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怎么样分享作文
详细内容
我想怎么样分享作文(一)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想像作文
——听想象作文指导课《奇妙的声音世界》有感
浏正街小学伍伯如
今天我校年轻的周老师上了一堂作文指导课。这是一堂以“奇妙的声音世界”为主题的想象作文指导课。周老师的这堂课分为了这样几个环节:仔细倾听、大胆想象、清楚表达。她首先给同学们提供了几组声音,要求同学们认真听,然后展开自己的想象,并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想象到了什么。然后周老师又出示了一组关于夏天的晚上一些动物所发出的声音,要求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像,自己想到了什么,然后又出示一篇平行班级的同学的文章《夏夜》,请同学一起来评一评这篇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在哪?并且要求同学们说一说平行班的那位同学为什么能够写得这样好。最后周老师又出示了一组关于清晨动物的声音,要求同学们把自己所听到的、所想象的用笔写下来。
听了她的课后,我有很多感想:(一)想像作文指导课不容易上。(二)想像作文指导课到底要如何上?(三)老师到底要指导学生哪些方面?
下面我将结合周老师的这节课、结合自己在想象作文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认为无论是上什么类型的作文指导课,老师都应该以能够促进学生“想写、有写、会写”为宗旨,想像作文指导课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我将详细地谈谈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成功的选材是一堂好的想象作文指导课的基础.要想学生想写,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有吸引学生以及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主题,也就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周老师的这节课选择了早上以及夜晚动物所发出的声音,这是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所以同学们的想像比较丰富,发言也非常踊跃。当老师才刚把声音播放出来的时候,有学生就忍不住喊道:“哇,是公鸡打鸣的声音!”接下来,又有学生小声说到:“我听到黄牛的叫声了。”“还有小鸟的叫声,还有溪水的声音„„”同学们边听就边七嘴八舌地小声说了起来。所以在选题方面,老师是成功的。所以我认为成功的选材是一堂好的作文指导课的基础。
(二)正确的想法指导是上好想象作文指导课的关键.要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写,不单纯是选择好了主题就够了,老师还必须做适当的引导,例如周老师的这节课,在学生听了动物的叫声后,老师要能够从学生的发言当中归纳总结出可以写的一些内容。如有个同学发言如下:清晨,太阳公公从东边悄悄地升起来了,大公鸡醒了,然后爬到围墙上“喔喔喔”地唱起歌来,接着所有的小动物都醒了,小鸟在枝头上也唱起歌来,小树听到小鸟的歌声露出了甜甜的笑脸。接着连这家的小主人也醒来了,他伸了个懒腰,然后走到小溪边听哗哗的溪水声然后说:‘夏天的清晨真美啊!’老师在听完同学的发言后,应该归纳可以写的内容有:动物、植物、人以及自然环境等,让学生觉得可以写得内容真多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所以我认为正确的想法指导是上好作文指导课的关键。
(三)写法方面的正确指导是上好想象作文指导课的最重要环节。另外,学生光觉得有东西可写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怎样去写,即如何表达,在这个环节上更是老师指导的重点。周老师在这节课上通过学生的发言,巧妙地提出了如果使用象声词,作文的语言会显得特别生动。有个同学在模拟黄牛的叫声时,是这样说的“黄牛“哞哞地叫着。另一个学生在说青蛙的叫声时,说到:“青蛙‘呱呱呱’地叫着。老师指出,使用了如“哞哞哞”、“呱呱呱”这样的词,同学们觉得怎样呢?同学回答:“我觉得很可爱,使文章变得更活泼。通过范文,老师再一次巧妙地提出了,如果在文章中使用拟人等手法,文章会变得更加的生动活泼、有趣。老师出示了一篇这样的范文:一个夏天的夜晚,池塘边吹来了一丝丝凉风,“大家快出来呀!”青蛙姐姐大声喊到。“夏夜多美啊!”许多只青蛙从池塘里蹦了出来。一只小青蛙说:‘瞧!月亮姐姐披上银白色的舞裙,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正眨着眼睛呢!’这时,一个细细的声音在一只小青蛙背后响起,小青蛙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小蟋蟀,她害羞地露出半个脑袋,“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当然!”小青蛙们和小蟋蟀玩起了快乐的游戏。老师问学生:“你们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呢?”学生说:“觉得写得很好。”老师又问:“你觉得他为什么能够写得这样好呢?”有同学回答:“因为他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文章的语言显得特别生动可爱。”这就是老师在写法方面的指导。所以我认为老师在写法方面的正确指导是上好作文指导课的最重要的环节。
其次,指导学生想象与表达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巧妙地运用范文达到老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有意义。
以周老师的课为例,老师提供给学生的范文,既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且还能够把老师的指导巧妙地结合在其中,最重要的是:当学生的回答不能完全达到老师的教学目标时,老师可以巧妙地运用范文为自己的教学目标服务。周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清楚表达时,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有条理的表达、使用象声词、使用拟人手法。学生在发言时,多次提到了后两者的作用,但是就是没有人提到写作时应该有条理,在这个时候,老师又出示了一篇条理特别清楚的范文给学生,要学生想想这篇作文写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终于有学生回答:“我觉得
他写得特别清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前后之间接得特别好。”老师大声表扬了这个孩子的回答,并且总结出:写作文除了应该使用多种表达方法外,还应该具有条理性。
再次,老师在学生发言后的每一次点评,在作文指导中也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周老师的课为例,每次请同学说了自己所想象的内容后,老师精彩的点评,既可以引导学生不发生重复、罗嗦的错误,还可以在非常自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了表达的一些技巧。如,当学生听完动物的叫声后,学生模范了公鸡喔喔喔的叫声,用了象声词,让文章显得很生动。老师及时给予了学生肯定,让学生意识到可以用象声词的表达方式。另外,当学生想象了动物之间的一些对话和它们的一些心理活动时,老师点评到:“你说得可真好,你把动物想象成人,并想象他们能够象人一样说话,可真有意思,我觉得大家肯定都喜欢读你的文章哦。”。老师的这些精巧的点评就是对学生怎样表达的指导。
总之,我觉得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老师必须在以上几个环节进行恰当的指导。同时我也觉得想象作文中:仔细倾听、大胆想象、清楚表达这几个环节是必须的。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恳请同行们交流指正。
我想怎么样分享作文(二)怎样作文才快乐
有许多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甚至对之表示极度的厌恶、反感与恐惧,一篇作文要绞尽脑汁才能写得出来,糟糕一点即使搜肠刮肚也未必能写一段话。于是一到作文课,就如临大敌,一考语文,最头疼的就是后面的作文。当然了,越写不好越怕,越怕越写不好,恶性循环下去,作文永远都是一个摆不脱的阴影。如此说来,作文还哪里有快乐可言?这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了。
那么怎样才能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首先,要调整心态,从心理上消除这种厌恶和恐惧感。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为什么要写好作文?是为了考试?不是!考试只是一种检测知识能力的手段,并非最终目的。我们学写作文,其实从小学时的造句就开始了,作文实际就是寻求一种语言的表达,说白了,就是"说话",即怎样把自己要说的话以最简明最有吸引力的句子表达出来,让别人明白甚至产生共鸣。一个人进入社会就会深切体会到语言的表达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多么地重要!同学们现在虽然不能亲身体会到这一点,但是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也能感觉到,生硬而平淡无奇的文字读起来索然无味,而语句不通、表意不明的句子简直就是一堆垃圾了。作文实际上就是一个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过程,堂堂一个中国人,总不能连自己的语言都用不通顺吧?写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成名成家,它就是在表达你个人的意思、意见、情感,是将思维转化成文字的过程。难道这也让你觉得厌恶与恐惧吗?
当然,有一点不可回避,那就是现在写作文基本上是为了考试,基本上是在一定的要求下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同学们的思维与创造力。这是教育上的一个不合理之处,需要时间去做调整。面对这种情况,同学们在心理上还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倾向:写作文是在表达自我,不是一项任务。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没什么好写的,无话可说。"事实是这样的吗?是真的没什么要告诉别人,还是根本就是自
己懒的动笔?所以说,很多时候不是没东西写,不是没话说,而是自己不够主动。
有一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做,并不断寻求最好的方式去做。那些喜欢写作的人,他们的文章写得好,兴趣起了很大的导引作用。主动一点,勤快一点,写作绝对不会再像你想像中的饿那么难,不信你试试看!
心理的负担消除了,写作中其它的困难都很容易克服。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还设计到写什么的问题。无话可说,成了现在同学们写作文的最大难题。为什么无话可说?一是没有经历,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其实在这方面,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作是在平时生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积累不仅仅在观察生活,还包括思考生活及用笔去记录生活。光去看、去发现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对所闻所见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能用文字记录下来。也许老师会经常建议同学们写日记,这的确是个好建议。因为写日记一方面提高了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又锻炼了你的思维,真正写作文时就不会再感到为难了。日记是在积累一种经验、一种习惯,你平常所记的东西,可以经常拿出来翻看,作文素材自然就增加了,哪里还需要故意去生活里找?日记其实就是小作文,是自己的作文,思想、言论、事件,甚至想像的东西都可以写进去。课堂上或考试中的写作尽管有限制、有要求,但毕竟是不会脱离生活,只要平时做了有心人,写起来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
当然,写作文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与技巧,还要遵循一般的原则,否则写出来的文章杂乱无章,自己痛苦不说,别人看着更难受。
这里主要强调在写作上首先要端正态度,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当有一天你把自己的心里话付诸文字的时候,当有一天你的思想变成铅字的时候,你是否深深感受到心底的快乐?是啊,这就是写作的乐趣,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当你爱它的时候,它就乖乖听你的话了。
怎样表达真情实感
一篇好的文章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这些文章除了真实具体外,还有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呢?
一、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
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些事有教育意义或使人受到启迪,有的会使你感动,难以忘怀。如果我们在习作中,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达真情实感。如《难忘的一课》,写“我”在抗战胜利后,在台湾高雄港口附近一所乡村小学看到一位教师教学生们学习祖国文字的情景及在小礼堂参观中国伟人像的经过,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由于这些都是“我”所见、所闻、所感,因而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的真情实感。
二、要用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
没有具体事物,文章就没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一般都是通过具体事物的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的。例如在《难忘的一课》中,“我”看到年轻教师认真地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时,“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老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具体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样写,确实感人。
三、用词造句要准确、实在。
文章以情动人,这“情”指真情实感。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实,用词造句就要较准确、实在,做到恰如其分。《感情真实、恰如其分》(读写例话)一文以《穷人》这篇课文为例进行了具体阐述,并得出了结论:写出真情实感,不在于用华丽
的词语或激昂的语句,而是要做到用词造句恰如其分。如《难忘的一课》中,写参观小礼堂里的中国伟人像后,“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简朴的一句话,真实而准确地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又如课文结尾,在写“我”激动的心情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华丽的词藻,作者用“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这句朴实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了“我”当时的真情实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怎样自主拟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领会文章的内容,一个有趣、新颖、醒目的好标题能体现文章的内容和特点,能激起读者的新闻记者兴趣。在学习中,有些新闻记者练习需要我们自拟题目。那么,我们很有必要学会自似题目。下面以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为例,介绍几中拟题方法。
一、用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时间拟题。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课间十分钟》、《杨家岭的早晨》、《秋天》、《初冬》、《开演之前》等。
二、用与文章内容有关的地点拟题。如《在仙台》、《景阳冈》、《草原》、《在炮兵阵地上》、《八角楼上》、《葡萄沟》、《长城》等。
三、文章的主要人物拟题。如《罗盛教》、《西门豹》、《少年闰土》、《刘胡兰》、《黄继光》、《凡卡》、《李时珍》、《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
四、文章记叙的中心事件拟题。如《鲁班学艺》、《抢险》、《老科学家下乡》、《小壁虎借尾巴》、《董存瑞舍身炸雕堡》、《飞夺泸定桥》等。
五、用文章中人物的有关语言拟题。如《“你们想错了”》、《“兄弟便是朱德”》(引用文章中主人公的原话为题)、《我们也要当红军》、《我要的是宝葫芦》等。这样标题能抓住人物特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六、和与文章有关的物件拟题。《小木船》、《一个苹果》、《一幅壮锦》、《马踏飞燕》等。
七、用倒装句拟题。《别了,我爱的中国》、《再见了,亲人》分别是“我爱的中国,别了”和“亲人,再见了”的倒装。这样拟题渲染了气氛,加强了语势,突出了语意。
八、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拟题。如《种子的力》表面是写种子的力量。又如《金色的鱼钩》、《彩色的翅膀》等都属于这一类。
九、用突出文章中心的词语或句子拟题。如《为人民服务》、《视死如归》、
《一定要争气》等课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这样拟题能紧扣题目,直入中心。
十、用文章体裁拟题。如《给颜黎明的信》、《雷峰日记二则》、《寓言二则》、《古诗二首》等。这样拟题,读者一看就了解文章的体裁。
十一、用事物名称拟题。
1、动物名称:如《翠鸟》、《火烧云》、《鹅》、《黄鹂和山雀》、《鸬鹚》
等。
2、植物名称:如《笋芽儿》、《荷花》、《喇叭花》等。
3、天体及自然现象名称:如《太阳》、《雨》、《风》、《虹》等。4、名胜古迹名称:如《颐和园》、《趵突泉》、《卢沟桥的狮子》、《赵州桥》等。
十二、用修辞手法拟题。
1、比喻句拟题。如《沙漠里的船》把骆驼比作船;《手术台就是阵地》把“手术台”比喻为战斗的“阵地”;《鸟的天堂》把大榕树比喻为“鸟的天堂”;《林海》将
森林比作大海。这样拟题,更加贴切、形象、新颖。又如《彩色的翅膀》、《绿色的办公室》等。
2、用比拟的语句拟题。如《蟋蟀的住宅》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显得形象生动;《骄傲的孔雀》把动物孔雀当作人来写非常醒目,突出了文章的内容;《大海的歌》把一个没有生命的大海当作有生命的人来写,这样拟题,形象生动,使人感到亲切,容易产生共鸣。又如《院子里的悄悄话》、《群鸟学艺》等。
3、用设问的语句拟题。如《幸福是什么》、《我是什么》、《她是谁》等使用的就是设问形式,运用设问在课题中提出问题。揭示了全文的中心,引人注目,发人深思,激发读者兴趣。
4、用借代的方法拟题。如《手》以手代人,指陈秉正;《帐篷》借帐篷代替野外建设者的家;《一个苹果》借一个苹果记叙了战士之间的阶级友爱。
5、用反问形式拟题。如《踢“鬼”的故事》使用了反语手法。“鬼”用了引号,说明不是“鬼”而是“人”,而且是个“装鬼的人”——盗墓者。这样写起到揭露、批判的作用。
6、用双关的方法拟题。如《落花生》一文表面写落花生虽然不好看却很有用,赞美落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古井》、《种子的力》、《挑山工》等课题也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7、用对比的方式拟题。如《小虫和大船》,“小虫”和“大船”在形体上构成强烈的对比,形象地揭示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
8、用引用的方式拟题。如《“你们想错了”》引用了方志敏烈士的原话。这句话不仅是他对敌人的严厉驳斥,表现了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的本质区别,而且突出了
中心,点明了主题。另外,《兄弟便是朱德》、《半夜鸡叫》等课题也是采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从以上列举的拟题方法可以看出,它们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一个词组,有的甚至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生动、新颖、富有吸引力。
同学们,既然文章的标题是如此丰富多彩,我们阅读时就要注意仔细加以体会,并且学会给自己的习作拟上一个富有艺术特色的标题。
我想怎么样分享作文(三)分享快乐
在小山村里生活着四兄弟,他们的父母在很久以前的一场大火中离开了人世,现在他们四兄弟相依为命,大的那个男孩担负照顾三个小弟的责任。一日,哥哥从城里回来,给三个弟弟带了三块糖。对于这三个不幸的孩子,这已经是很好的礼物了。看着弟弟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糖,哥哥忽然想到了个好主意。他唤来了三个弟弟,和蔼地对他们说:“糖果甜吧?”弟弟们都不停地点头,对哥哥说:“哥哥,你什么时候再给我们带糖呀?”哥哥说:“只要你们天天都快乐,哥哥每天都给你们带糖吃。”可是,这些没爹没妈地孩子怎么才能天天都快乐呢?哥哥每天在县城里帮城里地小商般东西,虽然城里的人都没给他什么好脸色,但他总是笑脸相迎,他不只是为了自己有碗饭吃,每当他想起家里的三个弟弟正在快乐的嬉戏,他就不得不露出甜蜜的微笑,肩上的重物也仿佛轻了很多。三个弟弟虽然成天见不了哥哥,但无论是在河边嬉戏,还是在林间打闹,他们都时刻想念着哥哥,不只是想着哥哥带给他们糖吃,他们想着的是哥哥在城里的安危。一日,哥哥从城里回来,弟弟们跟往常一样围到哥哥身边,但这次,哥哥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给弟弟们每人一颗糖,弟弟们看着哥哥的颓丧,仿佛都明白了什么。哥哥的眼睛仿佛也黯淡了很多。片刻沉静后,一个弟弟把拳头递给了哥哥,张开拳头,里面是六颗保存完好的糖果,接着,一支支小拳头伸向了哥哥,一棵棵糖果轻轻地落在了哥哥地手中。哥哥顿刻惊呆了。哥哥搂住了三个弟弟,因为感动,哥哥不禁流下了热泪。此后,哥哥跟往常一样每天给弟弟们带回三刻糖,但每天总有一个弟弟没有吃糖,哥哥每天都能吃上弟弟给他地一颗糖。三个弟弟虽然每天都有一个没有糖吃,但他们比以前更加地快乐。
分享快乐作文500字(篇1)
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每当我快乐的时候,我就会与朋友一起分享的喜悦。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姑姑一大早就提着新鲜的橙子来看我,我兴奋不已。我一边吃着鲜甜的橙子,一边在公园里玩耍。突然,一个穿着蓝色T恤衫的男孩出现在我的眼前,那男孩蹲在一棵大榕树下,衣服的袖子上被什么东西弄脏了。我好奇地走进一看,原来是王稳,我们是邻居,也经常一起玩。不过他的样子好像是哭过一样,我友好地问他为什么哭,可他就是一声不吭。为了让他开心点,我就用自己的快乐来触动他的快乐吧。我把手中的橙子递给了他,同时也把我在公园里玩耍的好笑场面讲给他听,王稳原本无精打采的脸上路出了笑容,见他这么认真地听着,那我也要更加卖力地讲,我津津乐道地说着,同时我也觉得自己也变得很开心,王稳也不断地问我一些问题,看来他也陶醉在我的快乐之中了。说完,我们还一起吃橙子呢,我们的手上都沾满了橙子的香味。
这一天,我不仅吃到美味可口的橙子,还收获了与人分享快乐的滋味。与人分享快乐,会让别人快乐起来,也会让自己更加快乐
分享快乐作文500字(篇2)
快乐,很好发现,只要你细心你就能发现生活中的快乐。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如果发现了,记得要和大家分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