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氏中兴:打造国际化生存的基础(一)
详细内容
不论在外界还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很少用“充满变化”来形容这家一向以谨慎和稳健著称的企业。然而,在担任中兴通讯总裁一年之后,殷一民正是用这四个字来形容正在走过第20个年头的中兴、来预期未来路上的中兴。
4月20日下午在中兴通讯深圳总部,这位刚过不惑之年的新帅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说:“虽然中兴已经走过20年,但我们依然觉得它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企业,还是充满变化。内部不存在任何沾沾自喜或者是对自己比较满意的状态。”
2004年1月,中兴通讯完成了帅位的新老交接。副高级总裁殷一民接替侯为贵(现任中兴董事长)出任总裁,全面负责日常经营管理。侯为贵在交接完成之初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衡量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功与否的标准是“让中兴成为全球名列前茅的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而此时业界最为关注的则是,在中兴明确提出将主战场由国内转向海外后,这位新帅能否带领企业在新的生存环境中延续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
中兴通讯2004年年报显示:该年营业额226.9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1.5%,其中海外收入45.76亿,占21.5%,同比增长133.5%。殷一民评价说:“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但对于我本人管理公司的状态,觉得还有缺陷。去年大部分时间是全面了解情况,以稳定为主、不做变化。以这样的思想为指导(进行管理),不能说很满意。”
在旁观者眼里,此番言语暗示着一场变革势在必行。而在继承与求变同时推进的过程中,老将与新帅之间有着怎样的默契?中兴在扩张与调整之间能否达到和谐与平衡?在过去的一年中,答案已露端倪。
老将与新帅之间
中兴内部人士透露,过去侯为贵习惯把50%的时间用来拜访客户,而现在则不然,其时间主要用于和股东和投资者交流。他出席公司各类经营管理会议的次数越来越少,会上的话就更少。中兴一位员工说,“现在,董事长每个月只参加一次公司每周一次的经营工作决策会议,而以前是每周参加。”一位与侯为贵相识多年的业内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说,对于一个直接掌管企业近20年的创业者来说,这种自制力难能可贵,也只有这样接班人才有空间真正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