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早教理念>宝宝对人不感兴趣时怎么办?

宝宝对人不感兴趣时怎么办?

详细内容

宝宝对人不感兴趣我认为还是需要采取一些策略进行引导。三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年龄,如果这个年龄的基础没有打好,将来要改变他可能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宝宝为什么对人不感兴趣?一是他平时可能接触的人比较少,没有养成习惯或者怕生;二是他接触的人比较无趣,吸引不了他的注意;三是有比这些人更吸引他的事物吸引他的注意;四是宝宝的抚养人本身也不太乐意跟人打交道。
想要宝宝对人感兴趣,宝宝的抚养人自己要先对人感兴趣,一般宝宝都会对比他大一些,能力比他强一些的孩子感兴趣,因为他们能玩出更多的花样,他们说话、做事都是他乐于模仿的典范,因此,要让这样的宝宝对人产生兴趣,可以从这些小伙伴入手培养他,而不要从大人入手培养他,以免让他产生逆反心理。等他学会跟他喜欢的小伙伴打交道以后再慢慢引导他与成人打交道,他就不会觉得这件事情那么痛苦了。
还有就是可以从宝宝熟悉的人入手培养他跟人打交道的习惯,比如和家里人商量好,大家一起玩打招呼的游戏。让他先习惯打招呼,然后再去实践。给他讲一些文明礼貌的故事,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故事,自己根据宝宝的情况编一些故事,或者给宝宝树立一个假想敌,让宝宝凡事向这个假想敌看齐,也一样可以达到目的。
当然也可以让宝宝尝试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打招呼,这也是锻炼他交往能力的好方法之一。宝宝天生就是泛灵性的,对他来说,无论小花小草,小鸟小虫,他们都是有灵魂的,可以交流的,既然宝宝对东西感兴趣,不妨让他尝试跟他喜爱的东西打招呼,习惯以后再慢慢过渡到跟人打招呼,这样他就不会觉得打招呼那么艰难了。
下面是我很久以前写的一篇小短文《虚拟的对手》,记不清发在那本育儿杂志上了。希望能给JMM一些启发。
附件]虚拟的对手[林怡宝宝的思想与行为就像蔓生的野草杂乱而没有既定的规模与样式,很多时候可能都与父母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当儿子长到两三岁的时候,他便有了许许多多令你惊诧的主意。他的固执与叛逆令我深感头痛。我真正体会到教育宝宝是一门特殊的"艺术科学"便始于这一阶段。"艺术科学"是从我内心深处涌起的一个怪名词,我不知道它的定义是否科学,我只想用它来表达教育孩子确确实实有着相当的难度。它是科学,但又需要采用很艺术的手段来实现。对一个活生生的思维敏捷而又怪异的小东西,你只能用"艺术的""科学的"方式来引导他,借以实现改变他,使他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转变的目的,否则任何强硬的措施都可能导致"欲速则不达"的严重后果。
幼儿园是个小社会,虽然它与我们成人身处的社会相比简直像玻璃一样透亮,像水晶一样纯洁,但它仍然不可避免地沾染上我们成人世界的众多尘埃。一天,当儿子从幼儿园回来,突然举起拳头朝爷爷身上抡过去,同时从嘴里冒出一串串脏话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我十分严厉地制止了儿子粗鲁而大失教养的行为。然而小家伙只是愣愣地看着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的眼神告诉我,我的呵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事实上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不知道错在哪里。

"为什么要打爷爷?为什么要说脏话?"当我蹲下身来拉着儿子的小手平心静气地问他时,他的回答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好玩呗!"
就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其实宝宝的很多看起来让人无法接受的行为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带有某种恶意,他只是好奇,急于将他从幼儿园学来的这个使他倍感新鲜的行为与词句有效地实践一番。
面对儿子那双无邪的眼睛,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宝宝就是一张白纸,他与生俱来的资质只能决定纸的质地,而他未来的蓝图首先还得由家长来描绘。既然如此,对宝宝的不良行为,简单地呵斥又有什么意义呢?对于一个已经产生逆反心理的宝宝来说,粗暴的呵斥可能暂时制止他的某种行为,但这种方式对于改善他的行为究竟有多大的帮助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问题。事实上,在遭到我呵斥的第二天,儿子趁我不在时,嘴里又不可抑制地嘟哝开了。我明白,呵斥无济于事,打屁股更不可取。孩子本身没什么错,他根本不明白那些脏话的真正含义,仅仅因为那些宝宝平时在家听不到的脏话使他感到新鲜,于是,在这种十分强烈的新鲜感驱使下,宝宝才会不断地找机会尝试着去实践,并因此欲罢不能。
在得知孩子再度犯错时,我没有批评孩子,而是亲热地搂着他与他一道聊了起来。我的平易近人的姿态彻底解除了孩子的武装,这使我们的谈话变得有趣而充满了深厚的母子情意。
两三岁的宝宝常常会有一个想象的朋友。我常常听儿子煞有介事地模仿着与他想象中的好朋友交流。为什么不利用他这个想象的朋友呢?或许,通过这个虚拟的对象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变小家伙呢。
"儿子,最近我们家出现了一个表现特别好的孩子……"我将自己的期望完完全全地加在这个虚拟的孩子身上,并且我有意将这个虚拟榜样的模样与特征描绘得与儿子一模一样。在我们谈论这个虚拟的榜样的过程中,儿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而我没有说半句批评他的话。最后我问儿子"你认识妈妈说的这个好孩子吗?"儿子犹犹豫豫地问我:"妈妈,是说我吗?"我紧紧地搂着儿子,高兴地说:"当然啦,我们家儿子不就是表现那么好吗?就算他过去没有那么好,但从现在起他肯定会变得非常好了。"
尽管儿子明白他没有我描绘的那么令人满意,但他小小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这使他可以脱身事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约束自己。"妈妈,我会比你说的那个好孩子表现得更好!"儿子骄傲地昂着头,悄悄地对我说。
儿子没有食言。从那次独特的聊天以后,儿子彻底地改变了,再没有犯同样的错误。就这样,一个虚拟的小人物在我和儿子之间存活了,从此,这个儿子想象中闹不清到底是他自己还是别人的虚拟的对手便伴随着我和他,成了我们交流的坚实纽带。每当我对儿子有什么新的要求,我便通过这个可爱的小人物准确无误地将我的想法传达给儿子,并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改变着儿子的一切。眼见着儿子一天天朝着我期望的方向前行,我明白儿子成长的蓝图也在一天天添上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