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我怎么实现民办大学梦(一)
详细内容
教育不要区别对待:民办大学非营利机构来办更好
中国企业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上的区别,随着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逐渐被缩小了差距,甚至很多民营企业在声誉和品牌上慢慢的超过了国营企业。国家也并没有故意要去区分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高下之分。但是教育体系里,不单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有上下之分,连公办教育体制内都有纯粹的拆分。
这种情况和民办教育出现时间比较短有关。但是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会把自己的大学分为一二三类,让学生还没有进去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特色,大学录取分数线可以有高低,但是人们选择一个大学不是因为它有没有名气,而更加重要的是他觉得他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和适合自己的老师。今年政协会议上,我就呼吁:“有没有可能把一二三本这个人为划分的线给它去掉,让大学自己决定录取分数。”学生和家长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如果一个学校名气很大,但是师资和教学水平都跟不上,他们也不会去的。
要办好民办大学,必须是非盈利的结构去办,大学生的学费是不够这个大学运营的。而现在民办大学的情况是:学生的学费在完成了大学运营后,还有剩余,这就说明这些学校只是勉勉强强的完成了表面上对学生的教学任务。未来项目研发,名牌教授讲课,都是要往里面投钱的,所以我对耿丹学院是定义是,只往里面投钱,不会依靠它来赚钱,这是我执掌耿丹学院的前提。
三本怎么才有“爆发力”?强化师资,解决就业
未来我还会鼓动我周围的企业家不断的往里面捐钱,就像哈佛大学一样,一栋楼一个人的名字。但是要真正让这些企业家愿意投钱,首先要让他们觉得这个大学办得好,觉得这个大学是有希望的,所以一定要有个自我修炼的过程。
按照梅贻琦的说法:“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所以好学校,首先就要有著名的老师。我首先就要让耿丹学院的老师变成一流的老师,整个全校只要有十个八个带头人就够了。让最好的老师给老师上课,先让老师的眼界得到开阔,老师眼界开阔后自然就让学生的眼界更开阔。其实学生是特别容易受影响的群体,在大学四年给他们灌输正能量,正思想,树立他们的雄心壮志和价值观以后,他们会非常快的勇往直前的。
你会发现一个现象:三本的学生给予恰当的引导,他的成长速度比一本的学生要快。一本的学生创新思维容易受束缚,如果能鼓动三本的学生爱学习,那种爆发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的聪明才智不存在一本二本或者三本,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教师资源,鼓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在我们已经在和一些著名教授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