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了解市场>创业的“连环瘾”和“方程式”(一)

创业的“连环瘾”和“方程式”(一)

详细内容

经过33年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刷与浸淫,商业界在评价某位企业家或某家企业时,不再以“成王败寇”的传统思想划清泾渭分明的界限,而是改为“非常成功”、“比较成功”或“今年不成功明年成功”之类充满包容色彩的温情词汇。然而,对于创业者而言,不成则败、非生即死,残酷至极,故而他们常如赌徒般将企业捆绑在身上,孤注一掷。

  创业者悲壮上路之后,有人顺利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将“雪球”越滚越大,甚至登陆纳斯达克,从成功走向成功;也有人一路磕绊,几度抗争,却难逃“亡也忽焉”的厄运,仰天长叹后退场;还有人永不言弃,坚定理想,最终东山再起。

  无论是从成功走向成功还是由失败铺垫的成功,有一条真理颠扑不破:企业越大,创业者越难,有人硬扛死磕继续前进,有人干脆把企业卖掉变现,还有一种人,始终在创业、退出、再创业、再退出、再创业的循环中忙得不亦乐乎。

  美国学者最后一种人称为“连环创业客”――他们的创业热情经久不息,却缺乏足够的耐心,渴望马上看到成功;他们能专注于将某件产品或服务做到极致,却未必经得住新机遇诱惑,浅尝辄止;他们是完美主义者,骨子里却流淌着偏执与独断的血液。

  正因为有这种充满矛盾与统一、合理与悖论的渲染,创业故事才显得生动鲜活,而连环创业客的精神才激荡震撼,摄人心魄。

  如今,连环创业客以前所未见的自信与乐观活跃在商业舞台上,尤其是在互联网、酒店、风投等新兴领域,他们善于捕捉最新商业趋势,勇于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始终保持创业者的姿态,步履坚定,无怨无悔。

  共同的“乔布斯基因”

  一个人少年时的梦想或偶像,会成为他今后命运的指南吗?通过观察周鸿掉、季琦、王志东、王兴等连环创业客的成长路径,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都将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视为精神偶像。

  3721、奇虎和360的创始人周鸿掉,当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读书时看过一本关于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人的书,大洋彼岸的电脑天才们以知识改变世界的英雄主义情结,令周鸿掉血脉喷张。

  而携程旅行网、如家酒店和汉庭酒店创始人季琦,谈及乔布斯时眉飞色舞,满口溢美之词:“不得不感叹乔布斯的了不起!能够将一个商业行为演绎得如此艺术、感性和疯狂,前面似乎没有古人,后面也未必有来者。”

  新浪网和点击科技的创始人王志东,1986年在北大学习时被《硅谷热》这本书彻底震撼,他说:“从苹果公司的成功故事里,我第一次知道了风险投资,给我后来职业生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久,王志东就加入了散布在中关村各个柜台的“倒爷”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