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没有冲锋枪难定乱局(一)
详细内容
2月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针对"力争今年矿难遇难者降3.5%"这个工作目标说:"这个目标下降幅度不大,但要实现也不容易。"
临危受命就任安监局"一哥"几近一年,李毅中狠话不少、行动不少,目睹了此起彼伏的矿难,留在李毅中脸上的,除了痛苦、愤怒,就是与日俱增的疲惫。
"我本人无意刮起一场安全监管的风暴,但加大监管力度是必然之事……今后搞安全生产将六亲不认,加大安全问责内地,这样可能会得罪一些人、得罪一些地方、得罪一些部门,但是减少了伤亡的人数,这是最重要的。"2005年4月5日,李毅中上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首任局长后说。据统计,2004年中国因煤矿事故死亡6027人,占全世界矿难死亡者的80%。这种以生命为代价换取的GDP增长,令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压力剧增。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气魄。"这位众矢之的的新局长超常规的工作狂精神令人钦佩。2005年3月9日山西发生一起矿难,上任十天的李毅中从10日凌晨1点开始坐了8小时的汽车,第一次出现在事故现场。自此,他开创了一个内地高级专责官员每逢重大安全事故就要亲自到达现场的惯例。在此后的10个月里,李毅中几乎日夜奔波于安徽、河北、新疆等地处理灾难的善后工作。有媒体梳理李毅中的"矿难路线图"时发现他对矿难的反应速度非常快。"总局长常常要靠安眠药入睡。"安监总局一位官员透露。
李毅中一直以"铁面"和"讲狠话"著称。在最初的几次矿难现场,他并不轻易说话,后来逐渐开始发挥自己敢说狠话的个性。他几乎每到一次现场都会出言尖锐,并措辞严厉地斥责当事人。李毅中的风格改变了安监部门的风格,也制造出非常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现在这个原本在现有国家机构体制中显得比较边缘化的部门的活动能量越来越大,这要数敢怒敢骂的李毅中的功劳最大。
李毅中虽然说了很多"狠"话,"狠"招却不多。安监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黄毅坦言,安监部门的执法力度和权威性有时要受到挑战,必须形成各个部门联合执法的合力,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李毅中曾慨叹:"我们安全监管单位没有枪没有炮,只有一把冲锋号"。只有"冲锋号"、没有"冲锋枪"的李毅中虽然在2005年撂下狠话无数,但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