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观后感>延安学习演讲稿

延安学习演讲稿

详细内容

篇一:《延安精神演讲稿》

《弘扬延安精神——让青春永放光芒》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延安精神——让青春永放光芒》。一提起延安,杨家岭的晚风,王家坪的笑语,南泥湾的歌声,就会历历在目„„

感受延安精神,重温红色记忆。巍巍宝塔山,铭记着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滚滚延河水,传承着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枣园窑洞里的星星之火,点燃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革命激情;小米加步枪,向世界昭示着中国人宝塔山上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也就是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我们的先辈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实践证明,延安精神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奔腾的江河,其生命力在于不断汇入时代的内容。延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立党建国、艰苦创业的力量源泉,是革命历史与现实精神的共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宝典,是我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灯火。

我们不能忘记,艰苦孕育着希望,奋斗孕育着成功。今天的我们是志向远大,展翅欲飞的雏鹰!我们不会忘记当年从草地雪山走过来的草鞋,我们更应该记住红米饭南瓜汤和土豆野菜所孕育的蓬勃力量。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更是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的一代!勿忘“延安精神”,积极进取,创新拼搏,这不是几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一份缠绵绵的情感,是一声急切切的呼唤,是一个响铮铮的答案。

让我们用执着的信念去追求真理,用知识的养分来丰富心灵,用宽容的心态善待生活,让青春永放光芒!

篇二:《延安精神演讲稿》

演讲稿

九曲黄河蜿蜒而下,在流到这片沟壑万千,黄土壁立的土地时,停下了它不息的脚步。它拨开面颊上的泥沙,拂去眼帘前的昏黄,把目光投向平静的延河水,它逆流而上,于灰暗中发现了一颗星辰,从迷茫中探寻出一条道路。它听见了一座城市脉搏的跳动声,听见了这片土地上不屈的呐喊声,那是从血脉中渗透出来的壮志与豪情,经过岁月的积淀、凝聚,最终化为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镌刻在这厚重而又朴实的土地上,萦绕在这血与火点燃的城市中。它昭示了一个时代的开启,它穿透了历史,看到了未来,它把一种精神与一座城紧密相连,梦萦魂牵。这座城,叫延安,这精神,叫延安……

多少斗转星移,岁月变迁,多少流年回转,春秋变换。变了的是年年岁岁,不变的是圣地延安。我总是想亲眼看一次延安,双手合十膜拜延安,双脚踏地丈量延安。我向往着在这片土地上迸发出来的革命气度,我渴望能经受它的洗礼。虽然没有走过太远的路,看过过多的风景,但一想到巍峨的宝塔山,旖旎的南泥湾,一想到朴实无华的枣园,含苞吐蕊的凤凰山,一想到庄重大气的王家坪,自然优美的杨家岭,我就仿佛来到了延安。其实,也本不需要亲手触摸就可以感受到延安,也不需要亲眼看到就可以描画出延安。圣地延安,早以其独特的城市名片和精神魅力,辐射到神州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它沉默,它不语,却把自己的名字缠绕在每个人的唇齿间,它低调,它内敛,却把集结号吹响在每个人的心田。心向祖国,心向延安,心向延安精神,心向革命延安。

人不能做一株没有思想的芦苇,延安也不是空有一层躯壳的黄土青山。延安,有着它最特别的姿态和魅力,那就是延安精神。那是一种洗净铅华终不改,岁月侵吞永不换的精神。它是自力更生,是艰苦奋斗,是实事求是,是开拓创新,是默默无闻,是勇挑重担,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虽九死其尤未悔。这精神,没有虚夸,也不浮华,没有过时,也不会老掉牙。对国家来说,它是高瞻远瞩的指导方针,对社会来说,是旗帜鲜明的心灵力量,对个人来说,它就是引导每个人前进的航标和灯塔。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学生,作为一个平凡的小小少年,我很感激我能在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方长大,我也很庆幸我可以很自豪的说生我养我的土地叫延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奋斗了十三年,我从记事起也有十三年,不要说十三年很长,人生能有多少十三年,也不要说十三年很短,它所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可以薪火相传,流芳百年。

一种精神,如果不奔走相告,不摇旗呐喊,如果不付诸于行动,贯穿生命的始终,那么,这精神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老一辈革命家日夜兼程,秣马厉兵,不应是我们现在的无所事事,碌碌无为;他们挥洒热血,燃烧激情,不应是我们现在的安稳度日,懒懒散散。我们不能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应该从我做起,从我们做起,作为学生,应该把笔杆化为武器,征服一座座题海书山,应该把朴素当作盛装,彰显出一面面青春烂漫,应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应该开拓创新,一往无前……

我们还年少,所以能雏鹰展翅,我们还年少,所以能破茧成蝶,

所以,当我们在心里树立了理想,确立了目标,把一种精神蕴含在血液中的时候,那么,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迷茫,在任何时候,都能为自己寻找好方向。请永远铭记,请常常回想这个名字吧!有一座城市,叫延安,有一种精神,叫延安,有一个时代,叫延安,有一所圣地,叫延安!

篇三:《革命圣地延安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计科1101班的李顺子,今天我要讲的是“革命圣地延安”。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陕西人,我从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展示陕西文化的机会,那么,今天,请大家跟随我,了解在那个特定时期,在陕西这块并非沃土的大地上,如何走出了一支让国民党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辖1区12县。在大家眼里,可能觉得延安是在近代才出名的,其实不然,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在大家的印象里,陕北应该就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坡,一个晒得黝黑的汉子蹲在阳光照耀下的墙角下(陕西十八怪,有凳子不坐硬要蹲着),手里拿着一个海碗,看起来十分拉风,可惜了,里面装的可一点都不拉风。可就是这么个地方,为什么我党要选择它作为燎原之地呢?显然这是偶然,但我也庆幸,他们去了延安。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我深刻地认识到黄土高坡虽然没有江南的山明水秀,但它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一种如红高粱一样深深扎根于大地的坚毅,所以它养活了在国民党层层封锁下的星星之火的中国共产党。所谓延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沃土上生长的,与民族优良传统品德有着渊源关系,中华民族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历来就有不怕艰难险阻,顽强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

了解了起因,我们再来看看那时的延安,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可是没有吃的,这个敌人供应不了啊,所以我们英明睿智的毛主席提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小米加步枪,最终战胜了小日本鬼子,战胜了国民党。所以大家现在对于钓鱼岛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当年我们小米加步枪都打赢了,现在的中国,那是怎一个日新月异了得啊。图中的纺车现在在我老家都还有,我们老家农村几乎家家户户床上,哦,我们叫炕,铺的都是它纺出来的老土布,吸水性好还不起褶皱,对于咱们当中的某些懒人特别适用。还有窑洞,真的是冬暖夏凉,大家要去的话,我可以带你们去验证一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的延安终于脱去了落后贫穷的帽子,大步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路上。这个,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在延安期间,我党中央办公所在地总共换了三次,杨家岭,王家坪,枣园。杨家岭,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之后在中央大礼堂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七大”选举毛泽东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等职位,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共产党人>发刊词》、《纪念白求恩》、《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光辉著作。

杨家岭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1946年8月,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

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1939年7月,周恩来由杨家岭驻地出发,前往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乘骑受惊,他摔倒在石岩上,右臂骨折,因当时医治条件较差,导致终生残疾,右臂只能弯曲六十度。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毛泽东及夫人江青、刘少奇、张闻天等在窑洞前为邓小平和卓琳、孔原和许明举行婚礼聚餐。

枣园,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在此期间发生了不少重大事件。1944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后任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并进行了两天两夜的会谈,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政府中共给国民政府的五点建议。12月,又在居地会客会见了包瑞德,对国民党的三点建议给予有力批驳。次年8月,他由这里出发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1943年,在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中,枣园举行军民纺线比赛,周恩来和任弼时都被评为“纺线能手”。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主持中央工作。9月15日,刘少奇召集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领导同志开会讨论东北问题,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率领两万干部和十万大军挺进东北。9月19日,刘少奇、朱德经请示毛泽东主席,起草了《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有力地支援了重庆的谈判斗争,对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发展和巩固东北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1947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结婚。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武装在延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休养生息,可以说,延安十年,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把还比较分散的各部分力量集中起来,狠狠地打在了敌人的心脏上,生长在物质条件优越的今天,我们或许无法体会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昂,但是,我们至少对他们存着一份感激之情,这就是我今天的展示,谢谢观看!

篇四:《弘扬延安精神铸就无悔青春演讲稿》

感受延安精神体会理想与现实

从滚滚的延河水到巍巍的宝塔山,从延安革命纪念馆到南泥湾大生产展览,杨家岭、凤凰山、王家坪、枣园……几天来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不停地在我脑海中旋转,汇聚成两个光辉的大字:延安!

在学习参观革命圣地的日子里,兴奋与激动的心情慢慢积淀为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到延安来是为了什么?不错,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延安精神。那么,什么是延安精神?为什么要学习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对我们这些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有什么指导意义?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江泽民同志对延安精神基本内涵的深刻揭示和科学把握。言简意赅而略显抽象的几句话,变得那么丰富而生动、充实而具体、博大而令人震撼。它像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根据自己几天短暂的学习和粗浅的理解,我想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谈一点个人体会和认识。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应当从自身出发、从小事做起,切实践行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在几天的参观学习和体验中,对延安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有着直观而深刻的印象:抗大学员们自己动手挖窑洞建校舍,露天上课,延河边洗漱,用马兰纸,点麻油灯刻苦学习,更不用提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当年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带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了。我们现在的工作生活条件比起那时候何止天壤之别,再苦能苦到什么程度?有什么理由不继续艰苦奋斗而去大肆挥霍浪费呢?

关于理想与现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对于如何实现理想,如何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却时常拿不准,有时甚至感到迷茫。这其实是一个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问题。特别是在我们中间如何确立、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在延安考察的整个过程中,大家近距离地体会到当时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残酷现实之间的极大差距。红军进入延安是在长征中的被动局面下作出的战略选择,无论是延安的条件,

还是革命力量自身,对于实现革命胜利的理想都到了最艰难、最困苦的境地。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大生产到整风,从党建到强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是立稳脚跟,然后发展壮大,最后解放全中国,13年弹指一挥间,党硬是把革命理想变成了现实。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包含了走向成功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细节,包含了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讲话、每一部文献。这一切真实地见证了党如何立足现实、改变现实,重视问题、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地反败为胜,扭转乾坤。这其中蕴含了无穷的智慧,成为后来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在延安学习的过程中,对照延安的革命斗争史,深刻反思了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觉得深受启发。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统一体,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现实才有被改变的希望。党在延安战斗的13年,已经用伟大的实践证明了一个党、一个国家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可以将符合历史规律、符合人民利益的理想变为现实。对党和国家来讲是大道理,对于一个人也同样如此。尤其是一个志在创业的青年人,这个道理非常重要。我们都有一个同感,观今鉴古,学史明理,借鉴历史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对于自己的理想,我们应有更清醒的认识,特别是一些近期的目标,要更客观一点、更实际一些;既要有人生的远大抱负,更要有实实在在的每一步所能达到的具体设想;不仅要从自己出发设计理想,更要从社会角度和发展条件考虑规划;对于理想的实现,不能骄傲自满,要多想领导与父母的教导、公司的培养和同事们的帮助;对于未实现的理想,应及时调整和完善,不在不现实的理想上消耗时间走弯路。而对于现实,则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让主观迷乱了眼睛,不让情绪模糊了视线;时常把问题和困难看得多些、重些,不忽视前进中随机的、难以预料的不利因素;凡事十分把握也做三分胜算,学习扎扎实实地进行,成绩一滴一滴地积累,每走一步都踏踏实实、平平稳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天,但我们对延安精神的学习和实践不应该也不会结束。我们将带着这丰厚的收获,回到包头,回到公司,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向寄予我们殷切期望的公司领导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向自己内心那份崇高的延安精神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五:《弘扬延安精神演讲稿》

篇一:弘扬延安精神演讲稿

弘扬

延安精神,践行群众路线

各位领导、各位评

委、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

目是“弘扬延安精神。

古往今来,大到一

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个人,都需要有一种精神作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力

量源泉。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而其中延安精神,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

洪精神、抗震精神和奥运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一

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

地,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北和延安战斗、生活、

工作了13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

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矗正是这波澜壮阔的13年,正是延安这片神

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们今天的条件同延

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全党同志,一定

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

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

局面的强大动力。我们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要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继续发扬

艰苦奋斗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为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不懈奋斗。延安精神是我们

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一生动教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让青少年更多地了解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走过的艰难历程,了解我们党在

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把老一辈开创的事业一代一代

传下去。在与时俱进的奋斗中,延安精神必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化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忆往昔,峥嵘岁月

稠;看今朝,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我们黄龙县总工会自成立以来,全体员工坚持“团结、

高效、创新、求实”的工作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延安精神的引领下,我们认真按照

党组织部署的工作任务和黄龙县总工会制定的工作计划,继续发扬开拓创新、求实进取的工

作作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杨家岭的晚风,枣园的灯火;王家坪的笑语,南泥湾的歌声??往日种种如今仍历历在目。延

安精神是革命历史与现实精神的共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构建和谐深圳、效益

深圳的不竭动力。任何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传统,不能忘记革命时期我党的优良作风。再延

安精神的指引下,让我们用胸中的热血和一身的浩然正气,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凯歌!

谢谢大家!

井娟花

黄龙县工会

篇二:“弘扬延安精神大讨论活动”发言稿

“弘

扬延安精神大讨论活动”发言稿

延安实验小学王

鹏飞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