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游如何定义穷游:背包客的数字化圣经(一)
详细内容
北京郎园Vintage20号楼是穷游的北京总部,很难想象如今这个已有100多名员工的公司,在2011年连同COO蔡景晖在内仅有4名员工,尽管那时它已创立了7年之久。
“做中文海外自助,依靠用户贡献内容”,是穷游自2004年创办起的定位,而实际上一直到2011年,它的形态始终是论坛BBS。
BBS电子布告栏系统,它能提供给用户发布信息、聊天、讨论等功能。穷游最初面向的用户群体是海外华人,发帖的内容、讨论的主题也都和出境游相关。
2011年之前,这种形式更多是因用户的个人爱好趋同而产生的,没有生成实际的商业模式。那时的出境游市场规模不大,更没有相关的社交网络产生,因此穷游这个非常小众化的网站靠的是口耳相传。
2011年之后,穷游的产品形态开始改变。蔡景晖把论坛上原有的信息通过更加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展示,最初定位于中文出境游免费旅行指南的《穷游锦囊》也于同期推出,但这时锦囊的内容全部由网站编辑进行搜罗和制定,与用户关系不大。
《穷游锦囊》推出后,穷游试图加强SNS方面的推广,在之后的两年内,流量增长了4倍左右,注册用户也上升为300多万,活跃用户则超1000万。
为什么不做国内游?蔡景晖解释穷游是从海外起来的,而最初始的那部分内容制造人群的需求都集中在出境游上。“穷游是一家中国人创办的公司,服务于华人。”蔡景晖说。
实际上2011年之前,国内的一些中文旅行网站信息发布做得都不是很好,这就导致大量中国人出境玩的时候,拿的并不是国内的攻略,而是海外的一些产品,比如中文版的《Lonely Pla》(以下简称为LP)。这其中有很多问题产生,因为是汉化版的旅行指南,是以外国人的视角观察的,美国人有美国人的玩法,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玩法,所以国人拿着LP去游玩,很难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旅游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就是不安全感。用户确实需要出境游这块市场的相关内容,而出生于海外的穷游,并且20%的用户仍是常驻海外的华人,那么它能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攻略,解决他们的需求,便是最大的优势。
近几年旅游市场增长最快的是出境游,国内游份额实际上有下降的趋势,最差的便是国外游客来国内旅游这块。而在形态上,自助游的群体规模已经开始扩大,类似穷游、蚂蜂窝、一起游为代表的旅游点评TripAdvisor模式走俏。
简单来说,穷游就是中文海外自助游信息的接入平台,如今网站上的信息被结构化地分为目的地、论坛、问答、行程助手以及相关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