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的适合小学生的教育课
详细内容
篇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蒙古包里安下家,毛毡墙壁围屋顶,全家围坐喝奶茶。石头砌墙高又高,平顶屋子像碉堡,藏族孩子小扎西,搬进新家笑眯眯。回族姑娘小帕夏,她家住在天山下,房子名叫“土拱梁”原子一片葡萄架。座座竹楼真美丽,竹子墙壁竹子地,是谁楼前吹笛子?傣族姑娘小罕王。红娃的家庭新奇,造房不用砖和瓦,黄土坡上建窑洞,冬暖夏凉最舒服。台湾有个小阿霞,长年海上捕鱼虾,船上吃饭船上住,渔船就是她的家。各族儿童手拉手,歌儿唱出心里话,祖国祖国多可爱,是我们共同的家。
篇二:《我们的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的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经历风雨,走过沧桑,我们的祖国一步步走向辉煌。曾经的血雨腥风,曾经的大浪睹礁,曾经的凌辱曲折,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成为历史。如今我们的祖国母亲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傲于东方大地上,这怎能不让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我们的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曾经我们的亲人为我们的家流血牺牲,而我们生于这个和平年代至少要做到热爱我们共同的家。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爱我们的祖国,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得事,只需要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做起,爱自己,爱父母,爱集体,爱校园将我们对祖国的爱凝聚在这些点滴小事中。回到家中,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顶撞父母,不在父母身边,每个星期打通电话回家,向父母报个平安,让远方的父母安心,再校园中不乱丢纸屑并能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丢入垃圾桶,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对待同学热情诚恳,积极参加校内各项活动,不顶撞老师,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集体,用这些点滴的行动来证明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没有砖瓦,建不起高楼,没有沙石,铺不成道路,没有溪流,汇不成大海,没有我们每个人的付出,创造不出祖国的美好的明天!用我们赤热的爱国心,呵护我们共同的家!
篇三:《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孙素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陆地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从而认识祖国真大,人口真多,唤起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2、通过游览我国主要风景名胜,了解祖国风景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3、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积极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多、景色美的国家,唤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积极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教学准备:歌曲《大中国》、课件、中国地图教学过程:
一、听歌导入,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请认真听,听完后老师有问题要问你们。(教师点击播放:大中国)
2、师:这首歌名叫?《大中国》,你们听清楚这首歌的第一句歌词是什么?课件(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3、师:你们真是个会倾听的孩子。对,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今天,让我们随着这首歌一起走进大中国------我们共同的家。(板书课题)
二、感受祖国面积真大
(一)算一算-----从数字上感受祖国的广大
1、说到我们共同的家——中国,你们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她吗?(点击课件:世界地图)让我们再仔细地看看它吧!(点击课件,出现中国地图)
2、同学们找得真准,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有哪位同学知道她的全称是什么吗?(中华人民共和国)
3、同学们看看,咱们中国的版图像什么呀?
(引发学生想象回答像一只雄鸡傲立与世界的东方)
师:是的,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版图,多么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啊。
4、师:这个标着五星的地方是哪里呢?{关于“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的适合小学生的教育课}.
5、师:对,这里就是我们的首都北京
6、师:那么,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我们家的最东边和最西边吗?(提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学生指后课件出示“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它们相隔有多远呢?(猜一猜)(出示5000千米)。从最北面的漠河到最南面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距离就更远了,相距5500千米呢!
7、计算体验:这么远的距离,如果我们用走的,你知道要走多久吗?让我们一起算一算:一个人每小时不停地走可以走2千米,走完5500千米需多少小时?
(2750小时≈115天)你要不吃不喝不休息整整走一学期呢,如果沿着这个大公鸡走上一圈,-----22800千米,那就要走上11400小时,475天,一年多呢,从春暖花开走到寒冬那月你都没能走得完。
8、作为中国人,老师感到很自豪了。忍不住想要在中国的版图上找一找我们的家乡盐城,你们知道盐城属于哪个省吗?江苏。谁上来找找江苏,江苏的省会是?南京
9、真巧,有几个朋友就要从南京出发作一次长途旅行了。
在江苏省省会南京举办的“小作家歌颂家乡笔会”就要结束了。课件依次出示三个小朋友回家的路线、交通方式及速度。(由南京发散开去的三条箭头)这就是我的三个朋友即将出发的线路。他们的回程到底有多远?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10、交流路程,师:恭喜你们,全算对了。原来地图上短短的一段距离,放到现实生活中,就有几千米那么远的距离呀,怪不得坐飞机都要用上好几小时呢!
11、师:从这些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谈,出示板书:祖国真大
(二)比一比----从比较中感受祖国广大
1、师:我们的家----中国究竟有多大?请看课件:
2、出示世界地图:看着这张世界地图,这就是我们的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千米;这个是英国,面积是24.41平方千米,法国的面积是55.16平方千米,我们国家的面积是英国的40倍,是法国的17倍,韩国的面积是
9.96平方千米,整个欧洲的面积是1016平方千米,我们国家的面积和它差不多,可是欧洲却是由40多个国家组成的!
师:从这些数字的比较中,我们再次真切感受到?我们家的面积真大!
(三)看一看----从温差上感受祖国的广大
1、祖国大了,怪事也就多了。课件出示:
海南省海口市的小朋友高明讲了一则自己的故事:去年他要到哈尔滨亲戚家过年,奶奶却让他带上羽绒服和面皮鞋。他觉得很奇怪,因为在家里还经常穿短袖衫。想一想:奶奶的建议对吗?为什么?
2、(师边讲边在地图上标出海口和哈尔滨。)
播放两地的风光图,师:为什么同一时间,哈尔滨和海南岛的气候相差这么大呢?
3、交流,汇报:
高明两个家南北相距5500公里,气温相差近40度,所以虽然是同一时间,却是两重天地。{关于“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的适合小学生的教育课}.
4、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原来海口市位于祖国最南方,一年四季天气很热,而哈尔滨此时正是冰天雪地的冬天。就像一首儿歌所唱的。
5、课件出示儿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三、感受祖国人口真多
1、师:我国不仅面积大,而且人口众多,老师告诉你们,在2005年我国人口就已经突破13亿,13亿是个什么概念?我们来做个游戏,数一数,从第一排开始“1--6”报数。6个同学报数用了6秒。那么13亿人排队报数要用多久呢?猜一猜。40年才能报完。(板书:人口多)
2、师:虽然我们人口多,面积大,可是资源却不多,所以我们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师:这13亿中国同胞被划分为24个省、4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我们期待着宝岛台湾也能早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四、领略祖国景色真美
1、师:孩子们,在我们祖国广阔的土地上,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老师来采访一下,你们游览过的风景名胜。
2、交流
3、师: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些祖国的大好河山,出示图片,此时此刻,你想说?(祖国好美呀,祖国的景色真美!)建议小朋友利用寒暑假出游,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板书:景色真美
五、感受“中国之最”
1、师:中国不仅面积大,景色美,还创造了许多骄傲。刚才播放的《大中国》里有这样一段歌词:“家里盘着两条龙”指的是什么?黄河长江
2、师:长江和黄河就像两条龙盘卧在中国的大地上,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关于“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的适合小学生的教育课}.
(出示图片)
3、师讲述: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长6300公里,流经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河。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4、长江和黄河是我国最长的两条河流,在世界上都很有名。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有关“中国之最”的资料,谁愿意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先请同桌两人小声的交流一下,比比看谁知道的最多?
(汇报交流时提醒学生大声说,并数着说了几个。)
4、全班交流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中国之最”,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欣赏图片)
5、其实中国还有很多的世界之最,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世界之最,
6、欣赏“世界之最”
7、此时此刻,老师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身为中国人你们骄傲吗?身为中国人你们自豪吗?
六、教师总结:{关于“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的适合小学生的教育课}.
师:(结合课件)高耸入云的山脉,美丽富饶的岛屿,一望无际的沙漠,他们就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装点着我们共同的家!
孩子们,无论将来我们身处何地,别忘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大中国》(齐唱《大中国》)!
七、板书设计
13我们共同的家
面积大
人口多
风景美
之最多
教学反思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是《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之一。“我们共同的家”这一教学活动的设置正是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祖国辽阔国土有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的自豪感和亲切感。教完之后,深刻反思,有以下心得体会:{关于“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的适合小学生的教育课}.
一、创设教学的情景
教学刚开始让学认真倾听歌曲《大中国》后,说说第一句歌词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
课题,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上课气氛,放松了学生的身心,为课堂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初步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紧接着,通过“算一算”“比一比”“看一看”等环节,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祖国地域辽阔。在这节课上,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动,充分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的状态之中,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在参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从而充分激发他们满腔的爱国热情。
2、大胆处理教材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是以学习书本上的系统知识为目的的课程,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是范例和话题,教材中的图和文字只起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收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建构的一种示范,也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学“祖国人口真多”环节,我通过报数,让学生感受到“13亿”有多大,体会我国人口多,这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虽然我国“面积大”“人口多”,但资源却不多,帮学生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祖国景色真美”环节,不忘提醒孩子: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希望宝岛能早日回归祖国。在师生互动,生生对话中获得了相关的信息和体验,教材得到了整合,学生的认知得到了深化。
3、重视学生的体验
根据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由此可见,重视学生的体验对激发参与热情,体现学生的自主,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培养思想情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亲自动手算一算,计算从祖国的最南端走到最北端需要的天数,计算哈尔滨、武汉、、乌鲁木齐距离南京的距离。学生从计算结果的数据中,很清晰地认识到祖国地域辽阔。在“感受祖国真美”环节,还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去过的地方谈谈游玩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课前我还让学生收集“中国之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究,使学生具备积极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不是被动的吸收课本上或教师讲的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生动的思维活动,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真正体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数据的认识不够具体。三年级的小学生,思维水平主要还停留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上,对抽象的数据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在“比一比中国和英、法、韩国的领土面积”的教学环节,虽然让学生知道了祖国面积大,但仍没有从中感受祖国到底有多大。
总而言之,上好一节课真的很难,课前虽然考虑了很多,但是还有考虑不全的地方。如何提高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是我以后不断探索的目标。
篇四:《《我们共同的家》教案》我们共同的家
江苏省如东县栟茶小学陈周丽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距大,气候有天壤之别;
2.了解我国人口众多,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3.初步感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教学难点
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国热情。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虽然是我第一次给小朋友们上课,但却感觉特别温馨,因为你们之间就像兄弟姐妹
一样亲密,你们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疼爱着你们,来到你们中间,我就像感觉走进了一个“家”。欢迎我到你们“家”中来作客吗?今天呀,我们的这个家里还来了很多的客人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欢迎他们吧!
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但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一起来听首歌吧。播放歌曲《大
中国》
3、听出来了吗?我们共同的家是什么?对呀,是中国。从歌词中,你还听出了什么?
4、珠穆朗玛峰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去收集了中国有关“世界之最”
的资料,现在我就来考考你们。
5、出示题目: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京杭运河)
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长城)
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世界上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
世界上桥梁最多的城市是(苏州)
„„
6、看来,我们这个家可不一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好好了解了解我们共同的家吧!板书:我们共同的家
7、我们这个家,它的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瞧,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展示并粘贴地图)谁能告诉大家,它像什么?(认识版图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屹立在世界东
方)
二、认识祖国的面积大
1、正如歌中所唱的,每个家都要经历风吹和雨打。今天是五月十六号,两年前的五月,我们这个家就遭遇了一场大灾难?(四川发生了地震„„)
2、教师在地图上指出四川省,感情描述:2008年五月份,四川发生了令全世界震惊的大地震。地震后,一栋栋房屋倒塌,一座座桥梁被毁,一条条道路中断。许许多多多的人无家可归。(多媒体展示地震照片)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人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使灾区人民感受到了全国大家庭的温暖。多媒体播放救援画面)
3、紧扣时间,情景创设。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去支援。有人花了几小时,有人花了几十小时。虽然大家日夜兼程,都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为什么有人还要花这么长时间呢?他们到底离四川有多远?
4、算一算距离远
他们离四川究竟多远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
出示题目:
有人坐火车从黑龙江省赶到四川,大约需要15小时,两地相距约为——千米。
有人乘飞机从新疆赶到四川,大约需要5小时,两地相距约为——千米。
我们江苏人开汽车赶到四川,大约需要21小时,两地相距约为——千米。
友情提醒:
(汽车的运行速度大约是每小时60千米;火车的运行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30千米;飞机的运行速度大约是每小时750千米。)
(1)、学生分小组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准。
(学生自由计算,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从黑龙江省到四川,两地相距900千米
从新疆到四川川大约需3750千米{关于“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的适合小学生的教育课}.
从江苏到四川大约需1260千米
(3)、感知1千米
课前老师带领你们在操场上走了1千米的路程,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4)、再看看这些数字,你想说什么?
{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