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为什么难(一)
详细内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几乎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提高经营业绩和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巨大压力。于是,绩效管理便应运而生了。但从调查情况来看,近七成的公司对其实施效果不太满意。满意度如此之低,颇令人深思。我们认为,绩效管理在大部分企业的实施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硬件问题
在硬件方面,有些企业缺少明确的经营发展战略、合理的组织结构、顺畅的工作流程和清晰的岗位设置等前提条件,便匆忙导入绩效考核,结果当然不会理想。因此,在导入绩效管理体系之前,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绩效管理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二、软件因素
在软件方面,有些企业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公司内部斗争严重,同事之间关系紧张,甚至将绩效考核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如此滥用“绩效管理”,其结果便不难预知了。因此,良好的工作氛围、以“价值”为导向的企业文化、管理者的正直精神,是绩效管理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否则,再好的管理方法都会失去它的功效。何谓“价值导向”呢?简而言之,就是以业绩的大小论英雄!而非以领导的好恶、关系的亲疏、资历的深浅作为衡量标准。软件因素是绩效管理的生存土壤,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健康存活。
三、管理的艺术
我们常说,管理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绩效管理技术的一面比较容易学习,看教科书、请顾问师、参考别人已经成熟的做法等,都是获取的有效途径。然而,管理艺术的一面就没那么容易了。同样一件事情,两个人按照相同方法去做,其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其原因就在于管理的艺术。制度是要靠人来执行的,因此,再完美的绩效管理制度也替代不了出色的职业经理人!
四、正确利用外部力量
在绩效管理的导入上,有些企业外聘顾问进行指导,这是必要的。顾问师掌握了成熟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企业缩短摸索时间,并且少走弯路。但是,顾问师的意见仅供参考,不可依赖。再高明的咨询师,也不可能比企业更了解其自身。更何况,顾问师只能帮助企业策划绩效管理制度,传授管理方法,却无法替代企业去执行。制度的策划与执行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鸿沟,而填平这条鸿沟最有效办法就是:自己动手策划,自己动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