,比如来自被海洋包围着的行星内核的电子文明),对工程技术细节的精确掌握(比如《地火》,《流浪地球》,《全频道阻塞》)。

但他的缺点就在于对一些偏向理论的技术细节的把握不够,这个后面细说。{三体,电影介绍}.

在III的开头,就是短暂的魔法时代。看到这里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明白整部死神永生的一个技术基调了,那就是维度。

而后是杨冬和绿眼镜的一段讨论,这里留下了一个很浅但是很关键的伏笔,那就是生命与它所存在的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最终被引向了一个终极问题——宇宙中的生命与宇宙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一段在此后阅读的绝大部分时候都被无视掉了,但看到最后才会发现这一段是何其的重要——当然,就个人而言,如果在中间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对这一段进行各种角度的回闪讨论,那将更有意思。

当然,这一段绿眼镜的模型与杨冬所提的问题之间,其实存在一些技术细节上的问题,这个以后再说。

之后就是小说的主体。

整个这部小说中,我认为最出彩的几段,一个就是云天明在自己临死的时候买下一颗恒星系送给程心而程心让云天明参加阶梯计划,一个是第二任执剑人程心放弃威慑,一个是大移民时代,一个是假警报,一个是程心和云天明的第二拉格朗日点约会,还有一个是维德交出星环集团控制权(这里可以写得更加激动人心)。让人遗憾的是,一些很有噱头的地方,比如四维碎块,比如二向箔,比如微黑洞,比如死线黑域,比如人造宇宙,比如回归运动,却并没让我感到写得太精彩——当然,部分是因为这里的技术细节无法渲染出真实感(或者说不可信),于是就出现了看一部真人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来一段上个世纪80年代的动画片,这动画片在美好,放在一部21世纪好莱坞情感大片里也无法让人感到舒畅。

小说中,虽然说主角是程心,但其实有两个人物才是最关键的,一个就是悲剧男维德,另一个就是云天明。

是维德的“sendbrainonly”和云天明送给程心的星星,促使了程心冬眠并成为执剑人,而这直接导致了人类的覆灭;也正是因为云天明送了一颗星星给程心,使得程心后来可以成立星环组织,让维德可以建造环日对撞机和曲率引擎,最终程心再次亲手灭绝了人类;最后,还是因为云天明送给程心的星星,让两人可以再一次相逢,却没想到这次是云天明的到来意外触发了死线形

成黑域;但接下来,云天明送给了程心一个人造宇宙,从而把整部小说的主题从人类的人性与文明的兽性中拉出,开始了更加终极的讨论:人类与宇宙的互动关系。

维德屡次以兽性救人类,程心屡次以人性灭人类,而云天明则屡次给人类以希望。

这样的倒错关系,使得这部小说精彩纷呈——当然,挺程派可能会说其实程心并没有灭人类。这里大刘在后来也说过,这个下面会详细讨论。

云天明送星星给程心,以及后来送一个人造宇宙给程心,都可以说是最终极的浪漫了——当然,送星星的确很浪漫,送宇宙不见得……这就和送巧克力给女生女生会喜欢,你送一座巧克力加工厂过去就未必了差不多。

在杨冬之后的那一段中,最精彩的故事倒不是云天明送星星给程心。这一部分虽然浪漫,但其实一般。可后来,程心在阶梯计划中的遭遇,以及最后选择云天明的脑袋独自进入宇宙去寻找并“潜入”三体人,这就让整个这一段很耐人寻味了。

程心在安排云天明参加阶梯计划以前,自然并不知道是云天明送了一颗星星给自己。如果知道的话,以程心的性格肯定不会让云天明参加这个计划(维德就知道程心会如此选择)。但,有意思的是,如果程心当初知道云天明送了自己一颗星星从而不让云天明参加阶梯计划,人类后来将覆灭得更彻底。这里事实上就已经打下了一个基调:以爱的名为所作的,未必都是好事。而云天明和程心之间犹豫沟通不顺利导致了两人的多次擦肩而过,也让人唏嘘——但,回过头来想,两人事实上本就不可能在一起。要不是各种巧合发生,云天明事实上在安乐死之前都不可能再见到程心。所以虽然命运在这里跟云天明开了几个很冷的玩笑,但其实对云天明已经很不错了。而对程心而言,命运给了她许多机会,许多礼物,但命运也注定了她将一生背负人类压在她身上的血债——就如维德所说,她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和精神力量来拯救人类。

这一段的妙,就妙在命运的扑朔迷离,而且,这里也展示出:浪漫和爱不是一切。如果出现了很韩剧式的浪漫,结果一般也不会如韩剧一般美丽。

同时,这一段里也刻画出了人类某些部分的极端理智与极端阴暗。比如维德,极度理智以至于让人觉得不是人类;还比如行星防御理事会战略情报局中原本在各情报机构工作的人员,面对瓦季姆的死亡只是说了句:脑子不能用了。

随后,就是作为新执剑人的程心与第一人执剑人(也是原面壁者)罗辑在交接以后,三体人立刻发动攻击,而程心在回顾了地球生物的发展历程以后,选择了放弃,从而威慑成功被三体人解除,地球被六枚水滴攻占。{三体,电影介绍}.

其实,这里程心选择放弃在我看来,并不能展现出对地球生命的爱,也不能体现出对地球人类的爱。选择放弃威慑广播,等于选择把所有人类的性命舍弃掉。程心并不是威慑纪元的人,所以不可能对威慑纪元中人类已经开始过上的美好富足和谐民主的生活有任何深入的感触,事实上她自己也说她感觉这一切很不真实。没有对威慑纪元中美好生活的眷恋,那就谈不上为了享受这美好而放弃威慑广播——虽然换上一个威慑纪元的人估计会从这点出发做考虑。

事实上,在三体人发动攻击这一刻开始,基本上可以说,地球生命的历史已经走到了尽头,地球人类的命运也已经走到了尽头。从当时程心等地球人类手头上掌握的情报来看,三体人攻击之后就是全体移民过来,有三四个世纪那么长的时间(当时地球人不知道三体人已经可以光速旅行了);而如果发布威慑广播,估计一个世纪以后,留在太阳系的地球人和三体人都会灭亡(当

时也不知道毁灭三体世界只需要几年)。而对于地球人来说,放弃威慑广播,那就等于全军覆没;而发动威慑广播,三体人有一定概率发动报复打击,从而地球人全灭,但也有一定概率不打击,从而地球人至少有一部分人是有希望逃出生天的。

所以,从程心的立场来说,选择放弃广播,地球人有三四个世纪可以活,然后全部灭绝;选择广播,地球人有一个世纪左右可以活,但此后有希望留下一部分人类在宇宙中继续下去。因而,程心的选择事实上把地球生命的唯一希望给掐灭了。

而,离奇就离奇在,程心在缅怀了一遍地球生命的发展与伟大以后,选择掐灭地球生命的最后希望。以爱的名义灭世,这让人想到了《冥王神话·LostCanvas》里的冥王亚伦……

事实上,这里程心的内心所想的并不是对地球生命的爱,而是出于这么一种考虑:三体人到来以后可能不会对地球人怎么样(当然,她不可能和降临派一样认为三体人是上帝……)。就如之后智子所评价的一样,程心依然感觉生活是一出童话。这点从程心的经历来看是可以理解的——完全一路平稳顺畅的学术生活塑造出来的程心的心里可能只留下童话了。

所以,也如维德所说的,程心根本没有作为执剑人所必需的精神力量——一个认为生活就是童话的人,怎么可能在面对生活的真实与残酷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同时,如果动机是因为爱或者梦想中的童话世界,就可以免除指责的话,那还要警察和法院干嘛?如果一个人的选择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可以免除指责的话,那这个世界上的枉死者可太多了。甚至于,几年前全国针对家乐福的恶意攻击、源自“爱国”之心的打砸抢烧游行就都有了合理的发源地从而不能被指责了。爱不能成为做错事以后的借口,就好比李刚儿子的预备党员证不能作为判刑从轻的借口(就是正式党员证也不行)。否则,杀人犯可以一边拿着刀子捅人一边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呐喊:我是爱你的我是爱你的。所以,后面对程心的开脱虽然充满了关爱之情,但并不能降低程心自己的自责。

另一方面,这部分精彩的地方还在于将程心选为执剑人的威慑纪元人类社会。

有一个现象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所有七位执剑人候选人(包括因为企图谋杀程心而入狱的维德)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