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拼才会赢――大学生村官金亚峥创业侧记(一)
详细内容
比起一年多前初次见面时的模样,眼前的这个女孩褪去了当初刚下农村时的青涩,多了一份成熟与稳重。“今年我们合作社的芦笋已经收完了,终于可以稍微偷闲一下。”金亚峥开心地告诉记者。记者在她脸上看到了自信的笑容和满满的成就感。
洋埠镇分管村官工作的党政办主任方志敏这样评价金亚峥,“她是个有心人,加上肯吃苦,有思想,所以她迈出了镇上其他村官一直没有跨出的创业之步,并取得了成绩。”方志敏回忆,2008年12月,金亚峥和其他5人一起分到了洋埠镇担任村官。到岗后不久,金亚峥就通过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后提出了想帮她所联系的后彰陈村争取创建一个来料加工点的想法。但是半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她的首个创业想法夭折了。“这条路走不通,一定还有别的,我还是希望能做点实事,而不是浪费时间浑浑噩噩过三年。”金亚峥说,于是她不气馁又重新打起了创业的算盘。
去年,金亚峥无意间发现,洋埠镇的农田因多为沙质土,非常适合种植芦笋,而且已经有农户开始少量种植芦笋。这一发现令她十分欣喜,并琢磨着“每个地方因为土壤、水质等外在环境的不同而有适宜种植和不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洋埠的辣椒、甘蔗都是老特色农产品,但种植农户相对饱和。芦笋的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种的人也不多,说不定是条新路。”为此,她请教了在农产品种植方面颇有研究的表姐夫,没想到表姐夫听后非常支持她,并表示想和她一起干。
随后,他们对洋埠的种植环境和农民的种植状况进行了考察,发现洋埠镇的种植环境很好,但农户种植的芦笋不论从卖相还是口感上来说都很一般。引进新品种!金亚峥有了新的想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行情,金亚峥和她的表姐夫自费北上进行考察。在北京,他们仔细筛选,最终选定了种植品种,回到金华。“北京回来后,我们没敢马上投入,而是在白龙桥镇我表姐夫承包的田里先试种了20亩,没想到很成功。”金亚峥说。试种成功后,金亚峥和她表姐夫在洋埠镇让宅村承包了60亩农田,共投入30多万元开始了创业之路,许多村民看着金亚峥引进的芦笋品种好,也主动前来要求分种。芦笋的种植月份是12月―1月,来年的4月开始采收。今年4月,金亚峥种出的芦笋因为品相好,一上市就获得了本地市场的青睐,短短一个月已经有了来自义乌、衢州、龙游和金华本地的稳定客源。
趁此机会,金亚峥和表姐夫商量组建了专门的农业合作社,为今后芦笋基地的发展提供稳固的平台。“到现在短短几个月,我们合作社已经发展社员20多人,我也是社员之一,社长是我表姐夫。”金亚峥介绍说,大学生村官要创业,首先要有参与精神,现在她这个社员除了跑腿办事,主要还是学技术,并且要多动脑、多思考,为农民致富多出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