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人力资源>喜马拉雅:合伙创业企业培养经营人才的秘密(一)

喜马拉雅:合伙创业企业培养经营人才的秘密(一)

详细内容

文章是喜马拉雅广告公司董事长赵辉的观点摘录。这家2002年诞生的公司,已经为格力、美的、创维等公司提供了众多案例。关于合伙创业公司里,怎么培养经营人才、怎样管理员工,赵辉的看法是,企业里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个或几个经营人才,他们要对你的公司模式、行业感兴趣,而且要具备综合的视野,不能太单一,也就是以前说的面向社会的复合型人才,或者说是一个小老板、准老板。企业里面负责区域销售的都不能叫经营者,他们只是局部经营者,经营得不全面,所以很多做销售的人当上总经理之后业绩并不见得怎么样。而有些总经理或者总裁,虽然看起来不是干这行的,但全盘控制得很好,从制造、生产、研发等方方面面都有控制。这说明,经营者或者做生意跟懂某一个领域的技能不是一回事。

  国外公司的创业模式和机制非常成熟,尤其是退出机制,以美国为例,最开始四、五个人一起创业,往往走到一定阶段,某一个人的能力就突显出来。其他创始人意识和辨别出来后,自动自觉地退出董事会,公司交由那个能力突出的创始人来管理。退出的创始人,只做董事,持有公司股票参与分红就行了。或者另外去搞一个不同行业的事情,比如说苹果公司的一个创始人,后来就投资了很多数字电影、动画、游戏等等,跟苹果所从事的业务完全不一样。全球所有做得很大的公司,都是这样的方式。

  中国人合伙创业,如果是家族式还好一点,因为有一个家族文化起共鸣和同化作用,几个人的观念较为相近,在决策上面都是以家族利益为主,所以问题不大。但是外人合伙就不一样了,一旦有分歧就是分裂。他们认为这是对错问题,我认为你有问题,你认为我有问题。分裂后,往往会去开一个跟你一样的公司,拿着你的案例到处去吹。

  甚至员工也会这么干,在你这里干的时候备份一些资料,离职后,自己去开个相同的小公司。他们以为有了资料就代表着有了能力,事实上,过往案例的价值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创新永远是更重要的。

  在我们公司,有五六个核心骨干人员承担不同的事业部,日常的业务完全交由他们,我主要是防微杜渐或者遇到一些重大的决策参与一下,避免方向跑偏。在公司非上市阶段,这五六个核心骨干不是股东,但相当于占了干股,我们采取的办法比较简单,事业部毛利的10% 就是他个人的年收入。

  这个不叫提成,相当于经营股份,因为定了规则,他未来的事业无论做得多大都有10%。另外,这个也很公平,业务是他们做的,毛利他们很清楚,不存在老板财务作假的风险,如果是以净利来分的话,他就会担心财务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