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衣物表面发亮
详细内容
篇一:《化纤类衣物》
化纤类衣物:
不添加纯天然纤维材料,纯粹由涤纶、锦纶、氨纶、丙纶、维纶、腈纶、粘胶、尼龙、醋酸纤维、天丝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合成的的布料制成的衣物称为化纤衣物。
它们的特性:
涤纶:属于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回复性,面料挺括,不起皱,保形性好,强度高,弹性又好,经久耐穿并有优良的耐光性能,但容易产生静电和吸尘吸湿性差。
锦纶:为聚酰胺纤维,也是所谓的尼龙,染色性在合成纤维是较好的,穿着轻便,又有良好的防水防风性能,耐磨性高,强度弹性都很好。
丙纶:外观似毛戎丝或棉,有蜡状手感和光泽,弹性和回复性一般不易起皱比重小,轻,服装舒性好,能更快传递汗水使皮肤保持舒适感,强度耐磨性都比较好经久耐用,不耐高温。
氨纶:具有优良弹性又称弹力纤维,也称莱卡,弹性好,手感平滑,吸湿性小,有良好耐气候和耐化学品性能,可机洗,耐热性差。
维纶:织物外观和手感似棉布,弹性不佳,合湿性好比重和导热系数小,穿着轻便保暖,强度耐磨性较好结实耐穿,有优良耐化学品,日光等性能。
腈纶:俗称“人造羊毛”具有柔软、保暖、强力好的特性,表面平整,结构紧密,不易变形,水洗后缩水极小。
粘胶:以木材、棉短绒、芦苇等含天然纤维素的材料化学材料加工而成,也常称人造绵,具有天然纤维的基本性能,染色性能好,牢度好,织物柔软,比重大,悬垂好,吸湿性好,穿着凉爽,不易产静电、起毛和起球。
醋酯纤维:由含纤维素的天然材料经化学加工而成,肯有丝绸的风格,穿着轻便舒适,有良好的弹性和弹性回复性能,不宜水洗,色牢度差。
天丝:是一种环保纤维,在提纯纺丝过程中,用高科技工艺,保护具天然纤维所有特性,它吸湿透气性强,织物悬垂,丝质滑爽,染色鲜艳等特性。反复洗涤,日晒也不失诸多保健功能,不易起球。
篇二:《化纤衣服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它()》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沾上灰尘,是因为()》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四:《服装常见疵点描述》服装成品基本质量要求
一、规格不符
序号缺陷产生原因1、规格超差——样板不准;裁剪下刀不准;绗棉时缝位超差。
二、缝制不良
2、针距超差——缝制时没有按工艺要求严格调整针距。
3、跳针——由于机械故障,间断性出现。
4、脱线——起、落针时没打回针;或严重浮线造成。
5、漏针——因疏忽大意漏缝;贴缝时下坎。
6、毛泄——拷边机出故障或漏拷;折光毛边时不严密,挖袋技术不过关,袋角毛泄。
7、浮面线——梭皮罗丝太松,或压线板太紧。
8、浮底线——压线板太松,或梭皮罗丝紧。
9、止口反吐——缝制技术差,没有按照工艺要求吐止口。
10、反翘——面子过紧;或缝制时面子放在上面造成。
11、起皱——没有按照缝件的厚薄调换针线;或缝合件有长短。
12、起绺纽——由于技术不过关缝纽了;缝合件不吻合。
13、双轨——缉单明线,断线后,接缝线时不在原线迹上;缝制贴件下坎后,补线时造成两条线迹。
14、双线不平行——由于技术不过关;或操作马虎造成双线宽窄不匀。
15、不顺直——缝位吃得多少不匀造成止口不顺直;技术差缉明线弯曲。
16、不平服——面里缝件没有理顺摸平;缝件不吻合;上下片松紧不一。
17、不方正——袋角、袋底、摆角、方领没有按90度缝制。
18、不圆顺——圆领、圆袋角、圆袖头、西服圆摆,由于缝制技术不过关出现细小楞角。{化纤衣物表面发亮}.
19、不对称——由于技术差或操作马虎,必须对称的部位有长短、高低、肥瘦、宽窄等误差。
20、吃势不匀——绱袖时在袖山部位由于吃势不均匀,造成袖山圆胖,或有细褶。
21、绱位歪斜——绱袖、绱领、定位点少于三个或定位不准。
22、对条、对格不准——裁剪时没有留清楚剪口位;或排料时没有严格对准条格;缝制时马虎,没有对准条格。
23、上坎、下坎——缝纫技术低或操作马虎,没有做到缉线始终在缝口一边。
24、针孔外露——裁剪时没有清除布边针孔;返工时没有掩盖拆孔。
25、领角起豆——缝制技术低;领角缝位清剪不合要求;折翻工艺不合要求;没有经过领角定型机压形。
26、零配件位置不准——缝制时没有按样衣或工艺单缝钉零配件。
27、唛牌错位——主唛、洗水唛没有按样衣或工艺单要求缝钉。
三、污迹
28、笔迹——违反规定使用钢笔、圆珠笔编裁片号、工号、检验号。
29、油渍——缝制时机器漏油;在车间吃油食物。
30、粉迹——裁剪时没有清除划粉痕迹;缝制时用划粉定位造成。
31、印迹——裁剪时没有剪除布头印迹。
32、脏迹——生产环境不洁净,缝件堆放在地上;缝件转移时沾染;操作工上岗前没有洗手。
33、水印——色布缝件沾水裉色斑迹。
34、锈迹——金属钮扣,拉链,搭扣品质差生锈后沾在缝件上。
四、整烫
35、烫焦变色——烫斗温度太高,使织物烫焦变色(特别是化纤织物)
36、极光——没有使用蒸气熨烫,用电熨斗没有垫水布造成局部发亮。
37、死迹——烫面没有摸平,烫出不可回复的折迹。
38、漏烫——工作马虎,大面积没有过烫。
五、线头
39、死线头——后整理修剪不净。
40、活线头——修剪后的线头粘在成衣上,没有清除。
六、其它
41、倒顺毛——裁剪排料差错;缝制小件与大件毛向不一致。
42、做反布面——缝纫工不会识别正反面,使布面做反。
43、裁片同向——对称的裁片,由于裁剪排料差错,裁成一种方向。
44、疵点超差——面料疵点多,排料时没有剔除,造成重要部位有疵点,次要部位的疵点超过允许数量。
45、扣位不准——扣位板出现高低或扣档不匀等差错。
46、扣眼歪斜——锁眼工操作马虎,没有摆正衣片,造成扣眼横不平,坚不直。
47、色差——面料品质差,裁剪时搭包,编号出差错,缝制时对错编号,有品质色差没有换片。
48、破损——剪修线头,返工拆线和洗水时不慎造成。
49、脱胶——粘合衬品质不好;粘合时温度不够或压力不够,时间不够。
50、起泡——粘合衬品质不好;烫板不平或没有垫烫毯。
51、渗胶——粘合衬品质不好;粘胶有黄色,烫斗温度过高,使面料泛黄。
52、套结不准——套结工没有按工艺要求摆正位置。{化纤衣物表面发亮}.
53、钉扣不牢——钉扣机出现故障造成。
54、四合扣松紧不宜——四合扣品质造成。
55、折衣不合格——没有按工艺要求(或客户要求)折衣。
56、衣、袋规格不符——包装工操作马虎,将成衣装错包装塑料袋。
57、丢工缺件——缝纫工工作疏忽,忘记安装各种装饰绊,装饰纽或者漏缝某一部位,包装工忘了挂吊牌和备用扣等。
58、装箱搭配差错——包装工工作马虎,没有严格按装箱单搭配装箱。
59、箱内数量不足——打下的次品过多,没有合格品补足造成尾箱缺数。
60、外箱唛头印错——外贸部门提供的唛头有错;生产厂家辨别英语出错
Sgs
纺织品测试燃烧测试环保测试尺寸稳定性检测强度检测性能检测色牢度检测
物理性能(PhysicalProperty):密度、纱支、克重、纱线捻度、纱线强力、织物结构、织物厚度、线圈长度、织物覆盖系数、织物皱缩或织缩率、曲斜变形、拉伸强力、撕裂强力、接缝滑移、接缝强力、粘合强力、单纱强力、纱线的单位线密度强力、防钩丝、折痕回复角测试、硬挺度测试、拒水性测试、防漏性、弹性及回复力、透气性、透水汽性能、一般成衣燃烧性、儿童晚服燃烧性、胀破强力、耐磨性测试、抗起毛起球性等
色牢度(Colorfastness):耐皂洗色牢度(小样)、耐摩擦色牢度、耐氯水色牢度、非氯漂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实际洗涤色牢度(成衣、面料)、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光照色牢度、耐海水色牢度、唾液色牢度
尺寸稳定性(DimensionalStability):水洗机洗尺寸稳定性、手洗尺寸稳定性、干洗尺寸稳定性、蒸气尺寸稳定性
外观持久性(ApperanceAfterWesh):水洗机洗外观稳定性、手洗外观稳定性、干洗外观稳定性
化学成分分析(ChemicalAnalysis):PH含量、甲醛含量、含铅量、偶氮染料测试、重金属含量测试、吸水性、水份含量、异味、棉的丝光效果、热压、干热、储藏升华、酸斑、碱斑、水斑、酚醛泛黄等
成分分析(FiberContentAnalysis):棉、麻、毛(羊、兔)、丝、涤纶、粘胶、氨纶、锦纶、含绒量等
篇五:《秋冬季节我们穿的化纤衣服为什么容易吸附灰尘(容易脏)?》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化纤衣物表面发亮}.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六:《裤子磨的发亮怎么办》裤子磨的发亮怎么办?“裤子发亮了”在服装中的称作“极光”。清除“极光”的具体做法是:1.先把要去除“极光”裤子洗净凉干。2.在半盆清水里加入二到三汤匙含酸度高一点的食醋(红醋含酸度高一点的好象山西是老陈醋,含酸度在4.6%以上,白醋的含酸度普遍较低)。3.将毛巾在含醋的水里浸湿,拎成半干,平铺在有“极光”的地方,用电熨斗轻轻熨烫,反复几次后,再用清水将此裤洗净、晾干即可,这是我们从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化纤成分或者化纤与羊毛等混合成分的裤子在经常摩擦部位,如臀部、膝盖处很容易出现发亮的情况,尤其是在穿着时间较长以后,这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在平时注意尽量减少摩擦面积,在熨烫时应使用蒸汽熨斗,不要让熨斗与裤子表面有直接接触,这样能避免发亮程度的加深。
篇七:《试卷》八年级(上)科学期中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我市许多学校正在创建绿色学校,为了提醒广大师生注意节约用水,学校在用水处张贴了“节
水徽记”。你认为“节水徽记”的图案应该是(▲)
2、地球是一个水球,71%的表面积被水体所覆盖。而联合国却还把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节水日,这是因为目前人们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河流水和湖泊水B、冰川水和地下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3、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A.蒸发B.径流C.水汽输送D.太阳辐射
4
A5、温州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下列描述温州气候的是(▲)
A.冬无严寒、夏无酷暑B.今天最高气温24℃C.今天市区空气质量Ⅱ级D.明天阴转
6、在学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后,小明还有点疑问,回家后小明做了一实验:将少量的食盐溶解在凉开水中,静置一个小时后,小明用吸管分别尝了上层、中层和下层的溶液的味道,你觉得小明会感觉到(▲)
A
、上层最咸B、下层最咸C、中层最咸D、上层、下层和中间一样咸{化纤衣物表面发亮}.
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B.C.D.
8、夏天,实验员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并密封放置,到了冬天发现瓶底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A.变成了不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
C.温度下降,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D.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9、云飘在空中而不降水,这可能是由于(▲)
A、空气中的水汽不够B、气温不够高C、云中凝结的水珠还不够大D、运的上升运动太快
10、下列现象或做法中,跟大气压没有关系的是(▲)
A.炒海螺时要剪去尾部B.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
C.氢气球松手后会上升D.茶壶盖上要开一个小孔{化纤衣物表面发亮}.
11、苍南县应征入伍赴藏的青年,刚到达青藏高原时,常会头晕、头痛、耳鸣,有的甚至恶心、呕吐,其主要原因是(▲)
A.高原上气温偏低,经常下雪B.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含氧少
C.高原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D.高原上道路崎岖,人体能量消耗过多
12、科学老师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知识,揭示科学
规律。下面的实验不是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
..
13、三亚位于海南岛的南端,有“天涯海角”之称。这里长夏无冬,气温全年很高。形成这种气候特点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性质D.季风
14、下列有关灾害性天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旱灾一定发生在干旱地区
B、台风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夏季
C、寒潮是来自于低纬的暖气流活动,主要发生在冬季
D、北方发生洪涝灾害的威胁比南方大
15、沙漠中的抬尾芥虫在大雾深夜爬上沙丘顶,高高抬起屁股,其目的是(▲)
A.沙漠中的动物喜欢高温环境,雾夜气温低,头部低埋可以保暖
B.雾夜水汽充足,为了保证翅膀不被弄温
C.收集水滴,沿身体流下至头部,供饮用
D.沙漠白天气温高,天敌雾夜活动频繁,翘起屁股改变外型可以躲避天敌
16、a、b、c、d四种溶剂,对油漆和化纤衣物的溶解情况如下表。若你的化纤衣服上沾有油漆,上述溶剂中,适宜用来清洗衣服上的油漆的是(▲)
A、aB、bC、cD、d
17、一只新鲜鸡蛋,沉没在盛有水的烧杯里,要使鸡蛋上浮,可采用的方法有(▲)
A、加热B、加盐C、加酒精D、加水
18、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重为100N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盆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90N,则(▲)
A.物块会浮在水面上B.物块会悬浮在水中
C.物块会沉入盆底D.不能据此判断出物块的沉浮{化纤衣物表面发亮}.
19、如右图所示,“辽宁号”航空母舰是中国海军配备的第一艘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辽宁号”航空母舰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当歼-15舰载机全部飞回..航母后,则有(▲)
A.航母所受浮力减小,会上浮一些
B.航母所受浮力增大,会下沉一些
C.航母所受浮力减小,会下沉一些
D.航母所受浮力不变,会始终漂浮
20、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
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3分)
21、将少量的①菜油、②醋、③味精、④蔗糖、⑤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填序号,下同)形成悬浊液,▲形成乳浊液,▲形成溶液。
22、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接通电源后,
1)A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气,
2)可以用▲来检验B试管内的气体;
3)电解水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和▲组成。
23、婵娥五号“探路者”经过漫长而充满艰险的返回征程,在着陆区预定区域成功降落。降落过程中,穿越了大气层。在大气层中(如上图)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填名称),该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民用客机的飞行高度一般在大气层中的▲(填名称)。
24、第一次向世人证明大气压存在而且值很大的著名实验是▲实验;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帕,等于▲毫米汞柱产生的压强,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
25、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在西部高原的人们烹饪食物往往是采用炒、烤等方式制作,较少用煮的方式,这是由于高原地区的大气压较▲,水的沸点较▲的缘故。
26、下面是我县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
我县今天夜里到明天晴,东南风2-3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为15℃。早上最低气温是5℃,森林火险等级4级,林区绝对禁止野外用火。试问:
(1)这里所说的气象消息是指我县的▲状况。(填“气候”或“天气”)
(2)白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
27、读右图某北半球地区天气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在▲控制下,天气状况以▲为
特征。
(2)丙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锋,该锋面过
后使丙地气温▲。(填“升高”“降低”)
28、20℃时,50克水最多能溶解18克的氯化钠达到
饱和,则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三、实验分析题(每空2分,共20分)
29、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填名称);
(2)小欣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明发现小欣的操作有错误。请指出小欣操作中的错误是▲。
(3)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准确的选项有哪些?(▲)
A、食盐中有杂质B、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D、配制完成后移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
30、气体产生的压强(气压)大小与哪些因索有关呢?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了解到如下信息后提出了他们的猜想。信息:①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暴晒易爆胎;②篮球充气越多,越不易被压扁;③密封在针筒内的空气只能被压缩一定的范围。猜想: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的多少、温度及体积有关。
(1)信息▲(填序号)可作为”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的
猜想依据。
(2)科学小组设计了如图7所示装置探究气压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步骤如
下(假设水的体积
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步骤一:往气球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用细线扎紧气球口。
步骤二:在容器底部固定一滑轮,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
步骤三:拉动绕过滑轮的细线使气球浸没在水中,标记水面位置并测出细
线露出水面的长度。
步骤四:升高水温,拉动细线改变气球浸没的深度,使水面的位置保持不
变,再次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
①气球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时,保持水面位置不变是为了控制气球体积不变。
②实验中对多个不易观测的量,进行了巧妙的“转换”。如“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越长”反映“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反映▲越大。
31、食盐和味精是厨房里常用的两种调味品,这两种物质都可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更强呢?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①在两个同样的烧杯甲和乙中分别倒入50克冷水和50克热水,用天平称取食盐和味精各20克,把食盐倒入甲烧杯的冷水中,把味精倒入乙烧杯的热水中.
②用玻璃棒搅拌,使它们充分溶解后,甲烧杯中食盐还有剩余,乙烧杯中味精全部溶解.③结论:味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明的实验设计有什么缺陷?▲.
(2)实际上平时使用的味精,无论是晶体状还是粉末状的都含有少量的食盐,所以菜里味精放多了也会变咸的.如在实验室里要把味精提炼的更纯些,你采用的方法是▲.(选填“过滤法”或“结晶法”)
32、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①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②配制一大杯盐水;
③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猜想2是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