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安平镇新桥煤矿“5.4”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一)
详细内容
2008年5月4日,涟源市新桥煤矿发生一起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165万元。
一、事故概况
㈠企业名称:涟源市安平镇新桥煤矿。
㈡企业性质:私营企业
㈢事故时间:2008年5月4日9时30分。
㈣事故地点:新桥煤矿2152机巷。
㈤事故类别: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㈥事故伤亡情况:死亡4人。
㈦直接经济损失:165万元。
二、事故单位概况
㈠煤矿概况
新桥煤矿位于涟源市安平镇新贺村,于1994年11月建井,1995年11月投产,属私营合伙企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t/a,2007年实际生产原煤1万多吨。根据娄政[2007]98号文件,该矿与安平镇原双桥煤矿资源整合,整合后生产能力拟扩至6万吨/年,其资源整合设计和安全专篇正在编制之中,尚未报批。现被整合的双桥煤矿井口设置了栅栏,只进行通风排水。
新桥煤矿取得了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矿长取得了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除煤炭生产许可证过期外(有效期至2007年12月30日),其他证照均在有效期内。2007年11月娄底监察分局暂扣了该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因该矿未完成整合扩能技术改造,至事故前还未返证。
该矿由吴理军任法人代表兼矿长,负责矿井全盘工作;吴凤才任安全副矿长,负责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吴雄仪任生产副矿长,负责生产、巷道支护管理工作,吴新书任技术负责人,负责矿井技术和一通三防管理工作;吴楚书等4人为值班长兼瓦斯检查员,跟班负责生产、安全管理和瓦斯检查。全矿现有作业人员70人。
㈡ 矿井开采情况
1、矿井地质情况
矿井位于渣渡矿区浆江井田47、48线之间,开采煤层属石炭系测水组煤系。对矿区构成影响的主要断层是金盘仑逆断层,此断层与煤层走向基本一致,顺层滑动。井田内含煤6层,金盘仑断层上盘煤层依次命名为1-6煤,断层下盘煤层则依次命名为1下-6下煤。矿井开采金盘仑断层下盘煤层,5下煤为矿井主要可采煤层,其它煤层不可采。
5下煤层以黑~灰黑色,粒状、粉末状煤为主,半暗~半光亮型。煤厚0.1m~1.90m,平均厚度1.07m,煤层倾角20~30°。
5下煤层顶板:伪顶为泥岩和炭质泥岩组成,随采随落,厚0.5m;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和泥岩,厚0~3m;老顶为薄~厚层状细砂岩或石英砂岩,致密、坚硬,厚4.5m,属Ⅱ~Ⅲ级顶板。
5下煤层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细砂岩,含菱铁矿结核。
2、矿井瓦斯及安全装备情况
该矿为突出矿井,根据湘煤行[2007]24号文,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40.47m3/t。 5下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矿井装备有KJ-90安全监控系统。安装了6个瓦斯传感器,并装备了风速、开停、开关传感器。
矿井购置了移动式瓦斯抽放泵,但抽放不正常。
3、矿井通风情况: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抽出式通风系统。地面抽风机房安装有2台22KW轴流式抽风机, 1台工作,1台备用。据2008年4月20日矿井测风记录,实测矿井总进风量为908m3/min。
4、矿井开采情况
新桥煤矿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落底标高-80m,为现生产水平,安排有2-3个掘进工作面和巷道维修作业点,暂无回采工作面。
矿井采用“四六”工作制,分为零点班(0:00~8:00)、早班(8:00~13:00)、中班(13:00~19:00)、晚班(19: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