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两招,没有第三招?(一)
详细内容
台湾有调查显示,去年在包括杭州、苏州在内的“大上海”地区,有77%的台商个人赚到钱,86%的台资企业盈利,“大上海”地区台商整体已经进入盈利阶段。
台商为何能够在内地经营上得心应手?昆山汉邦企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仁祥分析说,由于台湾经济比内地发达,而内地的许多情况和台湾是相似,所以台商往往能够预知未来的发展。“这好比是考试,你之前已经把考试内容都复习过了,成绩当然会好。”
比较典型的是台湾永和大王,当初永和大王进入到内地时候,一杯豆浆卖3块钱,而路边小摊上的豆浆只要5毛钱。所以当初许多人怀疑永和大王能不能活下去,但现在永和大王在内地越做越大,原因在于永和大王通过台湾的经验,认识到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在更卫生的环境中用餐。
如果说,赢得先机是台商在内地成功的第一招,那成本低廉是台商成功的第二招。台湾和内地同文同种,可以直接取得资讯,并很方便地和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同时,台商可以直接到安徽、河南乡下去采购原料。如果是一个美国人,必须要带上一个翻译,采购的价格也往往会比台商高。
事实上,除此以外,台商还比较善于运用地方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员工工资也是比较低,在苏州一带的台资企业,一般员工的工资一般只有1000元左右。
李仁祥说:“和欧美企业相比,台商企业的管理并没有大的优势,他们赢在先机和成本低廉。”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台商尤其是传统服务行业所拥有的先机和成本低廉往往容易复制,面临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
在昆山曾有一家台资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1999年进入到昆山后,以其先进的销售理念获利丰厚,光第一个项目就赚到1000万元。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内部管理的原因,中层纷纷辞职,昆山也随之成立了多家类似的公司,公司面对的压力空前巨大。
李仁祥介绍说,一些台商在内地成立合资公司后,时间一长往往会合作不下去。原因在于这些台商经营只有第一招、第二招,没有第三招。如果台商在赢得先机后,没有很快在业内树立霸主地位或建立自己的品牌,其结局会比较麻烦。