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绝800万元,执着“自己的事业”(一)
详细内容
在上海灵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大明的办公室大约只有10平方米。与其说这是办公室,不如说是实验室,因为地上、桌上摆着大小三面LED显示屏,屏后拖出一块块裸露在外的集成电路板,板上又拖出粗细不一的一根根线路,都连接在他的笔记本电脑上。
陈大明的公司离他的“创业老家”只有两站地铁的路。5年多前,灵信公司在上海大学延长路校区的一间宿舍里诞生,而今公司占了写字楼的大半层面。但这两站路,对他的创业团队而言是那么长。
不愿求安稳,读研兼创业
当大明2002年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时,父亲希望他做个老师、求个安稳。大明却来到上海,在考研、留学、就业间不断尝试,然后北上南下,边复习边打工,一直没份安稳工作。直到他去了深圳,才发现“另一个世界”:“这里并非人人都上班,马路上随便逮一个人可能就是老板,可以把公司开在家里。”
这时,他收到了上大自动化系硕士生入学通知,开始读研兼创业。从深圳到上海,证交所已经用上了显示行情的电子屏,这就是现今人所共知的LED单色显示屏,但当时被认为“非常先进”。大明认为,屏幕背后的那块LED控制板“有搞头”,与他所学技术相关,研发门槛也不高,而且上大还有LED相关院所和实验室。
公司第一单,讨来“烂尾工程”
2005年10月,上海灵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斗室中成立。那里只够摆4张桌子,还有两张办公桌放在了阳台上。公司一共6个人,除了大明,还有他找来的3名业内人士:分管硬件、软件的工程师及一个销售,此外财务、文员各一人。
公司第一单是讨来的。大明来到一家实施LED工程的大企业,因为他们的技术总监是上大老师。“您有什么‘烂尾工程’,转给我做吧。”正巧有技术人员刚离职,手上一个工业锅炉的测温显示项目没做成。大明接手后,一周便交货。总监挺满意,这电路板每块500元,进了好几块,还包给大明其它项目,双方合作至今。
大明他们开始跑各种各样的电子展,不断打开业务关系,在圈内小有名气。一家杭州外企相中他们,开出500万元的投资价码。对于注册资金才15万元的灵信来说,这简直是天价。但对方说了,团队将整编为一个研发部门。大明等“四大股东”觉得这一卖不仅“卖自己人”,还“卖自己事业”,不能干。
有舍才有得。此时,刚成立的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也关注到他们,不过 “天使基金”只投向还未注册的创业者。好在基金会秘书长张德旺破例为之,给出30万元“天使投资”,灵信由此成为基金会投入的首家“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