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存在三大误区(一)
详细内容
创业禀赋决定论不可取。创业不仅需要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创业教育也有助于提高创业活动的成功率
企业家精神与创业活动已经成为新时代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一股强劲的创业浪潮已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在我国,民营经济和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创业活动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视,解决就业、大学生创业、创新型国家建设等现实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对创业问题的关注,打造创业型经济、构造创业型社会成为一种响亮的口号。
总体来看,我国创业活动活跃、生存型创业占主导,创业动机强、创业技能低,创业环境逐渐好转但仍需改善,“三大误区”应该成为我国创业环境建设以及制订创业政策时考虑的重点。
误区一:重视投资环境,轻视创业环境
改革开放初期,各地为了吸引外资,纷纷重视投资环境的建设,对创业环境建设重视不够。后来因为看到民营经济和私营企业的贡献而开始重视并设法鼓励创业活动。为了吸引创业者来本地或留在本地创业,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成立企业孵化中心,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等等,采取的主要措施集中在降低创业成本上,甚至可以说是“给予”,是“馈赠”,如免费提供办公条件,减免税收等。
可惜这样的政策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成效。一个地区的土地价格便宜,劳动力廉价,政府不收税,但没有服务,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低,创业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有好的发展前景。
另外,这样的政策容易被模仿,你给优惠,我可以给更多优惠,容易引发类似于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不具有竞争优势。这样的创业环境也许会加大生存型创业的比例,但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企业。
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更加关注的是成长潜力和发展机会。在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很高的情况下,香港的中小企业发展得很好,其中很关键的原因在于香港政府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发展、科技支援、品质支援、环境支援、信息公开、开拓市场和融资八大方面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国南方土地、工人工资甚至包括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要高于北方,但南方的创业活动仍然比北方活跃得多。由此可见,创业环境建设应从降低创业成本转移到降低成本和增加收益并重,并逐渐以增加创业收益为主。
误区二:创业成功与否主要由创业者的禀赋条件决定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创业成功与否主要由创业者的禀赋条件决定,这种观点在学术界一度也很盛行,改革开放以来,不少知识水平低的创业者获得成功的客观事实更加强化了这种观点,政府一度只重视从降低创业成本的角度营造创业环境可能也主要基于这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