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淡泊的名言
详细内容
篇一:《挫折淡泊名言及论据》
关于鼓励战胜挫折和磨难的名言1、水果不仅需要阳光,也需要凉夜。寒冷的雨水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陶冶不仅需要欢乐,也需要考验和困难。(美国作家布莱克)
2、每场悲剧都会在平凡的人中造就出英雄来。(美国作家斯蒂芬斯)
3、我一生下来就开始哭泣,而每一天都表明我哭泣的原因。(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
4、灾难就像刀子,握住刀柄就可以为我们服务,拿住刀刃则会割破手。(美国女诗人、批评家洛威尔
5、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英国海军上将佩恩
6、生活的悲剧不在于人们受到多少苦,而在于人们错过了什么。(英国散文家、历史学家卡莱尔
7、对于过去不幸的记忆,构成了新不幸。(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
8、意志坚强的乐观主义者用“世上无难事”人生观来思考问题,越是遭受悲剧打击,越是表现得坚强。(古罗马哲学家西尼加
9、困难只是穿上工作服的机遇。(美国实业家凯泽
10、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取胜,但当命运的铁掌击中要害时,却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方能处之泰然。
11、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12、对勇气最大的考验,就是看一个人能否做到败而不馁。(美国作家英格索尔
13、挫折和磨难不过是旋律的一个波段,当它跌倒谷底后下一个必定是华彩的欢腾。关于淡泊名利的名言或俗语
1、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
2、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此句不能用在有成就人的身上,因含贬义。)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淡泊名利,克己制欲
6、人生的欲念就如一把干草,点燃之后,你拿着这支火把逆风而行,火会越烧越大,很快就会烧到手掌心,若不放手就会烧到手腕,再不放开就会烧到身上。所以凡事要看淡,要舍得。
7、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8、得不足喜,失不足忧
9、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10、淡泊于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没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没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万难做到的。(此句可用于有成就之人)
11、淡泊于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欲、名利横流的当今,有志者更应守住淡泊,向自自己製定的目标前进。(此句可作为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旨)
(2)事实论据(不要把下列提供的每个伟人的事例全写进作文,只要选择一两个就可以了。)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什国女士打电话,说她读了《围城》探测切想见他。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然执意要见。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1991年报11月钱钟书法家80华诞的前夕,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一概坚辞。季羡林要求摘取三顶桂冠,。
季羡林在《病榻杂记》中,言辞恳切地提出要辞去“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三顶桂冠。本来季羡林作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级人物是当之无愧的,但他却认为自己不符如此高的赞誉。他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居里夫妇视名利如浮云,。
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居里夫妇,重视事业,淡泊名利。
(3)理论论据
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明.海瑞《令箴》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扬雄传》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这《诫子书》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薛宣《读书录》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古今楹联类篡》
欲寡则心自诚。
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英国谚语如果你的欲求无究尽,那么你的心事和担忧也会无究尽。
[美]富勒《至理名言》{关于淡泊的名言}.
贪材,权欲和虚荣心,弄得人痛苦不堪,这是大众意识的三根台柱,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支撑着毫不动摇的庸人世界。
[前苏联]艾特到托夫《断头台》
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
真正的科学研究者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完全舍弃了功利观点(皮尔斯)
不在乎别人是否赏识他的人,必然成功(金基尔)
一个人绝不会仅仅因为用憎恶的眼光看待世人就能显出他的优越(夏多布里昂)
列提纲
拟个题目(题目宜用肯定句或判断句,简洁明了,小而具体;不要大而空。)
第一段:引析亮(亮的观点千万不可是“自知之明”这一类的,因含有贬义。)
第二段:议证联
分论点1.
分论点2.
分论点3.(可联系现实中反面的现象和论据来写。与上文的证明论证形成对比)。
(要注意:每一个分论点下面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必须要与论点相符,即要能证明分论点。)(还要注意一定要联系一下材料。)
第三段:点应结
讲游记类散文的写法
篇二:《淡泊名利的名言事迹各三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关麟征是黄博军校一斯期生,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要职。他经过长期征战和宦海沉浮,逐渐看透自己前半生争名夺利的官场生活,于1949年秋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退出国民党军界,拒绝接受随蒋介石飞往台湾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隐居下来。从此,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性的集会和社会活动,不接见任何记者采访,断绝一切与党政军故旧的联系,整日以读书、写字为乐。其间蒋介石、蒋经国你子曾数度邀请他去台湾任职,并许以高官厚禄,他都婉言谢绝。从44岁至85岁逝世,他一直过着淡泊的隐居生活。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什国女士打电话,说她读了《围城》探测切想见他。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然执意要见。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1991年报11月钱钟书法家80华诞的前夕,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一概坚辞。
篇三:《关于“静”的名言名句》关于“静”的名言名句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老子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老子
浊而静之徐清,安以重之徐生。
——老子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其辎重。
——老子
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老子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老子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老子
pìn
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
——老子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
——庄子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博学笃志,神闲气静。
——王永彬
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贤。
——清〃颜元
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守仁
一思尚存,此志不懈。
——明〃胡居仁
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手段。
——歌德
人生的本质就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
——帕斯卡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积累起来的情感。
——华兹华斯
是的,穷人的花园里不仅有花草,而且还有仁慈之心和满足之情、宁静的心境和劳累的欢快。
——玛〃霍伊特
无所事事并非宁静,心灵的空洞就是心灵的痛苦。
——库柏
纯朴者是何等有福,因为他们享受着极大的宁静。
——坎普滕的托马斯
我乞求的是宁静,不是休息。
——罗铁{关于淡泊的名言}.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迸发,其源泉是静静的回想的感动。
——王尔德
对自己的痛苦敏感,而对别人的痛苦极其麻木不仁,这是人性的可悲的特色之一。
——池田大作
有恬静的心灵就等于把握住心灵的全部;有稳定的精神就等于能指挥自己!
——米贝尔
篇四:《关于积累的名言警句》关于积累的名言警句
......
满意答案
热心问友2012-03-22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第二部分: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篇五:《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
2、节俭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3、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梭
4、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蔷薇园》
5、奢侈只是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得安乐而已。——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7、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论语卫灵公》
8、财有限,费用无穷,当量入为出。——颜之推
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10、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增唐贤文》
11、静以养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2、侈将以其力毙。——先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13、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
14、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训俭示康》
15、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16、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先秦《易传·否》
17、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8、奢俭之节,必视世之丰约。——先秦《三国志·魏书·己凯传》
19、囚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先秦《墨子·节用上》
20、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先秦《左传·昭公十九年》
节俭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诺)
●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奢侈乃德义之灭亡(瑞士)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比如周恩来:
在他当总理的期间,有一天,他的妻子觉得他的毛巾烂了,就把它丢了。但周恩来又千方百计的找回来,因为他认为国家正在发展期间,不浪费要从小事做起。
毛主席困难时带头不吃肉,周总理穿百衲睡衣,朱老总踏补丁布鞋,邓小平喝绿豆稀饭。说实话,光靠他们这些节俭省不下几个铜板。国家再穷,领导人穿衣吃饭的花消还是足够的。伟人节俭,是在彰显一种精神,倡导一种作风,引领一种风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子把俭誉为人间三宝之一,提出“俭,故能广”。“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人大手大脚,浪费铺张,社会势必盛行奢靡之风。邓小平曾这样严厉告诫:“今天的问题复杂得很,仅靠几个章程、几个法令、几个办法办事是不行的”;“节约也要有积极性,如果没有地方的积极性,就不可能节约,就要发生浪费。”他的批评直指要害,节约不能靠命令主义,搞形式主义,而要从上到下积极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
篇六:《1关于苦难的名言》1关于苦难的名言
在任何情况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而来的喜悦也就越大。
------奥古斯狄尼斯
没有谁比从未遇到过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因为他从未有机会检验自己的能力。--------塞涅卡
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惟有此种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尼采
薄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犹茂。-------顾贞观
尊严的名言
1.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柯林斯【英】
2不知道他自己的尊严的人,便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席勒
3尊重人的尊严,是一件很干净、很美好的事!——萨特宁
4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性。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罗素
关于宽容的名言
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俄罗斯)屠格涅夫
2、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3、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贝尔奈
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威廉·詹姆斯)
有关孤独的名人名言
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
——赫胥黎【英】
普通人都难以忍受孤独,处在逆境的人由于不信任任何人,对这种孤立更加敏感。
——巴尔扎克【法】
能与自己娓娓而谈的人决不会感到孤独。
——马克斯威尔·马尔兹【美】
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
——周国平【中】
关于真的名言
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外貌只能夸耀一时,真美方能乃世不殒。--歌德
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也会有听众。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关于淡泊的名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宁谢汾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而在乾坤。
------(明)洪自诚
淡泊是一种情操,一种境界和一种气度,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忘志。佚名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明)洪应明
关于苦难的素材
No。1:司马迁------——------
他的一句话触动了天颜,被处以宫刑。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失落。相反,他呕心沥血,阅读了大量史料,遍访大汉山河,历时数十载,终于完成了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部不朽之作。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试想一下,如果不经此大苦大难,司马迁也许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史官,也不会有此历史巨作了。苦难,成长中最好的催化剂。
No。2:贝多芬
一代音乐天才,在音乐事业到达顶峰的时候,他的听力日益衰退,以至于到最后失聪。可是,他以坚强的意志与之奋斗。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让我屈服!”他以自己的生命历程完美地诠释了他的传世乐章——《命运交响曲》的深刻内涵。苦难,成长中最好的催化剂。
No。3:爱迪生
有人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