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运作管理>管理学堂:西方经典管理学如何在中国生效?(一)

管理学堂:西方经典管理学如何在中国生效?(一)

详细内容

对话嘉宾: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陈家强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StevenJ.Dekrey

  美国凯洛格商学院高级副院长RobertP.Magee

  需要输入哪些“中国参数”,西方经典的管理模型才能生效?中国的商学院是否正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中外联合办学似乎已经成了国内MBA教育的主流路径,对此,支持者的论据是:从机器大工业时代以来,每一次里程碑式的管理新论都是诞生于欧美大地,中国尚未有“纯种”的中国管理理论。但是不论是不断涌入的跨国公司,还是正在崛起的本土企业,都意识到这个庞大市场所带有的“中国特色”。那么要输入哪些“中国参数”,西方经典的管理模型才能继续发挥效用呢?

  那么中国的商学院是否开始思考如何在教育中融入中外管理文化精髓?全球顶尖商学院的教授们又该如何把发源于西方的现代管理理论融入中国实践中?

  4月17日,在最新一届EMBA的毕业典礼上,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陈家强教授、副院长Steven和美国凯洛格商学院的高级副院长Magee接受本报的专访,对当前商学院教育中的上述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在FinancialTimes杂志2004年全球EMBA排名中,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和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联办的EMBA位列第六。)

  西学中用?

  《21世纪》: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商学院MBA或EMBA教育,其主题的理论往往是崇尚西方近代的管理学理论。我想知道的是你们是如何来定位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是否会有意识地关注“亚洲因素”,或者说在思考“西学中用”的问题?

  StevenJ.Dekrey: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一个事实是,MBA教育发源于西方国家,它所传播的内容也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我们在亚洲传授这些理论时,不必(因为是在亚洲就)传授完全不同的知识,但是有必要针对不同地区进行不同的修改,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但并不是说在亚洲,它就是一种全新的MBA,它只是需要新的方法加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