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实施纠偏(一)
详细内容
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管理人员和员工持续地沟通,经过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的不断循环,不断地改善员工的绩效,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绩效的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四个阶段缺一不可,绩效管理实施最终的效果也依赖于每一个阶段的效果。笔者在绩效管理实施咨询辅导的过程中发现不少企业特别是第一次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企业,绩效管理实施出现了很多偏差,有些偏差甚至会对绩效管理实施效果产生致命的影响,这些偏差主要是由于理念跟不上、实施技能缺乏及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等产生的。下面从绩效管理的四个阶段入手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企业在绩效管理实施中容易出现的偏差及改善措施。
绩效计划阶段
绩效计划阶段是绩效管理的起点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公司依据整体战略目标、年度发展计划及部门和岗位的职责,通过指标和目标值层层分解的方式将公司的业绩压力层层传递给员工。员工和直接上级共同制定绩效计划,并就考核指标、权重、考核方式及目标值等问题达成一致,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标准做到心中有数。这一阶段企业可能会在目标值设定、指标体系制定方式等方面出现偏差。
1.追求关键业绩指标的多而全
企业管理者认为如果不让员工都背上与他工作相关的考核指标的话,那么员工可能会偷懒或者投机取巧,只做参与关键业绩考核的工作而放弃那些没有参与关键业绩考核的部分。以上的认识有失偏颇,其实关键业绩指标之所以是“关键”就是要抓住主要的业绩进行考核,符合80/20原则就行了。关键业绩指标个数视具体岗位不同而不同,有些岗位可以在5个左右,多的可以达到8个,但是最好不要超过8个,否则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考核没有重点之分了。至于管理者担心如何能够保证没有参与关键业绩考核的工作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日常工作计划的过程考核方式来补充关键业绩的结果考核方式,另外还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如企业文化的塑造等结合使用来实现这一目标,毕竟绩效管理只是一种日常管理的工具,不可能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