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木桶新论”(一)
详细内容
去年11月8日,记者让张瑞敏评价2005年的家电业时,他说:看结果就行了,真正能够在中国站得住脚的是外国企业。这个回答耐人寻味。
去年,张瑞敏又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同时仍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在背后响起。但实际上,海尔这两年越国际化,说的话越少。张瑞敏说,因为在国际化过程中,他越来越强烈的感觉是中国所有的企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看来,海尔要更专心地把目标瞄准那些大学毕业的优秀跨国企业,其他则不必管得太多。
而那些大学毕业的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是什么样的?张瑞敏举了两个例子:美国最大的一个家电企业到中国来合资,并且占了大股,但是多年以后还是退出了;另外一家著名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的时候预亏5年,结果9年才盈利。所以,当许多企业终于大张旗鼓地通过跨国并购进行国际化的时候,张瑞敏和海尔却借机躲到聚光灯之外,潜心研究如何在国际化15年之后获得新的突破。继两年前的SBU(策略事业单位)之后,张瑞敏提出了人单合一。
人单合一表面上看解决具体问题的战术,但却可以在推行的过程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作用。
仅张瑞敏根据人单合一战略制定的2005年T模式,涉及13个子流程节点,每个子流程节点下面还有若干孙流程节点,而每个节点都有相应的SBU负责落实,其中仅子流程节点就涉及从集团战略部/各产品本部长到海尔大学/信息经理的不同SBU。可以想见,人单合一的推行需要上至张瑞敏、下至普通员工的共同参与,而参与则意味着需要使用新的思维和方法投入工作。 管理上有一个木桶理论:最短的一块板决定了木桶的容量。我觉得用我们的T模式来表现会更全面。张瑞敏说(见下图)。他说,第一,桶的大小决定水桶盛水的多少,中国市场只是一个小水桶,如果要做世界市场,当然是一个大水桶,这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二,水桶盛进去的水,还取决于板和板之间必须是紧密结合的,如果不结合,有很大的缝,多少水也漏光了;第三,你有没有这么一个桶底,也就是平台能够保证盛这么多的水。另外,板和板之间,应该是扣到一起去的。这是什么关系呢?相互之间不再是制衡关系,而是变成了一种市场关系。现在企业内部有的时候链条太长,为什么呢?相互之间不是市场关系了,而是制衡关系,所以我一直非常佩服GE的杰克韦尔奇,他可以把企业做到全世界最大,也可以把企业做到全世界最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经营体。张瑞敏说。T模式中,海尔将从销售那天开始作为T,所有销售人员和应收账款挂钩,应收账期之内提前收回来有奖励,按时收回来也有不大的奖励,逾期的话,从你自己的收入当中要扣除。张瑞敏说:这个办法在欧洲是不可以实行的,但是在东南亚国家还是可以的。据悉,在美国海尔已经开始推行这种T模式,他们自己制定了一个关于怎样实现零库存和零逾期的流程。在欧洲海尔,不少有国外大公司从业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对海尔文化并不完全认同,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